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放射性损伤

放射性损伤

放射性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8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2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471919篇;相关期刊275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泛亚国际医学美容大会、2013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学术交流大会、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等;放射性损伤的相关文献由1451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平、田野、王琛等。

放射性损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2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71919 占比:99.90%

总计:472385篇

放射性损伤—发文趋势图

放射性损伤

-研究学者

  • 周平
  • 田野
  • 王琛
  • 叶江枫
  • 周敏
  • 沈钧康
  • 王国庆
  • 营明娟
  • 谢红
  • 赵西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宁芮; 李传亭
    • 摘要: 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和放化疗后肿瘤的复发真性进展与放化疗导致的假性进展和放射性损伤的有效鉴别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患者预后的判断。本文对磁共振新技术鉴别胶质瘤复发与假性进展及放射性损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高宗毅; 苗成龙; 赵红; 贾彦丽; 贾立娟; 杨书峥
    • 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亚肝段功能单元保护的优化放疗在肝癌精准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观察组实施基于亚肝段功能单元保护的优化放疗。比较两组靶区体积(GTV),99%的计划靶区体积(PTV)累积受照剂量、正常肝组织受照剂量(MDTNL)、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及放射性肝损伤(RIL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GTV及MDTN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PTV(D99)累积受照剂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TCP及RIL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亚肝段功能单元保护的优化放疗可提高患者PTV受照剂量,并减少NTCP及RILD发生。
    • 杨双; 王春微; 刘海军; 李丹丹; 旷云祥; 王明选
    • 摘要: 目的:探讨护胃汤配合西药预防Ⅲ期胰腺癌放疗后消化道黏膜放射性损伤疗效及潜在机制。方法:选取接受放疗预防Ⅲ期胰腺癌患者共116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8例采用单纯西药预防,试验组58例则在西药基础上加用护胃汤预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放疗后消化道黏膜损伤程度分级、症状体征评分、促炎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放疗后Ⅲ-Ⅳ级消化道黏膜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放疗后14 d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及血便评分均显著高于放疗后7 d(P<0.05);试验组放疗后7 d和14 d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及血便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放疗后14 d白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放疗后7 d(P<0.05);试验组放疗7 d和14 d后IL-1β、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放疗后14 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放疗后14 d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护胃汤联合西药预防Ⅲ期胰腺癌放疗后消化道黏膜放射性损伤可有效缓解黏膜损伤程度,改善临床症状;而该方案对于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和氧化应激损伤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疗效更佳关键机制所在。
    • 何萃; 易文鸿; 罗宝龙; 温圆圆; 曹君妍; 郭立兵
    • 摘要: 目的:运用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鼻咽癌放疗后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的康复疗效,为放疗肌纤维化提供临床诊疗新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2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受试者,放疗年限1.5~5年,接受3个月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颈椎关节活动度数据,运用剪切波弹性成像采集胸锁乳突肌厚度、宽度和杨氏模量值进行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治疗前后双侧胸锁乳突肌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后胸锁乳突肌的杨氏模量值较治疗前降低,胸锁乳突肌的宽度和厚度较治疗前增加,颈椎向左旋转、向右旋转以及向右侧屈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提高。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和量化放疗后肌纤维化的康复治疗效果。
    • 周彤; 胡帅航; 李铮; 樊柄杰; 李经蕾; 侯炜
    • 摘要: 火郁发之是对“气机壅塞,郁结生热”的病机及“清、透”治法的凝练概括。“火郁”为无形之火被有形之邪所隔而不得正常发越,“发之”则是针对气机壅塞不通之所在,以清宣、透散、升发、疏导等治法分而论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乃火毒之邪与痰瘀等癌肿毒邪内外相合而成,热毒内伏郁遏气机,阳气不得宣发,故具有气机郁闭、怫热郁结的病机特点。本文宗“火郁发之”之旨,开拓论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新思路。放疗初期急以清宣透热,放疗中期缓以升阳泻火,放疗后期虚以伏火滋阴,疏布气机祛其壅塞,直切病机以证立方,并结合临床验案进行阐释,以期指导临床诊疗。
    • 周立慧; 张滢心; 窦明杰; 卢丹
