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捻转血矛线虫

捻转血矛线虫

捻转血矛线虫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99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8306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动物医学进展、畜牧兽医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京津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论坛暨第六届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首农杯”论坛、2008年京津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交流会暨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论坛等;捻转血矛线虫的相关文献由51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祥瑞、严若峰、徐立新等。

捻转血矛线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 占比:0.9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8306 占比:99.02%

总计:18487篇

捻转血矛线虫—发文趋势图

捻转血矛线虫

-研究学者

  • 李祥瑞
  • 严若峰
  • 徐立新
  • 宋小凯
  • 杜爱芳
  • 薄新文
  • 王文龙
  • 胡敏
  • 赵俊龙
  • 孙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要慧中; 邹敏; 杨冰可; 周璐露; 全钺涵; 余传奇; 林青
    • 摘要: 为了解不同年份山羊源捻转血矛线虫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提取2015年-2020年间陕西省咸阳地区44株山羊源捻转血矛线虫的核糖体DNA(rDNA),对其ITS基因进行扩增、测序与分析。结果显示,44株捻转血矛线虫的ITS-1序列长度为400 bp~404 bp,种内变异率为0~4.1%,与GenBank中英国捻转血矛线虫ITS-1参考序列LS997563的相似性为97.01%~99.75%;ITS-2序列长度为231 bp,种内变异率为0~6.3%,与GenBank中尼日利亚捻转血矛线虫ITS-2参考序列LC368048的相似性为96.97%~100%。结果表明,2015年-2020年间咸阳地区山羊源捻转血矛线虫ITS-1、ITS-2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但未出现新的种群分化。此外,基于虫体代表性样本ITS-1、ITS-2序列构建的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离株进化关系均较为接近,在ITS-1进化树中,只有捻转血矛线虫样本SX17-3与GenBank中陕西ITS-1序列(KX534100)汇于同一支上,在ITS-2进化树中,也只有SX15-8、SX17-9、SX17-113株捻转血矛线虫样本分离株与陕西ITS-1序列(KX534100)距离最近,表明捻转血矛线虫ITS基因序列的变异情况与地理条件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 张斐; 王强; 续文渊; 韩宝颖; 林汉亮; 范冰洁
    • 摘要: 2016年8月16日,新疆温泉县某乡镇报告发生羊不明原因死亡,疑似感染捻转血矛线虫。为确定病因,控制疫情,减少损失,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人员,采用现场访谈、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临床剖检等方式,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温泉县牧区是捻转血矛线虫的老疫区,在数十年前曾暴发过放牧羊群大面积感染捻转血矛线虫而大量死亡的情况;2016年7—8月中旬以来连续的阴雨天气及合适的气温为捻转血矛线虫的大量繁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是造成此次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的外部因素;在水草丰盛且较为固定的草场放牧,未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未及时准确找到病因并进行针对性防控,也是导致此次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暴发和传播的原因。依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科学放牧、合理用药、对羊粪便深埋处理等防治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建议。
    • 张惠; 黄艳; 周静茹; 吴飞; 童丹妮; 陈学秋; 杨怡; 马光旭; 杜爱芳
    • 摘要: 为构建捻转血矛线虫cDNA文库,进一步研究捻转血矛线虫蛋白互作机制以及为筛选捻转血矛线虫互作蛋白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为材料,利用TriZol法提取捻转血矛线虫总RNA;使用试剂盒构建捻转血矛线虫的cDNA文库,并对cDNA进行均一化处理,再将纯化后的cDNA与线性化的pGADT7-Rec重组构建的文库质粒转化至Y187酵母中,构建出酵母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domain,AD)文库。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了重组率为100%,插入片段平均长度为1000 bp,工作液细胞密度大于3.5×10^(7)CFU/mL的捻转血矛线虫均一化酵母AD文库;所构建的表达文库各项指标均达标,符合酵母双杂交筛选要求。本文库为捻转血矛线虫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 卡力比夏提·艾木拉江; 文兆海; 陆明敏; 徐立新; 宋小凯; 李祥瑞; 严若峰
