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蒸腾

蒸腾

蒸腾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773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基础科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06篇;相关期刊255种,包括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测与溯源技术研讨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中国园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讨论会等;蒸腾的相关文献由1893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振贤、孟平、王根轩等。

蒸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4 占比:60.0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39%

专利文献>

论文:306 占比:39.59%

总计:773篇

蒸腾—发文趋势图

蒸腾

-研究学者

  • 何振贤
  • 孟平
  • 王根轩
  • 张劲松
  • 李建明
  • 高峻
  • 王彦辉
  • 甘毅
  • 马孝义
  • 孙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Xintao Liu; Xingjie Lu; Shulei Zhang; Zhongwang Wei; Nan Wei; Shupeng Zhang; Hua Yuan; Wei Shangguan; Shaofeng Liu; Jianfeng Huang; Lu Li; Xiulan Ye; Jinxuan Zhou; Wenke Hu; Yongjiu Dai
    • 摘要: 陆面过程蒸腾作用的模拟制约着天气,气候降水预测的精确度.近几十年来,为了更好地描述植被蒸腾的水力约束,陆面过程模式发展了基于植物性状的植物水力胁迫方案.然而,我们对于植物性状在蒸腾模拟中的地位仍然缺乏了解,植物性状对蒸腾的重要性仍需进一步量化.本研究利用Morris方法评估植物性状参数在通用陆面模式植物水力胁迫方案(CoLM-P_(50)HS)中的重要性,针对17种植物性状,筛选出最为重要的:耐旱性状(P_(50)),气孔性状,和光合作用性状.在12个FLUXNET站点中,参数的重要性由归一化敏感度来衡量.P_(50)的重要性随着降水的减少而增加,而气孔性状和光合作用性状的重要性则随着降水的减少而减少.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P_(50)比气孔性状和光合作用性状更重要,这意味着当植物经常经历干旱时,水力安全策略比植物生长策略更关键.而耐旱性状的巨大变异性进一步暗示了多种植物水力安全策略的共存.忽视P_(50)的变异性可能会对陆面过程模式蒸腾作用的模拟造成严重误差.因此,为了更好地表示植物水力功能的变异性,需要增加对耐旱性状的观测并耦合到陆面模式中.
    • 时红; 熊强强; 才硕; 张铭; 孙占学
    • 摘要: 水分胁迫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及其生长。为了提高水稻对逆境的适应性并探讨其相关生理机制,设置了分蘖期干旱适应性锻炼处理,探讨了拔节-孕穗期继续干旱和淹涝耐受性的产量形成以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分蘖期经过干旱锻炼处理后持续干旱处理(D+D)水稻产量比在分蘖期不经过干旱锻炼处理但是后期经过干旱处理后(ND+D)的水稻产量高10.92%,而在分蘖期经过干旱锻炼处理后期进行淹涝处理后(D+S)的水稻产量比在水稻分蘖期不经过干旱锻炼处理且后期淹涝处理后(ND+S)的水稻产量高19.91%。干旱锻炼后进行淹涝处理(D+S)较不干旱锻炼后进行淹劳处理(ND+S)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显著性提高,分别提高10.6%、26.69%。ND+D处理的Fv/Fm较D+D处理显著降低3.67%。D+D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较ND+D处理下降9.36%,但差异不显著。D+S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较ND+S处理高21.41%,无显著性差异。经过干旱适应性锻炼的水稻植株,后期再进行干旱处理或者淹涝处理时,SOD、POD、CAT活性、总抗氧化力(T-AOC)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MDA content和H_(2)O_(2)content不同程度降低,进一步保护水稻植株受到伤害。因此,分蘖期进行干旱适应性锻炼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水稻对后期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干旱或洪涝灾害的水稻生产实践提供指导。
    • 韩典辰; 张方敏; 陈吉泉; 李云鹏; 卢琦; 卢燕宇
