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椎体前缘高度

椎体前缘高度

椎体前缘高度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7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9398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外医疗、中国当代医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五届全国解剖与临床(骨科专题)学术研讨会暨人工关节高级论坛、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5学术年会等;椎体前缘高度的相关文献由186位作者贡献,包括任义德、刘久行、刘刚等。

椎体前缘高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9398 占比:99.87%

总计:59477篇

椎体前缘高度—发文趋势图

椎体前缘高度

-研究学者

  • 任义德
  • 刘久行
  • 刘刚
  • 刘杰
  • 台会平
  • 史新瑞
  • 叶川
  • 向阳
  • 周成洪
  • 崔俊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磊; 刘晓勇
    • 摘要: 目的:观察赤参壮骨方治疗骨质疏松症所致L_(3)~L_(5)段爆裂性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所致L_(3)~L_(5)段爆裂性骨折围手术期患者76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同一医生采用腰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于围手术期内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包括抗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组于围手术期内给予赤参壮骨方(赤参、枸杞子、怀牛膝、黄芪、熟地黄、补骨脂、续断、山药、淫羊藿、仙茅),1 d 1剂,加水熬煮药汁至300 mL,分2次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5个月。结果:治疗组A级2例,B级4例,C级9例,D级10例,E级13例;对照组A级10例,B级6例,C级5例,D级8例,E级9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伤椎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骨密度值、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5个月后,治疗组骨痂形成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赤参壮骨方用于骨质疏松症所致L_(3)~L_(5)段爆裂性骨折围手术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腰椎功能,提高骨密度值,加快术后骨痂形成,减轻疼痛,有利于患者康复。
    • 董辉; 王永祥; 胡乐; 蔡俊; 张亮; 冯新民; 杨建东; 陶玉平
    • 摘要: 目的 观察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脊柱外科收治的4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0例(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和对照组21例(单纯后路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前及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背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并发症等。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大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1个月时,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的矫正度丢失均小于对照组,上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1个月时,研究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和连接棒断裂及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时Frankel评级均为E级。结论 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显著,能维持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朱喆
    • 摘要: 目的探讨对强直性脊柱炎伴有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4例强直性脊柱炎伴有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完成疾病治疗)和研究组(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完成疾病治疗),各32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Cobb’s角、椎管截面积、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同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obb’s角(17.95±1.55)°、椎管截面积(48.46±9.19)%、椎体后缘高度(25.47±9.63)%、椎体前缘高度(42.17±10.49)%同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3、4.418、5.324、7.025,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有效应用后,可将患者Cobb’s角、椎管截面积、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有效改善。
    • 芦怀旺; 刘彬; 胡鹏; 田霖; 孙兆忠; 耿晓鹏; 张玉红
    • 摘要: 目的:对比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Vesselplasty)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56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Vesselplasty组与PVP组,每组28例。Vesselplasty组采用Vesselplasty治疗,PVP组采用PVP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和手术前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AVH)、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esselplasty组术中骨水泥注入量与治疗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sselplasty组术后3个月、1年、2年AVH与Cobb角均优于PVP组(P0.05)。结论:Vesselplasty与PVP治疗OVCF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Vesselplasty能显著改善AVH、Cobb角,减少骨水泥渗漏率。
    • 倪晖; 沙卫平; 王黎明
    • 摘要: 目的:比较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术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行经伤椎双节段固定,B组22例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后凸Cobb角及疼痛VAS评分。结果:B组手术时间89.5±10.1 min,围手术期出血量246.8±63.9 mL,分别少于A组的103.7±16.4 min和281.3±51.2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B组较A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77.9±9.3)%vs(82.5±9.7)%]、伤椎后凸Cobb角(14.6°±5.7°vs 10.7°±5.1°)丢失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比较,手术时间较长,围手术期出血量较多,但对术后脊柱矫正度的保持较好。
    • 张献伟
    • 摘要: 目的:分析过伸牵引手法整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7月我院治疗的OVCF患者114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接受PKP治疗,观察组接受过伸牵引手法整复、PKP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影像学指标、VAS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较对照组高,后凸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VCF患者接受过伸牵引手法整复、PKP联合治疗有助于恢复伤椎高度,缓解疼痛,纠正后凸畸形,促进脊柱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 胡勇; 王宏海
    • 摘要: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8月间用“抓阄法”将该院70例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PK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中缘高度、Cobb角、疼痛与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中缘高度、Cobb角、疼痛与活动能力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椎体前缘高度(73.56±12.69)%、中缘高度(78.68±16.77)%比对照组的(67.62±11.03)%、(69.65±12.01)%高,Cobb角(12.96±2.36)°比对照组的(16.32±4.21)°低,疼痛(2.02±0.65)分、活动能力评分(14.23±2.01)分比对照组的(3.36±1.23)分、(24.11±2.32)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0、2.590、4.119、5.698、19.042,P=0.040、0.012、0.001、0.001、0.001)。结论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用PKP治疗可改善其椎体高度,提高活动能力。
    • 胡靖; 向阳; 叶川; 韩子冀
    • 摘要: 背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作为重建脊柱恢复局部稳定性的常见外科手术方法,其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着患者术后的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3D打印技术可基于精确的影像学资料在术前重建患者的脊柱局部结构模型,模拟置钉操作,精确置钉的置入点、方向、角度等,为术中操作提供数据支持。理论上3D打印辅助置钉相比徒手置钉的准确性更高,预后更佳,但需要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下置钉与徒手置钉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对术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T_(10)-L_(3))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进行分组,其中徒手组30例采用透视引导法徒手置钉,3D打印组30例在3D打印辅助下置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置钉数、首次置钉准确性等情况;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等椎体高度、曲度变化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与徒手组相比,3D打印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术中首次置钉准确量和准确率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与徒手组相比,3D打印组术后固定节段矢状曲度矫正度数有所增加;④3D打印组术后7 d、3个月以及12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低于徒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⑥提示3D打印辅助置钉依靠先进的重建技术实现了模拟手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椎弓根置入相关数据为真实手术的一次性置钉准确率提供了保障,进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脊柱功能的短期恢复和中期稳定。
    • 郑伟; 王新浩; 李丰雨; 贾志磊
    • 摘要: 目的 观察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再骨折发生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河南大学附属南阳南石医院接受PVP术治疗的122例腰椎骨折患者,设计基线资料统计表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患者术后1年再骨折发生情况,纳入全部可能因素,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腰椎骨折患者行PVP术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 122例腰椎骨折患者行PVP术后1年发生再骨折23例,再骨折发生率为18.85%.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椎间隙渗漏、骨水泥注入量高、骨密度T值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高、椎体内裂隙样变是腰椎骨折患者PVP术后再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腰椎骨折患者行PVP后有较高的再骨折发生风险,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骨水泥注入量多、骨密度T值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高、椎体内裂隙样变有关,临床应据此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 张晓虎; 方宇宙; 马海珍; 丁波; 顾成刚
    • 摘要: 目的 探析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114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骨水泥用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各5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KP术治疗,对比治疗结局.结果 低剂量组患者较高剂量组手术时间短、骨水泥量及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P<0.05).术前与术后2组患者椎体前缘、中央高度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低剂量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高剂量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低剂量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剂量组低(P<0.05).结论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小剂量、大剂量骨水泥对患者椎体恢复高度的影响不大,但小剂量治疗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并发症少,临床建议使用小剂量骨水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