    • 摘要: 为了研究捻转血矛线虫排泄分泌蛋白生物素脂酰结合和2-氧酸脱氢酶酰基转移酶(BLAODA)在捻转血矛线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以重组捻转血矛线虫BLAODA为免疫原,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筛出4株稳定分泌抗BLAODA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B2、1G4、2E3和5B4。将这4株杂交瘤细胞分别接种小鼠腹腔,制备腹水,用层析柱纯化抗体并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B2、1G4、2E3和5B4细胞株产生的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强,其抗体亚型均为Ig G1型,轻链均为kappa型,纯化的小鼠腹水的效价均可达1∶2^(22);基于抗捻转血矛线虫BLAODA的单抗1B2、5B4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其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90.6%。本研究获得了捻转血矛线虫抗BLAODA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为捻转血矛线虫诊断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 梁高星; 荣诗琪; 王俊伟; 李媛; 杨新; 赵光辉; 宋军科
    • 摘要: 旨在解析3种不同形态阴门盖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的遗传进化差异,本研究从养殖场山羊皱胃中分离到捻转血矛线虫虫体,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71条雌虫虫体阴门盖的形态结构特征,并基于捻转血矛线虫ITS-1、ITS-2和nad4基因位点,采用PCR法对不同阴门盖的虫体进行扩增,通过比对多位点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经显微镜观察发现,本研究分离到的捻转血矛线虫雌虫阴门盖存在舌瓣形、亚球形和舌-球混合形3种形态,所占比例分别为45.07%(32/71)、50.70%(36/71)和4.23%(3/71)。对43条雌虫全长和阴门至虫体末端长度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种不同形态阴门盖的捻转血矛线虫全长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而3种不同形态阴门盖的捻转血矛线虫阴门至虫体末端的长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基于捻转血矛线虫ITS-1、ITS-2和nad4基因进行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形态阴门盖虫体的9个样品在3个基因位点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碱基差异,多态性位点分别为10、13和43个,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0.85%、1.34%和1.97%。基于ITS-1和ITS-2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研究中所用样品与GenBank上H.contortus的参考序列处于同一进化支,表明本研究所分离到的虫体均属捻转血矛线虫捻转血矛线虫雌虫的阴门盖存在形态学差异,不同形态阴门盖虫体在ITS-1、ITS-2和nad4基因位点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碱基差异,此研究结果为捻转血矛线虫的种类鉴定和遗传进化提供了参考数据。
    • 王丽坤; 金振华; 李烨; 张备; 鹿凌岩; 张国华; 张莹; 杨淑萍
    • 摘要: 捻转血矛线虫病又叫捻转胃虫病,是感染反刍动物的主要胃肠道吸血线虫,可导致宿主贫血和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给养殖业造成极大经济损失。现概述捻转血矛线虫的虫体形态、生活史、流行特点、感染症状及防控措施,为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提供参考。
    • 骆小梅
    • 摘要: cqvip:猪的三种线虫病,即猪捻转血矛线虫病、猪类圆线虫病和猪鞭虫病。常见的猪捻转血矛线虫有3种,即细小捻转血矛线虫、圆形螺咽线虫和六翼泡首线虫;猪类圆线虫病主要是指兰氏类圆线虫;猪鞭形线虫简称猪鞭虫。本文主要从虫体、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猪三类线虫病进行了阐述。1猪捻转血矛线虫病1.1虫体常见于猪的捻转血矛线虫有3种:一种是细小捻转血矛线虫,又称红色猪圆线虫;另外2种粗大捻转血矛线虫是圆形螺咽线虫和六翼泡首线虫。
    • 王腾宇; 陈昕迪; 翟帅; 石雅琴; 刘春霞; 王文龙
