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有源阻尼

有源阻尼

有源阻尼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351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30157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太阳能学报、电测与仪表、电工技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九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首届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等;有源阻尼的相关文献由97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兴、肖华锋、谢少军等。

有源阻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2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0157 占比:99.84%

总计:130363篇

有源阻尼—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强; 周琛力; 李山
    • 摘要: 三相电流源型PWM整流器作为低压直流配电系统有源前端时,因网侧LC滤波环节和直流侧电容的存在使系统控制难度增加。首先,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建立电压定向数学模型,通过控制网侧电流d轴与q轴分量,完成系统有功、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其次,基于相量法提出一种电容电流补偿方法,仅构建电容电压前馈通道,实现间接电流控制策略下功率因数校正;然后,采用电容电压反馈有源阻尼法对网侧LC谐振进行抑制,详细分析反馈增益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此外,该文通过在内环引入直流侧电感电流反馈以及阻尼因子,进一步改善系统性能;之后,利用频域法与根轨迹法对整个控制环路进行分析,辅助Matlab/SISO设计工具,在离散域中直接优化设计控制器零点位置与环路增益;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黄玉和; 郑寿森; 何来沛
    • 摘要: LCL滤波器因其对功率器件高频开关噪声的良好抑制作用被广泛应用在并网逆变器之中,但该滤波器的应用又受限于其LCL结构所导致的系统谐振。基于虚拟阻抗的逆变器系统内环采用并网电流的二次微分项对LCL滤波器的固有谐振频率进行抑制,外环将并网电流作为被控对象进行直接控制,从而形成双闭环控制系统。该方法在传统的有源阻尼方案上做了改进,减少了系统所需的传感器的数量,但因反馈状态量的减少,电网电压中含有谐波分量时,系统容易发生震荡,降低了逆变器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采用完全电压前馈的控制策略对以虚拟阻抗作为有源阻尼的并网逆变器系统做出了改进。该策略能在电网电压畸变的情况下降低入网电流的总谐波失真(THD),提升并网功率因数。仿真结果证明了该前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李猷民; 姜建平; 王贺磊; 王睿; 武守远
    • 摘要: 针对经LCL滤波器并网的三相变流器系统谐振问题,对比研究了两种抑制谐振的有源阻尼技术。这两种有源阻尼技术分别是由滤波电容电压前馈实现的有源阻尼和由与电流控制器级联的陷波滤波器实现的有源阻尼。基于电网阻抗和变流器导纳分析,完成了对两种有源阻尼控制的设计和建模,并评估了闭环系统的鲁棒性。利用额定容量为2.2 kW的LCL并网变流器样机开展了两种有源阻尼控制策略的对比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滤波电容电压前馈的有源阻尼较基于级联陷波滤波器的有源阻尼在性能上更优,且可靠性和鲁棒性更高。
    • 葛桢甄; 李沁
    • 摘要: 为了解决光伏逆变系统产生谐振、造成能量损耗、影响电能质量的问题,利用电容电流反馈抑制谐振的特性,提出一种有源阻尼的光伏上网谐振抑制方法.通过系统阻尼系数确定电容等效并联阻值,通过根轨迹法设计比例谐振控制器参数.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基于电容电流反馈的有源阻尼方式能有效抑制谐振,且能在各种负载情况下稳定地输出高质量电压波形,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
    • 张辉; 郭涛; 王剑; 李枝亮; 胡堃
    • 摘要: 以LCL三电平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模型预测控制下开关频率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滞环的单变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利用滤波电容电压反馈的有源阻尼控制算法,对逆变器侧电流参考值预测模型进行改进,建立电流输出值以及直流侧中点电位的预测模型,对逆变器侧电流在未来时刻的参考值、输出值以及中点电位分别进行预测。利用代价函数评估跟踪误差,综合考虑代价函数的最优值与滞环约束,以确定作用于系统的最佳开关矢量。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 刘铠源; 杨明