    • 摘要: 蒸散(Evapotranspiration,ET)是生态系统水循环中的重要一环,决定了生态系统水分和热量传输。从区域尺度对蒸散及其蒸腾(Transpiration,T)和蒸发(Evaporation,E)组分进行量化,认识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合理利用、分配水资源,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水文循环的影响提供参考。基于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BEPS)模型,验证模型在研究区域的适用性,量化1981—2018年内蒙古半干旱区的ET及其组分的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经不同数据验证,BEPS模型计算结果能够精确反应研究区域ET及其组分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1981—2018年研究区草地、农田和森林多年平均ET分别为278.22 mm、362.50 mm和308.81 mm。E、T和ET多年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0.42 mm·a^(-1)、0.63 mm·a^(-1)和1.05 mm·a^(-1)。ET与T在全区域内空间分布格局相似,与E相反,ET年际波动主要受到T年际波动的影响。综合影响因子的变化和E、T、ET对因子的敏感性,研究区域草地和农田T和ET以及森林的ET主要受到饱和水汽压差(VPD)和平均气温(TEMP)变化的控制。农田和森林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ble index,NDVI)都呈减小趋势,但森林环境T对NDVI的变化更加敏感,因此负贡献更大。
    • 崔月姣
    • 摘要: 农历六月,盛夏时节,万物在烈日下蒸腾,不少春季开花的植物已经落花成果,而有些花卉正待盛夏绽放。寻夏日芳物,常听得一个使人充满无限想象的名字——“无尽夏”,这正是绣球花的一个品种。
    • 刘聪; 宫彬彬; 高洪波; 吕桂云; 吴晓蕾; 赵峰; 霍钊培; 张西平
    • 摘要: 目前以实测蒸腾量、田间持水量或累计太阳辐射作为灌水依据建立的温室作物蒸腾模型中,其灌水依据的确定所需监测参数项多,且对监测仪器精度要求较高。基于此,该研究以20 cm蒸发皿蒸发量为灌水依据,设置日光温室椰糠盆栽番茄3个生育时期的不同蒸发皿系数灌水量水平(苗期:0.2(ET1)、0.4(ET2)、0.6(ET3);开花坐果期:0.3(ET1)、0.5(ET2)、0.7(ET3);成熟采摘期:0.7(ET1)、0.9(ET2)、1.1(ET3)),对番茄株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及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较优灌水量水平;基于较优灌水量水平建立蒸腾模型,并以其余两个处理实测值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ET2处理株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其他处理8.54%~14.27%、28.61%~32.99%和38.70%~70.83%;相较于ET3处理,ET2处理可在仅降低株产量2.50%情况下提高WUE10.05%和节约灌水量22.23%。对株产量、WUE及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最高处理为ET2;各因子对日蒸腾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日累积净辐射(M)、日平均温度(T)、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日蒸腾量与M、T和LAI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该研究基于ET2处理所建立的椰糠栽培番茄蒸腾模型拟合较好,均方根误差为49.88 g,相对误差为11.88%。研究结果可为日光温室椰糠栽培番茄高效生产和智能化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 裴冬杰; 魏新光; 崔宁博; 姚名泽; 白义奎; 王铁良; 郑思宇; 付诗宁
    • 摘要: 为探索在东北寒区温室种植环境下葡萄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规律与不同时间尺度ET转化方法,该研究对温室葡萄蒸散过程及环境因子进行2 a的连续监测,利用3种尺度提升方法(蒸发比法、改进蒸发比法、作物系数法)对葡萄ET进行了瞬时到日以及日到全生育期的时间尺度提升。结果表明:利用蒸发比法、改进蒸发比法和作物系数法进行ET瞬时到日尺度提升的关键参数在08:00—16:00变化平稳,平均值分别为0.54、0.52和0.76,变异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11、0.10和0.09。采用3种日尺度提升方法对葡萄ET进行瞬时到日尺度提升时,基于不同评价指标确定的最优模型和最佳尺度提升时间均不一致。进一步,利用综合评价指标确定了4个生育期的最佳模拟时刻,基于该时刻进行瞬时到日尺度提升模拟,模拟精度以蒸发比法最高,作物系数法最低,改进蒸发比法居中。2020和2021年蒸发比法模拟的R2分别达到0.92和0.89,相对均方根误差仅为20.23%和21.49%。利用不同生育期的日蒸腾进行生育期尺度ET提升,其中果实膨大期效果最好,基于3种方法利用该生育期日数据进行全生育期ET模拟,模拟精度仍然以蒸发比法最高,作物系数法最低,改进蒸发比法居中。蒸发比法在2020和2021年的ET模拟绝对误差仅为1.8和7.4mm,相对误差仅为0.68%和2.73%。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温室葡萄的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时荣超; 佟玲; 杜太生; 李栋浩; 秦永辉; 何柳月; 白小锐
