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氏族

氏族

氏族的相关文献在1934年到2022年内共计867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民族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403种,包括内蒙古社会科学、思想战线、文史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厦门金门中华姓氏源流研究论坛等;氏族的相关文献由84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东晨、赵复兴、龚维英等。

氏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3 占比:99.5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3 占比:0.35%

总计:867篇

氏族—发文趋势图

氏族

-研究学者

  • 杨东晨
  • 赵复兴
  • 龚维英
  • 宋恩常
  • 李衡眉
  • 何光岳
  • 刘达成
  • 孟慧英
  • 富育光
  • 程德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摘要: 名称: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彩绘陶缸属于新石器时代前期·仰韶文化瓮棺葬具,一般认为应该是氏族首领的葬具。白鹳应是首领本人所属氏族的图腾,鱼则是敌对氏族的图腾,石斧是权力的标志。请你和小侦探-起寻找和陶缸上一模一样的图案,感受古者文化的神奇。
    • 张博; 米彦青
    • 摘要: 博尔济吉特氏文学家族占据了清代蒙古族文学家族的近一半,但尚未有从氏族、宗族的角度对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和诗人进行整体关照的探讨。我们以氏族和宗族为视角对清代博尔济吉特氏进行梳理就可以发现,清代博尔济吉特氏不同家族之间是以姓氏、宗族而非地域所代表的部落、家族进行交往的,这一点不仅有别于中原汉姓,与满洲著姓亦有区别。他们在明代散居各地,在清代又重新聚为一堂,有着共同的文化记忆和群体特征,并进行族内文学交往与传承,其作为一个群体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此外,清代博尔济吉特氏诗人群体也是八旗制度下满洲巨姓贵族文学群体的一个缩影。
    • 张亚辉
    • 摘要: 韦伯的“传统型支配”概念是以19世纪以来社会科学的核心研究对象“印欧人的家父长制度”为经验基础的。韦伯和所有的社会学家一样承认世界上存在各种类型的亲属制度,但只有印欧人的家父长制度才将亲属制度和法权结合在一起,成为更大规模的政治结构的法权基础。“传统型支配”的另外一个经验基础是作为军事组织的氏族制度与防卫共同体,其中氏族制度是家父长制度之外影响最为深远的社会基本单位。韦伯认为领主制即起源于氏族长分配土地的权力。在西方之外没有家父长制度的文明当中,氏族及领主制度成为国家法的基础。由此,中国是韦伯眼中最为典型的氏族国家,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家产制帝国。
    • 李忠林
    • 摘要: 族武装在先秦时期是一种特殊的军事力量,由部落时代的氏族武装发展而来。在传说时代,黄帝、炎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主要是依靠氏族武装作战。即便是在已经步入文明社会的夏代,氏族武装仍旧大量存在。而伴随着殷商时代宗族势力的兴起,氏族武装逐渐转化为族武装。商代后期的殷墟卜辞中有很多涉及族武装参战的辞例,分别记载了王族、子族和异姓贵族的族武装单独或配合国家军队对方国的战斗。到了西周时期,因为西周以宗法立国,族武装盛行,《禹鼎》和《多友鼎》铭文表明族武装效忠的对象不再是代表国家的周王而是中央王朝中作为“公”的族长。春秋中期以前,卿大夫的族武装尚以“百乘”为限,而到春秋晚期,卿大夫的族武装已经发展到能与公室分庭抗礼的地步,以致最后出现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式的政权鼎革。战国时期,列国变法肃清了血缘关系在基层社会中的组织影响力,宗族势力渐趋瓦解,小农家庭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单元,族武装逐渐消匿。
    • 王雪
    • 摘要: 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研究先秦历史的第一手原始资料,为我们研究商周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生活、宗教等状况提供了原始的史料和证据。殷商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与氏族形态密不可分,体现了不同氏族身份的阶级差异与等级制度。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更多体现了国家政治形态、社会结构、生活习俗等方面内容,对研究先秦时期中国社会生活十分重要。
    • 高荷红
    • 摘要: 民间文学因集体性、变异性特征,很难确定文本的创作年代,尤其是那些无文字民族早期的民间文学样式.若要给予大致的判断,需从文本入手,结合同时代的历史、考古发现等相关情况.作为20世纪初被世人所知的超级文类——满族说部反映了满族及其先世从远古至清末、民国不同时期的生活.其中"窝车库乌勒本"反映的时代久远,其产生的年代众说不一.这一类文本在流传过程中变异性较大,若判断其最初产生年代需要对文本进行层层剥茧.本文拟依据恩格斯、摩尔根关于婚姻家庭制度的相关理论,从"生产生活方式""氏族到部落联盟的形成""族内到族外的婚姻制"三方面解析其中四个文本,初步判断文本产生年代的大致顺序.
    • 蒋光宇
    • 摘要: 春秋时期,晋国智氏族长的智宣子准备立自己喜爱的小儿子智伯为继承人。智氏家族的军师智果为人多智,颇有远见,看人看事入木三分。
    • 尕藏杰
    • 摘要: 安多涉藏地区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共同起源"的族群记忆,族群记忆、山神崇拜和藏传佛教信仰对部落社会结构的形成发挥着作用.多维角度审视青海同仁市双朋西乡村落社会结构,尤其是它在国家整体社会制度体系中的适应性和自调性特征,阐释了"长老会"等社会组织至今仍存在村落社会中的原因.
    • 王占营
    • 摘要: 文章揭示推演了个体家庭和私有制的形成细节,提炼出了私有制的形成链条——原始生产力的缓慢发展——个人劳动成为可能与现实——个人从集体中走出来独立生产、生活,个体劳动者独享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夫一妻婚姻形式出现——夫妻生儿育女,父亲与子女相识并一起生活、生产——父母去世后遗产被子女继承——私有制出现。
    • 李禹阶
    • 摘要: 在中国文明起源中,氏族、部落的神权、军权往往是合一的。这些氏族、部落的酋长,既是主持宗教祭祀仪式的巫,也是掌握军权的首领,并在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中促进了早期分层社会向早期国家的转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