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转录间隔区

内转录间隔区

内转录间隔区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8256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海洋与湖沼、菌物学报、中国现代中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海峡两岸第十届菌物学暨第三届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2006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等;内转录间隔区的相关文献由662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兴全、林瑞庆、孔晓瑜等。

内转录间隔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8256 占比:99.75%

总计:58401篇

内转录间隔区—发文趋势图

内转录间隔区

-研究学者

  • 朱兴全
  • 林瑞庆
  • 孔晓瑜
  • 宋慧群
  • 王向华
  • 陈武
  • 龚理
  • 吴宇芬
  • 周先治
  • 姬可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要慧中; 邹敏; 杨冰可; 周璐露; 全钺涵; 余传奇; 林青
    • 摘要: 为了解不同年份山羊源捻转血矛线虫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提取2015年-2020年间陕西省咸阳地区44株山羊源捻转血矛线虫的核糖体DNA(rDNA),对其ITS基因进行扩增、测序与分析。结果显示,44株捻转血矛线虫的ITS-1序列长度为400 bp~404 bp,种内变异率为0~4.1%,与GenBank中英国捻转血矛线虫ITS-1参考序列LS997563的相似性为97.01%~99.75%;ITS-2序列长度为231 bp,种内变异率为0~6.3%,与GenBank中尼日利亚捻转血矛线虫ITS-2参考序列LC368048的相似性为96.97%~100%。结果表明,2015年-2020年间咸阳地区山羊源捻转血矛线虫ITS-1、ITS-2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但未出现新的种群分化。此外,基于虫体代表性样本ITS-1、ITS-2序列构建的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离株进化关系均较为接近,在ITS-1进化树中,只有捻转血矛线虫样本SX17-3与GenBank中陕西ITS-1序列(KX534100)汇于同一支上,在ITS-2进化树中,也只有SX15-8、SX17-9、SX17-113株捻转血矛线虫样本分离株与陕西ITS-1序列(KX534100)距离最近,表明捻转血矛线虫ITS基因序列的变异情况与地理条件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 阮晨梅
    • 摘要: 皮肤癣菌病是一种常见于动物的浅表性真菌性皮肤病,其病原真菌种类繁多,在兽医临床中对病原真菌进行准确的种属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作为非编码区域,一般在种内高度保守,在不同真菌种间则具有序列多态性。分析ITS序列可将真菌鉴定到种水平,在动物皮肤癣菌的分类鉴定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就ITS序列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常见动物皮肤癣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展开综述,为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 王佰涛; 刘德海; 陈晓飞; 刁文涛; 李珊珊; 雷高
    • 摘要: 该研究以采集的河南南阳魔芋种植土壤样品为试验材料,通过富集培养、测定产β-甘露聚糖酶酶活力,分离筛选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并通过形态观察、内转录间隔区(ITS)基因和β-微管蛋白基因Be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一株高产β-甘露聚糖酶真菌菌株HKS016,其β-甘露聚糖酶酶活力为2.67 U/mL,该菌株被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学菌种保藏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413。
    • 张宇琼; 陆文香; 袁垆; 陈海鹏; 张国栋
    • 摘要: 目的:比较并评价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 MS)技术的两种质谱检测系统安图Autof ms1000和布鲁克Microflex LT在临床菌株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2月苏州市立医院临床分离的菌株共3312株(50个菌属和156个菌种)。临床常见细菌2397株、念珠菌570株、其他真菌15株,厌氧菌170株、其他细菌160株。同时采用两个质谱系统对上述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不一致的菌株采用16/18S rDNA或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序确认结果。结果:安图Autof ms1000和布鲁克Microflex LT对上述所有临床菌株属水平总鉴定准确性分别为96.4%和94.3%,而二者种水平总鉴定准确性分别为85.0%和69.9%。570株念珠菌中,二者种水平鉴定准确性分别为81.6%和27.2%。15株其他真菌中,二者种水平鉴定准确性分别为86.7%和6.7%。误鉴定菌株数分别为5株和6株。结论:安图Autof ms1000和布鲁克Microflex LT在细菌鉴定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在真菌的鉴定中,Autof ms1000有一定的优势。二者质谱数据库均有改善优化的空间。