    • 摘要: 模拟不同水分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作物产量对于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和种植模式进而保障中国水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AquaCrop-KR模型采用非线性方程拟合地上生物量和作物蒸腾间的关系,并利用水分生产函数模拟收获指数,从而提高了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作物产量的模拟精度,但尚未涉及种植密度这一因子。该研究以西北旱区制种玉米为研究对象,于2013-2016年在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了田间试验,引入密度因子修正了AquaCrop-KR模型中的标准化水分生产力(Normalized Water Productivity,WP^(*))和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HI)。校准结果表明HI与种植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抛物线关系,并且HI在营养生长期、开花期和生殖生长期的水分敏感指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WP^(*)随累积标准化作物蒸腾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并且WP^(*)的最大值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与之相对应的累积标准化作物蒸腾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AquaCrop-KR模型低估籽粒产量测量值5%,决定系数、相对均方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模型效率和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7、0.079、0.057、0.750和0.942,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制种玉米的籽粒产量。研究为模拟不同水分和种植密度下的作物产量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
    • 夏银华; 章新平; 戴军杰; 王锐; 罗紫东; 饶志国; 肖雄; 张赐成
    • 摘要: 基于2017—2019年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生长季(4—10月)的茎干水、叶片水和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及同期环境因子数据,并结合2019—2021年樟树生长季的蒸腾速率,分析了日间樟树植物水同位素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探究樟树在生长季和不同环境条件下吸水深度的变化特征,旨在加深对樟树自身水分利用特征的了解。结果表明:在晴日,樟树蒸腾速率与叶片水δ^(18)O的值在日间高于夜间,茎干水δ^(18)O的值在日间低于夜间。蒸腾速率与叶片水δ^(18)O之间的时滞在8月晴日较5月晴日大,平均时滞为2.32 h。在5月晴日,叶片水δ^(18)O和茎干水δ^(18)O与温度、饱和水汽压差、相对湿度及蒸腾之间均呈二次函数关系;在8月晴日,叶片水δ^(18)O与温度、饱和水汽压差、相对湿度及蒸腾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但茎干水δ^(18)O与上述影响因子之间无明显的函数关系。樟树的吸水深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在生长季初期(4—5月)樟树吸水层位单一,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在生长季中期(6—8月)和后期(9—10月),樟树有2个吸水层位:在中期利用中层和深层土壤水,在后期利用浅层和深层土壤水。樟树的吸水深度和蒸腾还受到生境的影响。季节性干旱期间,随着干旱的持续,蒸腾日变化曲线的宽度逐渐变窄,蒸腾耗水量相应减小;受环境变化和自身生理特性的影响,樟树的吸水深度逐渐由浅变深再变浅。与降水前相比,降水后樟树的蒸腾作用增强,吸水深度上升,吸水土层变窄。
    • 郑洋(文摄影)
    • 摘要: 挂“吊瓶”的森林峇(bā)哥国家公园,位于马来西亚沙捞越西部的一个半岛上。我这次来是仆月,在中国正是秋高气爽时,这里却是雨季。一踏进雨林,闷热感立刻迎面扑来。林子里到处湿滑泥泞,在高温的蒸腾下,没走几步我就浑身湿透。然而,这是猪笼草最爱的气候。
    • 李广德; 张亚雄; 邓坦; 李豆豆; 刘金强; 贾黎明; 席本野
    • 摘要: 为了探讨摘芽强度对树木液流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环境调控因子的影响,为人工林及果园等高效抚育管理提供参考,该研究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摘芽处理(不摘芽CK、轻度摘芽BP1.0、中度摘芽BP1.5、重度摘芽BP2.0),采用热扩散式液流检测技术,结合自动气象站,对造林后第2~3个生长季不同摘芽处理后的树干液流、环境因子等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1)摘芽对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趋势无影响,晴天都呈"单峰型";2)摘芽对树干液流特征值影响显著,试验期间CK、BP1.0、BP1.5、BP2.0处理的液流速率平均值分别为1.405×10-3、1.503×10-3、1.462×10-3、1.033×10-3cm/s,BP2.0显著小于其他处理,CK、BP1.0、BP1.5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影响不同时段、不同处理树干液流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瞬时值日进程的影响因素为太阳辐射和饱和水汽压亏缺,白天及全天日均值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太阳辐射和日空气温度最大值,夜间液流日均值的影响因子主要为日空气温度最小值和日平均相对湿度;4)不同摘芽强度下毛白杨幼林夜间液流占全天液流的5%~70%,夜间液流与白天及全天液流间呈显著负相关.因此,从促进植物水分生理活动的角度看,轻度和中度摘芽更合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