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师主体性

教师主体性

教师主体性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体育、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893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当代教育科学、现代教育论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届江苏教育发展论坛等;教师主体性的相关文献由201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宇红、刘晓明、岳庭耀等。

教师主体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0 占比:1.3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893 占比:98.69%

总计:13064篇

教师主体性—发文趋势图

教师主体性

-研究学者

  • 郑宇红
  • 刘晓明
  • 岳庭耀
  • 常芳
  • 张旸
  • 杨渝东
  • 梁惠燕
  • 田晓飞
  • 胡芳
  • 丁安廉2

教师主体性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卫娟; 龙其林
    • 摘要: 王富仁是现代文学研究界对基础语文教育理解最为深刻、讨论最为系统的学者之一。他从现代文学传统和个人经验出发,探讨语文课程改革中实现“人”的教育的可行思路。以“教师主体性”为核心,王富仁充分肯定教师对学生的“本真之爱”的意义,在国家主义教育体制中,语文教师可以发挥自身能动性,深入理解文本,主导文学课堂,真正实现文学作品在人的精神塑造和人格形成过程中的效用,并成就教师自身的最高价值。这是五四“立人”传统的延伸,也是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意识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拓展。
    • 李秋华
    • 摘要: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学习特征和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各个环节、各个要素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安排,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运作计划。课堂教学设计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能够充分整合教材资源,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引导,明确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让教学与实际相联系,通过教学设计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 王冬冬
    • 摘要: 蓬勃发展的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创造了新环境和新机遇,也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纷繁复杂的网络新媒体信息既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和师生交流的渠道,也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信念并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这又导致了管理者对信息管控难度的增加和教师主体性地位的不断降低,网络新媒体技术颠覆了大学生传统学习方式和思政教育方法手段。网络新媒体思政教学具有全面性、方便性和快捷性等特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和传播规律,改变传统教育思想理念,将网络思政教育常态化,以学生为本开展交互式教学模式,不断拓展高校思政教学新阵地,结合舆论策划思政网络主题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
    • 吕薇; 金智学
    • 摘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主体性缺失现象,直接影响了教学实效性的发挥,更关系到教师职业精神塑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从教师自身、教育管理及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正视教师主体性的重要性,全面建构教师主体性,从而有效发挥教师主体性,营造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教学实践环境.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德树人作用.
    • 杨渝东
    • 摘要: 教育改革中的教师改革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教改是否成功往往起到重要的影响。韩国曾经在20世纪末发起过一场长达十年的教育改革,在此过程中对也尝试积极地对教师进行改造。韩国人类学家徐根元对此进行了深入的人类学研究。作者指出,这次教育改革主要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威权式改革,并从工具理性的角度对教师的价值重新进行定位,使得教师的主体性被剥夺,并成为利用改革过程中提供的资源为个人牟利的个体。通过两个田野调查个案的比较,作者揭示了这场教育改革的弊端。最后,作者用“蒲公英”和“向日葵”来象征性地表达,在这场教育改革过程中,教育价值日渐凋落,而追求个人成就的功利性教师茁壮成长。这意味着这场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 杨渝东
    • 摘要: 教育改革中的教师改革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教改是否成功往往起到重要的影响.韩国曾经在20世纪末发起过一场长达十年的教育改革,在此过程中对也尝试积极地对教师进行改造.韩国人类学家徐根元对此进行了深入的人类学研究.作者指出,这次教育改革主要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威权式改革,并从工具理性的角度对教师的价值重新进行定位,使得教师的主体性被剥夺,并成为利用改革过程中提供的资源为个人牟利的个体.通过两个田野调查个案的比较,作者揭示了这场教育改革的弊端.最后,作者用"蒲公英"和"向日葵"来象征性地表达,在这场教育改革过程中,教育价值日渐凋落,而追求个人成就的功利性教师茁壮成长.这意味着这场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 王栓
    • 摘要: 高校学生思想理论政治工作理论课教育是“立德”的教育园地、“树人”的教育阵地,具有重要的教书育人示范作用。当前,高校开设思政课还普遍存在各类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教学内容单调、师生信息交流不畅等不良现象,致使高校思政课教师抬头率普遍不高。较为现实与有效的课堂提升教学对策,一是学校应继续着力于运用信息化课堂教学创新手段以不断增强学校课堂教学活力,二是学校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以不断增强学校课堂教学吸引力,三是积极探索营造良好学校课堂教学氛围以不断增强学校课堂教学感染力。
    • 吴旭勇
    • 摘要: 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培红幼儿园对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问题进行了思考,指出当前大班幼儿在常规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幼儿没有规则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以及攻击性强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强调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育观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实现从"越位"到"退位"、从"错位"到"归位"的转变。为此,我们尝试创建班本化"MY"课程,让幼儿成为班级的主人,学会自我管理。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一直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幼儿园大班班级管理更是摆在广大幼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大班幼儿正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是在老师平常的教育中,发现"班级规则的设定缺少孩子的参与"、"班级规则的内容缺少改变和更新"、"教师主体性过强,幼儿缺少自主解决的机会"……从而导致了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 曹晶; 汪维
    • 摘要: 高校师德评价应以教师主体性作为评价的内在依据和出发点.当前高校师德评价中,教师主体性不足主要表现为师德评价的功利化遮蔽了教师的主体性、评价脱离教师具体生活情境、教师自我评价缺位、教师评价话语权缺失等.文章基于第四代评估理论,提出高校师德评价应弱化外在的工具性价值,强化个体发展的内在价值,回归教师现实生活,重视师德自我评价,完善师德评价的沟通协商机制,实现师德评价中教师主体性的回归.
    • 陈炳; 汤建; 李青合
    • 摘要: 推进产教融合是应用型高校办学模式创新的一条基本路径。推进产教融合就必须认识产教融合的基本规律,只有遵循产教融合的基本规律,才能顺利突破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障碍。产教融合一般遵循四个基本逻辑,即主体性逻辑、共生性逻辑、互认性逻辑和市场检验逻辑。产教融合从根本上说需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是产教融合的真正主体,如果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产教融合就无法取得实效。只有遵循产教融合的内在逻辑,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