    • 摘要: 旨在比较分析捻转血矛线虫敏感虫株和耐药虫株miRNA表达谱,探讨miRNA与捻转血矛线虫丙硫咪唑耐药性相关基因之间的调控机制.运用Illumina Hiseq2000平台进行测序并进行eDNA文库的构建,利用RNAhybrid、Miranda和TargetScan对测序得到的数据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取交集作为miRNA的靶基因预测结果,使用Bowtie、RepeatMasker、MIREAP、Rfam、miRBase和DAVID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和权威数据库系统,筛选出差异的miRNA以及与捻转血矛线虫耐药相关的miRNA并进行靶基因预测,同时对KEGGpathway和GO功能富集到的靶基因和可能参与调控的通路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表明,敏感虫株和耐药虫株共筛选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共294个,其中113个上调,181个下调.对miRNA和其靶向调节的mRNA进行关联分析,共关联到1 770个miRNA-mRNA对为负调控关系,其中涉及到274个差异的miRNA和603个差异的mRNA.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靶基因被注释到了1 430条GO terms和327条KEGG pathway,富集到FoxO信号通路(FoxO signaling pathway),mTOR信号通路(mTOR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与耐药相关的一些抗性通路.综上,通过对miRNA表达谱分析以及miRNA-mRNA靶向分析,发现捻转血矛线虫敏感虫株和耐药虫株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和其对应的靶基因,并对部分耐药相关通路中存在的靶基因及显著差异的靶基因所在的通路进行筛选和分析,为后续进一步通过转录组学深层次挖掘捻转血矛线虫产生耐药性的关键基因及相关调控分子提供科学依据.
    • 王丽坤; 金振华; 李烨; 张备; 鹿凌岩; 张国华; 张莹; 杨淑萍
    • 摘要: 捻转血矛线虫病又叫捻转胃虫病,是感染反刍动物的主要胃肠道吸血线虫,可导致宿主贫血和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给养殖业造成极大经济损失.现概述捻转血矛线虫的虫体形态、生活史、流行特点、感染症状及防控措施,为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提供参考.
    • 周静茹; 吴飞; 陈学秋; 黄艳; 时恒枝; 杜爱芳; 杨怡
    • 摘要: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Hc-hrg-2属于血红素应答基因,高浓度血红素的刺激可导致该基因的转录水平上调,但其在血红素调控中的功能尚缺乏研究.研究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血红素合成缺陷型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hem1敲除株,通过异源表达Hc-hrg-2对该敲除株进行表型拯救试验,以期验证Hc-hrg-2参与细胞内血红素转运的功能.[方法]以S.cerevisiae BY4741基因组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获得hem1(SGD:S000002640)基因序列5'和3'侧翼区同源臂;同时以pYES2-CT质粒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获得筛选标记URA3序列;利用两次重叠PCR技术依次将测序正确的上游同源臂、URA3、下游同源臂序列串联成基因敲除组件,并通过醇沉法对敲除组件进行纯化.采用醋酸锂转化法将纯化的敲除组件转化至BY4741感受态细胞中,经SD/-URA(含250μmol·L-15-氨基乙酰丙酸(ALA))培养基筛选,并利用多对引物进行PCR鉴定,以验证Δhem1敲除株的正确性.同时以含有H.contortus浙江株Hc-hrg-2序列(GenBank:MK371241)及其功能域缺失序列Hc-hrg-2(Δgst-n)和Hc-hrg-2(Δgst-c)的质粒为模板,利用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通过无缝克隆将扩增得到的目的片段插入酵母pESC-LEU表达载体,经PCR鉴定以及测序验证后,采用醋酸锂转化法将正确的表达载体转化至Δhem1感受态细胞中,通过SD/-URA/-LEU(含250μmol·L-1 ALA)培养基筛选以及PCR鉴定验证阳性异源表达株的正确性.通过比较Δhem1敲除株及其各异源表达株在含有或不含有250μmol·L-1 ALA的SD/-URA/-LEU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一步验证敲除株的表型同时排除表达载体对表型的影响.用2%半乳糖对含有阳性表达质粒的敲除株进行诱导,取部分菌液进行超裂破碎,收集蛋白,通过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剩余菌体用去离子水重悬至OD600=0.2,用去离子水进行5倍比稀释,取4μL稀释后的菌液点至含有250μmol·L-1 ALA或者不同浓度血红素的诱导平板上,28°C培养2—3 d后比较敲除株的生长情况.[结果]成功获得hem1基因敲除株 Δhem1,与野生株相比,Δhem1不能合成血红素,需外源添加ALA(250μmol·L-1)或血红素(≥10μmol·L-1)才能生长,且异源表达株和敲除株的表型一致.Western Blot结果表明2%半乳糖能诱导Hc-hrg-2及其功能域缺失基因在敲除株中成功表达,且表达Hc-hrg-2能够在低血红素浓度下(≤1μmol·L-1)促进酵母对血红素的摄取,拯救敲除株的生长缺陷,其硫氧还蛋白样结构域(GST-N)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C末端结构域(GST-C)的缺失会降低拯救的效果.[结论]捻转血矛线虫血红素应答基因Hc-hrg-2可促进细胞对血红素的摄取,其GST-N和GST-C功能域在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成果为后续深入研究捻转血矛线虫的血红素转运机制奠定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