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森林水文

森林水文

森林水文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基础科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3251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山地学报、生态学报、辽宁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等;森林水文的相关文献由250位作者贡献,包括高人、周广柱、王彦辉等。

森林水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6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251 占比:99.34%

总计:13339篇

森林水文—发文趋势图

森林水文

-研究学者

  • 高人
  • 周广柱
  • 王彦辉
  • 张光灿
  • 刘霞
  • 于澎涛
  • 崔建国
  • 张丽杰
  • 王钦美
  • 祁庆钦

森林水文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华兴; 段旭; 赵洋毅; 朱梦雪; 涂晓云
    • 摘要: 【目的】探究土壤优先流的形成机理,揭示林地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加深对森林调节水文、涵养水源机理的认识,为滇中林区水源涵养、植被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滇中磨盘山云南松林、华山松林、滇油杉林、高山栎林4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染色示踪法和Photoshop CS 5、Image Pro Plus 6.0图像处理软件获取优先流染色区域总面积和染色面积比,分析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优先流特征及优先流染色面积比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同时测定各林分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影响4种林分土壤优先流特征的土壤因子。【结果】4种林分表层土壤水分运动以基质流为主,染色面积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优先流现象明显,优先流发育程度表现为华山松林>云南松林>滇油杉林>高山栎林。4种林分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华山松林地的土壤疏松程度、持水特性、土壤肥力特性均表现最优。4种林分土壤容重均与染色面积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pH、全钾含量与染色面积比呈负相关;除土壤容重、pH、全钾含量外,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等土壤因子均与染色面积比呈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优先流的形成是不同土壤因子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壤容重是引起染色面积比变化的决定性因子,全氮含量对优先流的形成具有限制性作用。【结论】土壤疏松程度、持水特性、土壤肥力特性等共同作用影响优先流的形成与发生,土壤理化性质是土壤优先流形成的重要驱动因素。
    • 钱学诗; 李勇; 钱壮壮; 葛晓敏; 唐罗忠
    • 摘要: 系统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中污染物的变化规律是提高森林净化功能的重要基础。为揭示森林对降水中重金属的调节能力,以江苏省句容市下蜀林场的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次生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大气降雨、林内雨、树干茎流和地表径流中的镉(Cd)、铅(Pb)、砷(As)质量浓度和通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2015年1—12月,大气降雨量为1763.1 mm,其中55.76%的降水集中在6—8月;林内雨、树干茎流和地表径流分别占大气降雨量的90.89%、3.81%和13.63%。各类降水中重金属存在季节性变化规律,在雨季质量浓度普遍较低,旱季质量浓度普遍较高。大气降雨中Cd、Pb、As的年均加权质量浓度分别为0.114、0.151、0.681μg·L^(-1);与大气降雨相比,林内雨中Cd的年均加权质量浓度较低,Pb和As质量浓度较高;树干茎流中各元素年均加权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大气降雨和林内雨;地表径流的Pb质量浓度低于林内雨,高于大气降雨,Cd和As质量浓度均高于大气降雨和林内雨。从重金属通量看,大气降雨经过林冠和树干后增加了57.44%,经过凋落物和土壤表层后,降低了87.2%,表明林地凋落物和土壤表层对降雨中的重金属具有良好的截留作用。今后有必要针对土壤渗透水量和水质进行研究,以便于全面评价该森林对降水污染的净化效应。
    • 廖春光; 郭树平; 刘忠玲
    • 摘要: 以黑龙江省东部山区杨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水和环刀浸泡法,研究抚育间伐(弱伐、强伐、皆伐)补植红松15年后林分枯落物蓄积量和持水特性,土壤物理性质和持水特性。结果表明:(1)杨桦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厚度为3.6~8.3 cm,枯落物蓄积量为6.10~8.68 t/hm^(2),枯落物有效拦蓄量为9.51~15.39 t/hm^(2)。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R2>0.9722),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2>0.9996)。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排序为对照>弱伐>强伐>皆伐,且对照显著高于强伐和皆伐(p皆伐>对照>弱伐,且强伐显著高于其他样地(p皆伐>对照>弱伐。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抚育强度的杨桦林水源涵养功能进行比较,排序为强伐>对照>皆伐>弱伐。综合结果表明,杨桦天然次生林伐除2/3后补植红松水源涵养功能最优。
    • 刘忠玲; 刘建明; 胡伟; 祁永会
