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敬亭山

敬亭山

敬亭山的相关文献在1937年到2022年内共计30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0篇、专利文献14篇;相关期刊220种,包括文史知识、中国农垦、宝藏等; 敬亭山的相关文献由360位作者贡献,包括方文竹、李白、李少君等。

敬亭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0 占比:95.54%

专利文献>

论文:14 占比:4.46%

总计:314篇

敬亭山—发文趋势图

敬亭山

-研究学者

  • 方文竹
  • 李白
  • 李少君
  • 唐欣
  • 姜光斗
  • 杨锦全
  • 王敏
  • 王晖
  • 赵捷
  • 邓友梅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诗仙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游历山水之时,留下了许多赞美山河胜景的诗篇。当古诗词遇上美景,一字一句都是那么惊艳!本期我们来诵读以下四首,开始吧……注释尽:没有了。闲:悠闲。理解一群鸟儿在高空飞得无影无踪,一片白云独自悠闲地飘去。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的,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 张志超
    • 摘要: 3月14日,安徽农垦敬亭山茶场,满山遍野的茶树迎春吐翠,采茶姑娘们正在采摘刚刚萌发的茶芽。安徽农垦敬亭山茶场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敬亭绿雪”茶叶的核心产区,现有茶园1.2万亩。受天气影响,今年春茶开采期与上年相比推迟了12天,春茶品质较往年偏好,鲜叶价格稳中有升,预计产量同比增加10%左右。
    • 郑曦
    • 摘要: 对风景的审美与感知,是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互动体验。李白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陶渊明笔下“蔼蔼停云,濛濛时雨”,各种自然景色都充满了生命和情意。登泰山前,山脚入口有“登高必自”碑,到了山顶可以“一览众山小”,人的体验与自然风景变化形成“物我交融”。在城市园林中的感知给与人们精神的寄托与归宿,网师园的“可以栖迟”,退思园的“云烟锁钥”.
    • 阿夏
    • 摘要: 安徽·宣城·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郁达夫曾说,"江山也要文人捧",一语道尽了文人与山水美景之间的关联。山水之情趣,不只在山水,更在于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有了王勃,从此鄱阳湖畔多了一抹惊艳。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有了崔颢,从此江城多了几丝动人。
    • 张晓伟
    • 摘要: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的名作,因收入多种诗歌选本而为人们耳熟能详。全诗如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一首符合近体诗格律的五言绝句,但是单线直行、明白如话,完全没有雕琢之感。从艺术风格上来说,这本就是李白拿手的。这首诗之所以传颂千古。
    • 许国华
    • 摘要: 诗山敬亭去敬亭山,纯粹是诗仙李白那首《独坐敬亭山》不朽诗章的引领。正因为那位“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的大唐诗仙,我们一行在安徽马鞍山采石矶青莲祠、当涂青山李白墓,凭吊诗仙飘逸的诗魂,又沿着马芜、芜宣高速,一路追寻诗仙的遗迹,驱车来到了宣城的敬亭山,去倾听一代诗仙与青山相看的千古绝唱。
    • 曾冬
    • 摘要: 寂静无声。几只流浪的鸟,飞出了守望的视野,不见踪迹。天空是深不可测的海吗?铺开蓝色的陷阱,诱捕了所有的翅膀。一朵闲逛的白云,慢悠悠地踱着方步,在一块岩石上坐了坐,又走了。最后,不知是跑进哪个湖里洗澡去了,还是被风蹑手蹑脚地收回了家中?这个下午,辽阔的长天空旷得只剩下孤独的阳光。比阳光更孤独的,是山峰;比山峰更孤独的,是独处的诗人;比诗人更孤独的,是一颗心,沉默的灵魂!
    • 韩冬伊
    • 摘要: 我不敢轻易整理微信好友列表。故友新知漫漶满屏,像旧药铺的鱗屉,一屉一锁,各具境地,各备温凉。“密友”的标签底下,也总是槛廊咯吱。同挤琴房的伙伴相遥万里,挥斥夜谈的老友忙着颠簸浮世,隔壁宿舍阳台上的体己话也只余了寒暄。我们聚首,我们挥别,我们说莫愁前路无知己。生活最擅喜新厌旧。也有人留驻。说没头没绪的话,永远不需要上下文,互做流云里的敬亭山
    • 潘辰
    • 摘要: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歌赏析作者先写景:几只鸟儿远走高飞,直至无影无踪;辽阔的天空中虽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飘向遥远的天际。这里"尽""闲"二字写出了敬亭山"静"的境界:这是众山鸟喧闹之后的清静,这是浮云消散后的幽静,这"静"与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是一致的。
    • 龙艳阳
    • 摘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些记忆深处熟悉、有趣、生动的诗句,每每读来唇齿留香。幼儿生活经历简单,想要透彻理解这些古诗显然不可能,也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幼儿学习古诗不同于小学,要慢慢“浸润”。我们可以借助经典,提升孩子口语发展水平,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陶冶其情操,促进孩子人格健全发展。为了开展好古诗词浸润活动,养育美好心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