    • 摘要: 工业机器人中减速器等柔性传动部件会引起末端负载低频抖动,传统有源阻尼策略补偿转速反馈中全部频率分量,虽然具有抖动抑制作用,但由于对除振动分量外的其他频率同样补偿阻尼作用,因此降低了系统闭环带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有源阻尼策略,由位置指令不完全微分获取理想转速指令,并分别采用转速反馈与理想转速指令作差,及峰值滤波器的方式实现低频振动分量的准确观测。与两种传统有源阻尼的对比分析证明了所提算法能够兼顾抖动抑制能力与动态响应性能。在此基础上引入相位超前环节,通过控制补偿电流的相位,增强算法鲁棒性。最后通过一台8 kg商用六轴工业机器人实验证明了所提算法能够将末端振动加速度幅值平均降低原来的32%。
    • 金国彬; 苑忠奇; 李国庆; 辛业春
    • 摘要: 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通常采用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控制方式,但由于控制延时的存在,使系统的有源阻尼特性在1/6采样频率f_(x)处发生改变,在弱电网情况下可能发生系统失稳。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电容电流反馈的超前延时补偿方法。该方法基于无源理论的稳定性设计要求,通过对控制内环的稳定性分析,给出了内环控制参数及改进方法下电容电流反馈系数的可行域。通过对控制外环的稳定性分析,给出了外环控制参数的可行域。采用逐步由内环到外环的参数分析及设计流程,将有效正阻尼区域扩展到接近0.45f_(x),有效保证逆变器输出导纳的无源性。离散稳定性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在电网阻抗增加、逆变器并联耦合以及滤波器参数波动等工况下,所提方法相较于传统电容电流反馈方法具有更好的系统稳定性、鲁棒性以及动态响应特性。
    • 高文豪; 陈荣; 阚加荣; 王涛
    • 摘要: 多谐振PR控制可以抑制特定高次谐波的分量,而当谐波补偿次数较高时易导致系统不稳定。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谐振控制器与相位补偿器相结合控制策略,系统的相位裕量由原来的26.2°增加到44.3°,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对于LCL型滤波器存在谐振尖峰的问题,设计了不需要额外传感器的公共连接点(PCC)电压反馈有源阻尼。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的多谐振PR控制和PCC电压有源阻尼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郑嘉龙; 杨鸽; 陈开宇; 张慧珍; 孙章
    • 摘要: 多逆变器并网系统谐振将威胁电网的稳定运行。由于具备较好滤波效果,LCL型滤波器常被作为并网逆变器的输出滤波器。鉴于近年来又有很多LCL型多逆变器并网系统谐振机理分析和抑制方法被提出,有必要进一步梳理和总结。首先,介绍了多逆变器并网发电系统电路拓扑及等效电路。然后,梳理了频域分析法、模态分析法和多输入多输出模型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系统谐振机理分析中取得的新成果。接着,重点介绍了有源阻尼法、阻抗重塑法和采用有源阻尼器在系统谐振抑制方面的优点和局限性,揭示了虚拟电阻和陷波器的应用是上述方法的关键技术。同时,还分析了分层控制、控制器参数优化以及系统配置优化在系统谐振抑制方面的应用。最后,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趋势的角度,认为多逆变器并网系统正朝着大规模、多参数和不同控制方法并用的复杂系统方向发展,需要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才能准确分析其谐振机理。对于多逆变器并网谐振的抑制方法而言,传统有源阻尼法、阻抗重塑法和有源阻尼器将得到进一步深入研究,谐振在线监测技术或将成为该研究新的突破口。
    • 陈龙; 陈福祥; 曾理湛; 李小清
    • 摘要: 纳米精度运动控制要求洛伦兹电机驱动具有大推力、高带宽和低纹波特性,相比线性功率变换,开关功率变换的功率大但是带宽低、纹波大。为此,提出一种开关功率变换的有源阻尼数模混合电流控制方法,采用模拟电流控制及数字脉宽调制(PWM)并结合有源阻尼的LCL滤波,实现了洛伦兹电机的大功率、低纹波、高带宽驱动。相比数字控制,该方法有效降低了控制延时,改善了控制延时对相位和有源阻尼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同时可以实现高开关频率和采样频率,为提高系统带宽和电流精度提供了条件。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100 V下稳定的大电流输出、低于2 mA的电流纹波以及6 kHz的电流环带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