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改良切口

改良切口

改良切口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08070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双足与保健、临床骨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骨与关节损伤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国临床医药学术会议等;改良切口的相关文献由249位作者贡献,包括乔小良、刘军、刘金荣等。

改良切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08070 占比:99.99%

总计:708154篇

改良切口—发文趋势图

改良切口

-研究学者

  • 乔小良
  • 刘军
  • 刘金荣
  • 李秀娥
  • 王秋丰
  • JIA Dong-lin
  • 丁海祥
  • 丁琛
  • 丁艳梅
  • 万红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陆恩武; 郑满红; 杨再丰; 漆碧亚; 朱璁; 李芝立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传统组(采用传统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12例)和改良组(采用改良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1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并发症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41个月。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改良组均短(少)于传统组(P0.05)。传统组出现切口皮缘转角处部分坏死3例,切口裂开1例;改良组1例切口渗出液较多。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疗效满意。
    • 甘辛; 柳晶; 陈洁; 王飞; 何康; 方真华; 喻锋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切口腓肠肌腱膜翻转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8例陈旧性跟腱断裂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2岁(32~55岁),左侧损伤6例,右侧损伤12例,跟腱缺损范围平均为5.8 cm(4~8 cm),手术方式为改良切口腓肠肌腱膜翻转,术后采用短腿石膏跖屈位固定,4周后改为踝关节中立位,8周后拆除石膏逐渐负重行走,随访时记录并发症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病人平均随访42个月(36~48个月),所有病人均能提踵,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神经损伤及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92.5±6.3)分,较术前(50.3±8.4)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切口腓肠肌腱膜翻转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临床效果满意,恢复快.
    • 周宏博; 罗正亮; 陈敏; 尚希福; 陈士文
    • 摘要: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方入路(DAA)改良切口和经典切口的解剖特点,为术中避免股外侧皮神经(LFCN)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由蚌埠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成年国人尸体髋关节及股骨标本6具6侧,其中男2具2侧、女4具4侧,年龄48~72(61.7±8.2)岁.通过解剖标志定位的方式做DAA手术切口,切口起点均为髂前上棘最高点向下向外3 cm;DAA经典切口延长方向指向腓骨小头;改良切口将切口延长方向向经典切口外后方偏移,偏移角度为髂前上棘最高点分别与腓骨小头、股骨大粗隆顶点连线夹角的1/2.解剖显露LFCN以及所有分支:(1)观察LFCN走行及其与DAA经典切口、DAA改良切口的关系;(2)对LFCN进行分型;(3)测量DAA经典切口和改良切口与LFCN最短距离,判断LFCN与DAA经典切口和改良切口的解剖关系.结果 (1)LFCN由髂前上棘内侧0.8 cm经腹股沟韧带下方走向股骨前方,LFCN走行向前、向外近乎平行于髂前上棘最高点与腓骨小头连线.DAA经典切口远端与LFCN有交叉,有直接损伤LFCN可能,延长DAA经典切口会增加损伤LFCN概率;而DAA改良切口与LFCN无交叉.(2)6侧标本LFCN分型:缝匠肌型3侧,后向型2侧,扇形型1侧.(3)LFCN与DAA改良切口最短距离为1.2~2.4(2.0±0.40)cm,与经典切口最短距离为0~1.4(0.98±0.55)cm.缝匠肌型和后向型LFCN主干及分支与DAA改良切口的最短距离均>2.0 cm;与DAA经典切口无交叉,且LFCN所有分支与DAA改良切口最短距离均>0.7 cm.扇形型LFCN与DAA经典切口有交叉,而与DAA改良切口无交叉,最短距离为1.2cm.结论 在解剖关系上,DAA改良切口比DAA经典切口距离LFCN更远,DAA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更不易发生LFCN损伤.
    • 李孟婷; 杜磊芳; 蒋瑶; 丁艳梅
    • 摘要: 目的:分析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为患者实施改良切口结合全程护理干预对患者疾病预后的影响价值.方法:将我院腮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基础资料实现统计,并抽取100例进行实验研究,时间选取在2019.5-2020.4期间,通过抽签方法进行均等分配,各小组人数分配设置为50例,为全程组患者采取改良切口结合全程护理干预,参照组实施改良切口结合常规护理,对比指标:临床护理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全程组有优势(P<0.05),全程组血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参照组更少,比对优势性较强(P<0.05).结论: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实施改良切口结合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崔守昌
    • 摘要: 目的分析改良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去骨瓣减压手术,观察组则行改良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颅内压恢复平稳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8.18%低于观察组86.96%(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治疗时,采用改良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刘翔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在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行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的中隔偏曲患者 63例(改良组)及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3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鼻中隔黏膜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等. 结果:改良组治愈率(74.60%)、有效率(95.24%)均高于对照组(47.62%、84.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 P < 0.01);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58.0±7.8)min]、术中出血量[(50.0±6.7)mL]、术后疼痛(7.94%)、鼻中隔黏膜损伤(11.11%)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70.0±7.7)min、(61.0±8.2)mL、20.63%、2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结论: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切口张力低、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治疗效果佳,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手术方案.
    • 董云鹏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鼻中隔偏曲使用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我院对12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两组,改良组使用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对照组使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对两组的治疗时间,疼痛情况,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改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治愈率74.60%和有效率95.24%,对照组47.62%、84.13%,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或P<0.01).改良组的手术时间(58.0±7.8)min、出血量(50.0±6.7)mL、疼痛7.94%、黏膜损伤11.11%等情况比对照组[(70.0±7.7)min、(61.0±8.2)mL、20.63%、26.98%]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或P<0.01).结论: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几率低,效果好,可以作为临床选择,推广使用.
    • 李峰; 隋鑫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在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行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的中隔偏曲患者63例(改良组)及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3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鼻中隔黏膜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改良组治愈率(74.60%)、有效率(95.24%)均高于对照组(47.62%、84.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58.0±7.8) min]、术中出血量[(50.0±6.7)mL]、术后疼痛(7.94%)、鼻中隔黏膜损伤(11.11%)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70.0±7.7)min、(61.0±8.2)mL、20.63%、2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切口张力低、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治疗效果佳,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手术方案.
    • 方新运; 陈三送; 陶进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切口在保护颞浅动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75例急诊行大骨瓣开颅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方式不同分成传统切口组和改良切口组.结果 传统切口组38例,颞浅动脉损伤13例,术中解剖分离颞浅动脉仅8例(21%);改良切口组37例,无颞浅动脉损伤.传统切口组和改良切口组对颞浅动脉的损伤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急诊手术中保护颞浅动脉的意识不强,改良切口是保护颞浅动脉简单易行的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