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谢朓

谢朓

谢朓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专利文献107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唐都学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谢朓的相关文献由180位作者贡献,包括田丹丹、孙兰、赵厚均等。

谢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7 占比:64.80%

专利文献>

论文:107 占比:35.20%

总计:304篇

谢朓—发文趋势图

谢朓

-研究学者

  • 田丹丹
  • 孙兰
  • 赵厚均
  • 陈庆元
  • 魏耕原
  • 何兆吉
  • 孙国超
  • 巫马期
  • 张苏榕
  • 张苑虹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关键词

    • 郑真先
    • 摘要: 刘禹锡在其诗文创作上存在一定的六朝情结,主要体现为刘禹锡对六朝的追忆与反思,具体包括对六朝典故的使用、对六朝文史的评价、对六朝风格的继承,尤其是对于六朝人物的推崇等相关内容。谢安、谢朓是刘禹锡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六朝人物,其中寄寓了刘禹锡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观念。刘禹锡六朝情结的形成,是其追忆六朝反思时局的现实需要、贬谪经历引起的价值认同与童年记忆兴发的地域联想共同作用的结果。
    • 摘要: 先生(指孟浩然)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朓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厘毫间也。
    • 曹旭; 史晓婷
    • 摘要: 陈郡谢氏是六朝鼎盛的文学家族,以山水诗为代表的谢氏诗学,兼具清新典雅的境界与华美绮丽的形态,前者源于东晋的玄言风气,后者则变革了质朴淡泊的玄风,开启了南朝诗歌美学的新纪元。那么,谢氏诗学中的华绮是从何而来?细究同样强调形式之美的西晋潘、陆美学,两者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首倡华绮的谢混曾用“烂若舒锦”和“披沙简金”来形容潘、陆,在谢氏诗学中,这两种华绮美学的支流同样有迹可循,并从潘、陆双重美学发展成谢氏多重美学。由此,谢氏接续了中断百年的华绮美学,在义熙——元嘉——永明的时代轴心线上,不断推动南朝诗学走向文质兼美的高峰。
    • 熊家禾
    • 摘要: 故乡邈已夐,山川修且广。--谢朓《京路夜发》被疫情堵在家中的夏夜,读着老师的故事,思绪中自然地浮现了一条沿着重庆的山溪、通进高楼林立的首都的小径。而游子行囊中存放的,是挥之不去的乡音、与日俱增的学识,还有可以抵挡风雨的梦。我们都称呼刘老师为“婧姐”,因为在我们眼中,她像极了一个“学姐”,常常能给予我们一种同辈般的错觉。而如今,我竟有幸成为她学生时代过往的“读者”,这本身就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 张钟元
    • 摘要: 谢朓是南齐时期的重要诗人,他所生活的时代动荡不安,他的政治道路十分坎坷,甚至最终殒命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中。出任宣城太守是他短暂的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经历,这一时期也是他诗歌创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阶段,不少被后世称颂的名篇创于此时。宣城任职使谢朓得以短暂地远离政治斗争的中心,同时也有机会欣赏自然美景,但作为受儒家思想深刻的传统文人,他并不能置身政治事务之外,而是尽力做好太守之职。这一时期,他的复杂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得以反映。
    • 张静谊
    • 摘要: 谢朓是南朝文学的代表作家,在诗歌领域有杰出的成就。他流传下来的辞赋作品不多,以咏物赋为主,兼有游览、归隐、酬答之作。由于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变化,他前后期赋中呈现出的思想情感有较大的不同。在艺术手法上,谢朓借鉴了楚辞、新体诗和骈文的写作手法,重视辞赋语言的“圆美流转”,呈现出诗化、骈化、格律化的倾向。
    • 杨思恩
    • 摘要: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金陵和长安,两个蜿蜒历史的节点,两座造就了无数梦想的古都,在同一片历史天空下,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和蜕变。2020年夏天,第十五届研电赛拉开帷幕,在本科就有丰富竞赛经验的我们,想在研电赛这个更宽广的舞台上放手一搏。
    • 顾雪
    • 摘要: 山水隐逸诗肇自谢灵运,在谢朓手上发展成熟.这与诗人遭遇宣城山水的历史际遇不无关系.他在宣城留下的优美诗章不仅使宣之山水为之增色,对后世山水诗歌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谢朓的宣城诗歌也折射出他为吏还是归隐的两重矛盾.
    • 覃熙宸
    • 摘要: 在我国古代山水诗的发展过程中,谢朓的山水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谢朓对山水诗的一大突出贡献,就在于扩宽了山水诗的写作范围,创造出了自然山水与人文风光相融合的都邑山水诗,使其诗呈现出物象轻巧平易、境界清逸悠远、思想儒道相融的特点。
    • 林秀丽
    • 摘要: 水是万物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早在千年之前,古人就已经意识到农作物能否丰收与水息息相关。古人将"久旱逢甘霖"作为人生四大喜事之首,生动地说明了古人对于水的感情之深,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在古代诗词中多有涉及。一、水与时间南朝诗人谢朓用"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来表达对于时间流逝的哀愁,而将这种哀愁刻画到极致的当属诗仙李白,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他感慨古今英雄皆已去,时间磨灭了一切痕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