    • 摘要: 为探讨林分密度对胡桃楸次生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以阿什河源头的帽儿山地区不同密度(840、680、480株/hm2)的胡桃楸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枯落物层的厚度和蓄积量,并采用室内浸泡法对枯落物持水量进行测定,采用环刀法对土壤持水量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不同密度的胡桃楸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厚度、蓄积量、有效拦蓄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枯落物厚度为3.2~3.9 cm,蓄积量为6.33~ 8.57 t/hm2,有效拦蓄量为4.39~ 10.44 t/hm2.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R2>0.9881),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2 >0.9999).在0~ 30 cm土壤深度,不同密度的林分土壤容重均值、非毛管孔隙度和有效持水量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容重变化范围为0.88 ~ 1.06 g/cm3,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效持水量范围为117.78 ~230.52 t/hm2.840株/hm2和680株/hm2的林分地表层有效持水量分别显著高于480株/hm2的林分71%和89% (P <0.05).综合不同密度的胡桃楸次生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特性,密度为840株/hm2和680株/hm2的林分蓄水能力较好.
    • 张新生; 卢杰
    • 摘要: 森林水文模型是围绕森林水文学研究内容构建的,其模型模拟的是森林水文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既可以对未来森林水文情况进行预测,也可以对历史残缺水文资料进行补充.为促进森林资源与水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本文主要以3种方法对模型的类型进行划分,围绕森林水文学研究的5个内容(林冠截留、流域径流量、林地土壤水分运动、林地蒸散发、水质)构建模型,并进一步探讨森林水文模型在未来研究中的发展前景.目前,森林水文模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模型检验方面缺乏精确性;二是历史水文气象资料缺乏.对此,有必要加大对森林水文模型的研究力度,确定模型分类方法,提高模型精确性,解决历史水文气象资料缺少问题,进一步促进森林水文学的发展.
    • 刘忠玲; 刘建明; 吕跃东
    • 摘要: 为探讨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持水特性,采用实地调查与室内浸泡法,对倭肯河上游杂木林和阔叶红松林枯落物的蓄积量和持水特性进行测定,采用环刀法对土壤持水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林型枯落物厚度约7.5 cm,蓄积量为8.07~9.85 t/hm^(2),最大持水量相当于可吸收2.0~2.5 mm的降水,有效拦蓄量相当于可吸收1.0 mm的降水。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R 2>0.9843),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 2>0.9999)。两种林型土壤总孔隙度范围为50.32%~51.41%,非毛管孔隙度范围为3.00%~4.44%,土壤最大持水量范围为1509.74~1542.17 t/hm^(2),土壤有效持水量范围为89.96~133.32 t/hm^(2)。阔叶红松林密度低,生产力高,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土壤层最大持水量、有效持水量均高于杂木林,但各评价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两林地持水能力中等偏低,以提高森林水源涵养为目标时,可维持现有结构,进一步开展密度调整研究。
    • 江淼华; 吕茂奎; 胥超; 谢锦升; 杨玉盛
    • 摘要: 通过对福建三明地区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林内穿透雨和树干茎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2种林分类型对降雨再分配规律的影响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在研究区2种林分内分别选取了3个20m×20m标准样地,同时设置了穿透雨和树干茎流收集装置,每场降雨后测定相应的水量。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年降雨量为1 706.6mm,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林内穿透雨量没有显著差异,总穿透雨量分别为1 204.0mm和1 289.9mm,分别占年降雨的70.6%和75.6%;米槠次生林树干茎流量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p<0.05),两者的树干茎流率分别为4.8%和2.7%;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林冠截留率分别为24.7%和21.8%。林内穿透雨量与林冠郁闭度和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林分郁闭度越高则穿透雨量越少。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的差异主要受林冠开阔度和树皮结构的影响,因此树种差异显著改变了森林生态系统降水再分配模式。
    • 孙涛; 马明; 王定勇
    • 摘要: 实验于2012年9月到2013年8月期间,在重庆市江津四面山对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大气降水、林内降水、枯透水及土壤渗滤液中的铅(Pb)和镉(Cd)进行了持续一年的动态变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大气降水中Pb和Cd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2.92±13.57)μg/L、(2.82±1.46)μg/L,月均沉降量分别为(3.06±2.74)mg/m2、(0.32±0.27)mg/m2,该林区降水受到轻度的Pb污染,但并未受到Cd污染;该林区重金属Pb和Cd的主要污染源为大气沉降,林区中常绿阔叶林对重金属Pb和Cd有很好的截留净化作用,总截留系数高达98.52%和99.09%,经过该系统各层次的净化后,重金属Pb和Cd含量均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的Ⅰ类水质标准;其中,林冠层的截留能力最强,对Pb和Cd的截留系数分别为91.67%和86.84%,枯落物层次之,分别为67.86%和79.74%;土壤层对Pb和Cd的截留特征截然相反,土壤层对Pb的解吸量大于吸附量,导致渗滤液中Pb的平均质量浓度相对枯透水升高.
    • 毛沂新
    • 摘要: 文章回顾了森林生态水文研究中森林蒸腾观测技术与方法的发展历程。从不同的研究尺度,介绍了各技术的基本原理与适用范围,并对其优势与不足做较为详细的分析。旨在为各地区进一步研究森林变化对区域水循环影响以及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全面翔实的参考信息。
    • 秦智通; 郭汉清
    • 摘要: 山西省文峪河流域分布有省内森林面积最大、林相较为整齐的次生林,地区生态环境较好。本文以森林水文为切入点,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研究,结合室内化验和分析,探究文峪河流域内不同林分的森林水文效应以及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期为山西省加快生态重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