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朱小蔓

朱小蔓

朱小蔓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工业经济、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专利文献49020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中国德育、现代教育、浙江教育科学等; 朱小蔓的相关文献由73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小蔓、马多秀、唐云增等。

朱小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49020 占比:99.77%

总计:49131篇

朱小蔓—发文趋势图

朱小蔓

-研究学者

  • 朱小蔓
  • 马多秀
  • 唐云增
  • 杨一鸣
  • 冯建军
  • 刘巧利
  • 吕德雄1
  • 周晓静
  • 孙孔懿
  • 杨桂青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的情感教育研究和实践发端于2000年开始的江苏省南通中学的“难忘教育”,学校有幸得到情感教育理论创始人和开拓者朱小蔓教授的指导,探索与实践“情感文明学校”的建构。2014年,学校成为朱小蔓教授主持的“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项目的种子学校。
    • 马多秀; 丁锦宏; 江敏锐
    • 摘要: 朱小蔓先生开展情感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三十余年,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青年时代下乡插队的经历,让她与农村和农村教育结下深厚的情缘。作为当代情感教育研究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她从情感教育视角开展扎实的农村教育调研与重点课题项目研究,并形成其农村教育思想:农村学校要走多样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要从全纳教育理念出发,关怀有特殊需要农村儿童;要重视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质性条件。这对我国当前农村教育发展有重要启迪:农村学校要警惕城市化发展倾向;要以全纳教育理念促进农村特殊需要儿童群体健康成长;农村教师培训要重视情感人文素质的培育。
    • 冯建军
    • 摘要: 一个学校的学科发展不仅靠外在的显现,更靠内在的精神。内在的精神是学派形成的关键要件,也是学科的文化传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在百廿发展中,涌现出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鲁洁和朱小蔓等一批教育家。他们在南京师范大学这片沃土上,提出和发展了自己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陈鹤琴的活教育、吴贻芳的厚生育人、鲁洁的教育人学、朱小蔓的情感教育,共同指向成“人”的教育追求,使百廿南师教育学形成了鲜明的人学特色,如同一本不断打开的教育人学,引领后人朝着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方向前进。
    • 赵志毅
    • 摘要: 2022年8月10日是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朱小蔓教授逝世二周年的忌日。在此,笔者将与她一起学习、共事时的感受以及她为基础教育所做的贡献梳理成文,以告慰她的在天之灵,勉励后学成长进步。朱小蔓教授是我的同门师姐,我们同窗二载,共事十年。能与小蔓师姐相识、同学、共事十多年,对于我而言实在是人生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 赵敏; 崔岐恩
    • 摘要: 情感与情感教育是当代教育中的珍贵资源,也是化解当前学生意义感缺失的灵丹妙药。在核心素养教育标准调整后,“情感”被置于第三维目标之首。作为情感教育开拓者,朱小蔓教授以“情感”之眼看教育、评教育、做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不断探索。她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过程、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情感教育,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制定相应策略和方法优化教学活动。她积极将知识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标准。学生在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建立情感学习模式、养成情感思维方式、培养情感认知,从而彰显情感教育价值,在教与学的实践中发挥情感教育作用,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 王伟文
    • 摘要: 温暖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实践模式之一,反对唯分数主义和唯功利主义的"冷"教育,希望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充满生命价值和情趣,充满温情和暖意,引导孩子积极追求生命价值和意义。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指出:"对教育要作完整的理解,不能回避、抽离情感层面。"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什么现在学习成了学生的负累,让学生失去对知识探索的兴趣与冲动?
    • 摘要: 2020年9月,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唐云增先生提议,河南省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史兆霞校长积极响应,亲自担任总策划,邀请河南省非物质遗产面塑传承人刘玉伟先生牵头,带领赵丽、张铭荟等骨干教师,历时半年,共同创作完成“朱小蔓学术人生剪影”面塑艺术系列作品。
    • 朱永新
    • 摘要: 前些天,秘书告诉我,小蔓的女儿吴姗来信说,今年8月是她妈妈逝世一周年的日子,教育科学出版社将出版《爱的联结一朱小蔓演讲录》一书,她和家人一直觉得小蔓和我“教育理念相投,教育情怀相惜”,希望我能够为这本书写序。虽然近日公务较多,早就欠下不少文债,但我还是请秘书第一时间转告吴姗,我非常荣幸为这本书写序,义不容辞,尽快完成。我把这次写序视为再次学习小蔓教育思想的一个机会,视为报答小蔓多年关心、关爱我这个小弟弟的一个机会。
    • 李济清; 马多秀
    • 摘要: 朱小蔓是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她最先提出以“情感”之眼看教育的思想,她的儿童情感教育思想是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培育儿童的精神、培育有道德的人。她认为儿童情感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息息相关,良好的关系是儿童情感发展的基础,儿童情感教育要扎根实践,并强调了爱的关怀对儿童的教育意义。她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提出了要培养有道德的、完整的人,强调了情感对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指出了教师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引导是儿童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有深刻的教育启迪。
    • 高慧枫
    • 摘要: 我校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简称"苏专会)的实验学校。学校认真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朱小蔓情感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理论,对如何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班集体建设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性实践研究,逐步找到了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的"好形式、好抓手"——"百情图"班。"天时、地利、人和"的缘起从2017年至2021年,一个班级的成长,一个实践的历程,亲历其间,感慨良多。"百情图"班的缘起,完全契合中国文化中的成事之道——"天时、地利、人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