    • 周蕾; 为盼盼; 韩文静; 万河妨; 江伟; 骆骄阳; 隋春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柴胡药材的皂苷含量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从有效成分含量和遗传基础2个层面为柴胡药材生产和利用提供借鉴。方法:产地收集柴胡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含量;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ITS序列并比较分析序列差异。结果:各产地柴胡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总质量分数最高可达4.165%,最低为0.118%。不同产地柴胡种质依据ITS序列可分为三大类,其中第Ⅱ类产于甘肃省,第Ⅲ类产于四川省、山西省和甘肃省。第Ⅲ类含有的柴胡样品较多,又可分a和b类,b类又可分为i、ii、iii类,含量较高的样品主要存在于iii小类,主要来源于甘肃、山西。结论:尽管柴胡自然分布广、生产适应性强,但从成分含量和遗传差异角度分析,有必要对柴胡的种植品种和产地进行规范。
    • 刘淑琴; 王浩豪; 武艳群; 孟俊龙; 常明昌; 王术荣
    • 摘要: 在对山西省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资源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中,在落叶松林下采集到一份铦囊蘑属标本,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主要特征为:菌盖直径3.2~4.3 cm,近圆形,菌盖中央灰褐色,向边缘颜色逐渐变浅;菌褶近白色,密集,边缘波状;菌柄长5.2~6.8 cm,粗0.3~0.5 cm,中空,菌柄上部黄棕色,向基部逐渐变白;孢子(6.5~9.1)μm×(3.6~5.9)μm,椭圆形,无色有疣状物;担子(20.4~29.2)μm×(6.3~10.3)μm;缘囊体(43.6~63.1)μm×(9.6~17.5)μm,纺锤形至烧瓶形;侧囊体与缘囊体相似;柄囊体(43.1~63.0)μm×(5.5~7.7)μm,烧瓶形,顶端有结晶。经ITS区序列比对,此标本与模式种Melanoleuca dirensis F.Nawaz,S.Jabeen&A.N.Khalid的序列(KU575243)相似度高达99.84%。基于ITS区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分析法(BI)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也支持此物种为下迪铦囊蘑(Melanoleuca dirensis)。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确定此物种为中国新记录种下迪铦囊蘑(Melanoleuca dirensis)。
    • 李志强; 林风; 吴丽云
    • 摘要: 为评估DNA条形码基因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核糖体大亚基(LSU)在红曲菌分类鉴定中的有效性,从NCBI的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现阶段红曲菌属所有物种的ITS和LSU基因序列,采用系统发育和遗传距离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用该研究所保存的部分红曲菌株的DNA序列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同种红曲菌的不同菌株在基于ITS序列的邻接树中分别聚为单系;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佛罗里达红曲菌(Monascus floridanus)和蜂蜜红曲菌(Monascus mellicola)的同种不同菌株在基于LSU序列的邻接树中分别聚为单系.新月红曲菌(Monascus lunisporas)的ITS和LSU序列以及红色红曲菌(Monascus ruber)和累西腓红曲菌(Monascus recifensis)的LSU序列的条形码间隙不明显,其他红曲菌的ITS和LSU序列条形码间隙明显.同种红曲菌ITS序列的最小及最大种间遗传距离均高于LSU序列.研究表明ITS基因在红曲菌的分类鉴定中具有高效性,LSU基因在红曲菌分类鉴定中的分辨力有限.
    • 王向华
    • 摘要: 盖表皮或菌柄表皮具有褐色色素这一特征在乳菇属小红乳菇亚属Lactarius subg. Russularia中较为少见。文中描述了产于中国南部的2个子实体褐色、表皮中具有褐色色素的乳菇新种:暗褐乳菇L. atrofuscus和橄榄褐乳菇L. olivaceofuscus。其中,暗褐乳菇L. atrofuscus的孢子球形,盖表皮为(子实层)球囊型,缺乏大囊体;除褐色色素外,盖表皮和菌柄表皮中所具有的树脂样皮壳物质也是识别该种的关键特征。橄榄褐乳菇L.olivaceofuscus的表皮内色素为深橄榄褐色,缺乏树脂样皮壳物质;菌盖强烈皱缩,盖表皮末端菌丝细长,较大的孢子具有较高的条脊和翼,这些特征可以将其与暗褐乳菇和其他相近种相区别。文中提供了该2种的宏观形态和显微特征描述,以及与相近种的形态对比和真菌条形码ITS序列。
    • 王向华
    • 摘要: 盖表皮或菌柄表皮具有褐色色素这一特征在乳菇属小红乳菇亚属Lactarius subg.Russularia中较为少见.文中描述了产于中国南部的2个子实体褐色、表皮中具有褐色色素的乳菇新种:暗褐乳菇L.atrofuscus和橄榄褐乳菇L.olivaceofuscus.其中,暗褐乳菇L.atrofuscus的孢子球形,盖表皮为(子实层)球囊型,缺乏大囊体;除褐色色素外,盖表皮和菌柄表皮中所具有的树脂样皮壳物质也是识别该种的关键特征.橄榄褐乳菇L.olivaceofuscus的表皮内色素为深橄榄褐色,缺乏树脂样皮壳物质;菌盖强烈皱缩,盖表皮末端菌丝细长,较大的孢子具有较高的条脊和翼,这些特征可以将其与暗褐乳菇和其他相近种相区别.文中提供了该2种的宏观形态和显微特征描述,以及与相近种的形态对比和真菌条形码ITS序列.
    • 王向华
    • 摘要: 盖表皮或菌柄表皮具有褐色色素这一特征在乳菇属小红乳菇亚属Lactarius subg.Russularia中较为少见.文中描述了产于中国南部的2个子实体褐色、表皮中具有褐色色素的乳菇新种:暗褐乳菇L.atrofuscus和橄榄褐乳菇L.olivaceofuscus.其中,暗褐乳菇L.atrofuscus的孢子球形,盖表皮为(子实层)球囊型,缺乏大囊体;除褐色色素外,盖表皮和菌柄表皮中所具有的树脂样皮壳物质也是识别该种的关键特征.橄榄褐乳菇L.olivaceofuscus的表皮内色素为深橄榄褐色,缺乏树脂样皮壳物质;菌盖强烈皱缩,盖表皮末端菌丝细长,较大的孢子具有较高的条脊和翼,这些特征可以将其与暗褐乳菇和其他相近种相区别.文中提供了该2种的宏观形态和显微特征描述,以及与相近种的形态对比和真菌条形码ITS序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