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彦博

文彦博

文彦博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专利文献7344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江海学刊、社科纵横、安徽史学等; 文彦博的相关文献由129位作者贡献,包括申利、晏建怀、侯小宝等。

文彦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2.16%

专利文献>

论文:7344 占比:97.84%

总计:7506篇

文彦博—发文趋势图

文彦博

-研究学者

  • 申利
  • 晏建怀
  • 侯小宝
  • 詹八言
  • 刘越峰
  • 李莉
  • 刘立祥
  • 刘诚龙
  • 向有强
  • 张吉寅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申利
    • 摘要: 《宋史》卷三一三《文彦博传》云:“及进士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258页)“通判绛州”为“通判兖州”之误。按:文彦博曾通判兖州。《东都事略》卷六七《文彦博传》:“少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翼城、榆次二县。改太常博士、通判兖州。”(四库全书本,第428页)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八:“文潞公自兖州通判代归,吕文靖一见奇之。”(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6页)《名臣碑传琬琰之集》卷一三《文忠烈公彦博传》叙其升迁次序云:“彦博天圣五年中进士第,授大理评事,知济州翼城(按:济州当为绛州)、并州榆次县。改太常博士、通判兖州。景祐四年,御史中丞张观荐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四库全书本,第759页)文彦博又曾权通判汾州。
    • 申利
    • 摘要: 《宋史·宰辅表二》:“(皇祐三年)十一月庚子,文彦博自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以行吏部尚书、观文殿学士出知许州。”(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5473页)“十一月庚子”为“十月庚子”之误,“吏部侍郎”为“礼部尚书”之误。按:文彦博皇祐二年已升礼部尚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九皇祐二年十月丙辰条:“宰臣文彦博加礼部尚书。”(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册,第4062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一,皇祐三年十月庚子条:“礼部尚书、平章事文彦博罢为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许州。”
    • 屈会涛
    • 摘要: 通过辨析、补正前人研究成果,将苏辙改授齐州掌书记的经历梳理为:熙宁六年春,苏辙陈州教授任满,向吏部流内铨投状,希望能够改授东南的幕职官。四月二十六日,文彦博判河阳,苏辙上书祝贺。六月,文彦博举苏辙任河阳学官。七月二十八日,文彦博移判永兴府,八月才被允留任。经此风波,苏辙原本期望的东南幕职与河阳学官,都未求成,转而谋求渴慕已久的齐州幕职,得授齐州掌书记。
    • 申利
    • 摘要: 《宋史》卷三一三《文彦博传》云:“(治平二年)彦博既服阙,复以故官判河南。”(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261页)此说误。文彦博服除后,实未赴判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任,赴阙后,即赴判永兴军(今陕西西安)任。按: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57岁的文彦博以成德军节度使、判太原府,不久,复以保平军节度使、判河南府。嘉祐八年(1063)二月,文彦博继母申氏卒,文彦博丁忧居洛阳。韩琦《祭文潞公太夫人文》:“维嘉祐八年岁次癸卯,二月某朔某日,具官某谨遣门人陈谔,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鲁国太夫人之灵。”
    • 申利
    • 摘要: 《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七之六一:“康定元年六月十六日,河东转运使文彦博言。”(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3448页)“河东转运使”为“河东转运副使”之误。按:文彦博《长平怀古》诗题下注云:“康定元年任河东转运副使入境,题长平驿舍。”(《文彦博集校注》,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59页)又,《名臣碑传琬琰之集》卷一三《文忠烈公彦博传》云:“为河东转运副使……除尚书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迁天章阁待制、转运使。”
    • 黄光辉
    • 摘要: 本文通过考释文彦博《三札卷》所载宋代制度,重新确认了三札的创作时间:《护葬帖》大体作于元丰三年(1080)九月至元丰四年(1081)三月;《预差帖》大体作于元丰四年至元丰六年(1083);《汴河帖》大体作于元丰四年至元丰六年的夏秋两季.上述三帖均作于文彦博判河南府时.
    • 申利
    • 摘要: 文彦博是北宋名相,出将入相50余年,在北宋政坛影响深远.普查文献资料,文彦博的为政风范可总结为一是立朝端重,顾盼有威;二是正气凛然,敢于担当;三是沉敏有谋,临事有术;四是公忠直亮,临事果断;五是静重为先,简而有节;六是异禀雄豪,奸恶不容.其有德、有威、有谋、有勇,有正气、有担当、有决断,不扰民、不容恶的为政风范,值得当今从政者学习借鉴.
    • 向有强
    • 摘要: 学界认为"熙丰洛阳名臣诗人群体"交游核心是邵雍和司马光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考证熙丰时期的洛社雅集和该群体的诗歌互动活动,可知王拱辰、文彦博、韩绛三位西京守臣和长期居洛道德名望卓著的司马光在群体活动中扮演着组织者角色.这四人具备良好的经济能力,能够提供合适的活动场所,也有足够的政治威望和号召能力,以此凝聚成一支阵容相对稳定的创作队伍,诗歌唱和也多围绕他们展开,因而成为群体的"交游核心".而他们元老重臣的政治身份,决定了他们的居洛诗歌创作在描写平静满足的日常生活中,在闲适的风格情调中杂糅着政治诉求的欲望,含有眷恋朝政、心有不甘、待机而动的意味.
    • 侯美玲
    • 摘要: 文彦博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有一年,神宗皇帝召见文彦博,见他80岁高龄依旧身体健康,也没有什么疾病,就好奇地问:“卿摄生亦有道乎?”文彦博恭恭敬敬回答道:“无他。臣但能任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事,恰好即止。”文彦博的回答让人看到一位活得通透明白的老人。任意自适,展示了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收放自如、自得其乐的一面。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见识。
    • 申利
    • 摘要: 北宋文人道教诗创作是道教普及化和士人创作日常化的产物.文彦博早年受真宗朝崇道社会风尚的影响,创作了一些仙道色彩浓郁的道教诗.中老年仕途失意时,文彦博往往以道家思想自适,放任身心于山水的清雅,创作了不少充满道家因任自然或归隐山林情怀的道趣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