    • 摘要: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引火汤防治放射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收集引火汤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放射性损伤的靶点;使用STRING网站及Cystoscape 3.7.1进行PPI网络分析;使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CB-DOCK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获得引火汤活性成分34个,作用于放射性损伤关键靶点248个,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乙、五味子丙素、啤酒甾醇和戈米辛G是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SRC、HSP90AA1、STAT3、EGFR和AKT1均有较好的结合能力,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和癌症通路等。引火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可以防治放射性损伤
    • 孙晓琳
    • 摘要: 目的:分析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损伤时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18例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为复发组,20例脑胶质瘤放射性损伤患者为损伤组,均接受灌注加权成像、1H-磁共振波谱成像(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及弥散加权成像,析检查结果。结果:复发组平均标准化脑血容量为(4.01±0.62)优于损伤组的(1.36±0.36),t=16.3155,P=0.0000;复发组最大标准化CBV(3.35±0.55)高于损伤组的(1.19±0.33),t=14.8541,P=0.0000;复发组表观弥散系数、胆碱/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与损伤组数据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功能磁共振成像鉴别脑胶质瘤的术后复发和放射性损伤有意义,1H-磁共振波谱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只起辅助作用,不能直接作为诊断标准。
    • 易静; 陶宁; 吕琳; 刘超; 张愉宁; 段晗; 王华
    • 摘要: 目的探讨牙髓干细胞来源胞外囊泡(DPSC-EV)对γ射线导致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超速离心法从DPSC中分离DPSC-EV,用Western印迹法鉴定其表面标志物,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NTA)检测DPSC-EV颗粒数目及粒径大小。细胞处理:①^(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骨髓细胞FDC-P1,单次照射剂量分别为0,2和6 Gy,实验时间为照射后24和48 h;②FDC-P1细胞经^(60)Coγ射线2和6 Gy照射后立即加入DPSC-EV(终浓度5×10^(11) L^(-1))干预24 h;③FDC-P1细胞转染微RNA(miRNA)抑制剂后进行2 Gy照射并立即加入DPSC-EV(终浓度5×10^(11) L^(-1))干预24 h;④FDC-P1细胞转染miRNA模拟物后进行2 Gy照射,继续培养24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3、活化胱天蛋白酶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和活化PARP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miR-100-5p表达水平。结果①与细胞对照组相比,^(60)Coγ射线2和6 Gy照射后24和48 h,FDC-P1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细胞中胱天蛋白酶3和PARP蛋白活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②照射后加DPSC-EV处理24 h,FDC-P1细胞凋亡率较2和6 Gy单纯照射组均明显降低(P<0.01),PARP蛋白活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③经γ射线2 Gy照射后24 h,FDC-P1细胞miR-100-5p表达水平与细胞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DPSC-EV干预可逆转2 Gy照射导致的miR-100-5p表达水平降低(P<0.01);转染miR-100-5p抑制剂后,FDC-P1细胞经2 Gy照射并加入DPSC-EV后,与抑制剂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④转染miR-100-5p模拟物后,2 Gy照射,与模拟物对照组相比,FDC-P1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DPSC-EV可能通过上调骨髓细胞中miR-100-5p表达水平而抑制γ射线所致小鼠骨髓细胞凋亡。
    • 胡翔; 陈猛; 张伟
    • 摘要: 目的:探究放疗后复发肿瘤再程放疗中应用脉冲式低剂量率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3例放疗后复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再程放疗,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2)。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脉冲式低剂量率放射治疗。比较两组再程放疗临床疗效、再程放疗后1年、2年生存率,以及再程放疗耐受情况。结果:试验组再程放疗疾病缓解率63.64%,显著高于对照组再程放疗疾病缓解率(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放疗后复发肿瘤患者接受再程放疗后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2.73%、54.55%,对照组放疗后复发肿瘤患者接受再程放疗后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2.86%、23.81%,试验组患者再程放疗后1年、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再程放疗后出现急性中重度放射性损伤,以及晚期中重度放射性损伤的概率分别为22.73%、27.27%,均低于对照组(52.38%、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放疗后复发肿瘤患者进行再程放疗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脉冲式低剂量率放射治疗技术相比于常规的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可以提高患者再程放疗的疾病缓解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可减少患者再程放疗引起的急性、晚期放射性损伤,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并进行推广普及。
    • 吴玉琪; 黄桂林
    • 摘要: 放射治疗是治疗头颈部肿瘤常采用的有效措施之一,而放疗常导致诸如颌面部皮肤、颌骨、口腔黏膜等组织损伤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防治颌面部放射性损伤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已有研究证明NLRP3与放射性损伤疾病有很大的关联,抑制NLRP3的激活可能会有效缓解组织损伤,本文就NLRP3炎症小体结构、激活机制及其放射后在口腔颌面部组织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