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损伤特性

损伤特性

损伤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7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力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63173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科学技术与工程、爆破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五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第十二届全国桩基工程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等;损伤特性的相关文献由635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刚、刘红婕、王凤蕊等。

损伤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63173 占比:99.74%

总计:63335篇

损伤特性—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世超; 王岚
    • 摘要: 为研究紫外(UV)老化对温拌胶粉改性沥青砂浆(CR-WAM)开裂特性的影响,以SDYK表面活性剂型温拌胶粉改性沥青砂浆(CRS-WAM)、EM降黏剂型温拌胶粉改性沥青砂浆(CRE-WAM)及热拌胶粉改性沥青砂浆(CR-HAM)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字图像处理(DIC)技术、单边切口弯曲梁(SENB)试验与有限元方法,分析了UV老化时长对沥青砂浆开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V老化后,沥青砂浆起裂点水平位移(U)和水平应变(EXX)、应力强度因子(K)及区域损伤因子(D)均增大,且随着UV老化时长的增加,其增长速率越来越快;CR-WAM的抗开裂、抗老化能力优于CR-HAM,CRS-WAM的抗开裂、抗老化能力最优,CRE-WAM次之;沥青砂浆的裂缝长度越长、越靠近跨中位置、倾斜角度越小,K值越大,应力集中越明显,越容易开裂.
    • 张经双; 方安南; 束永华
    • 摘要: 为研究纤维对水泥土变形过程中内部损伤的影响,进行了单掺与混掺玻璃纤维和秸秆纤维的水泥土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到了纤维的合理掺量,分析了合理纤维掺量下水泥土试样的能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纤维水泥土试样无侧限抗压加载破坏过程中能量演化过程可分为能量输入、弹性能累积、能量缓慢耗散、能量加速耗散、能量释放五个阶段。玻璃纤维和秸秆纤维均能提高水泥土吸收总能、弹性能和耗散能,玻璃纤维能有效延缓裂纹的产生,秸秆纤维能抑制裂纹的进一步扩展,混杂纤维能够提高水泥土的整体性能。
    • 王佳敏; 季艳慧; 梁志勇; 陈飞; 郑长彬
    • 摘要: 随着光电对抗和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的发展,研究超短脉冲激光与单晶硅相互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为了进一步明确532 nm皮秒脉冲激光对单晶硅的损伤机理,本文开展了532 nm皮秒脉冲激光辐照单晶硅的损伤效应实验研究,测定了损伤阈值,明确了损伤机理,探讨了低通量下的脉冲累积效应。首先,利用波长为532 nm、脉冲宽度为30 ps的激光器和金相显微镜,基于1-on-1的激光损伤测试方法,测定了单晶硅的零损伤概率阈值为0.52 J/cm^(2);其次,研究了皮秒激光辐照单晶硅在不同激光能量密度下的损伤形貌,发现532 nm皮秒脉冲激光对单晶硅的损伤表现为热影响损伤和等离子体冲击损伤,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大,按主要的损伤机制可将损伤程度分为:热影响(0.52~3 J/cm^(2))、热烧蚀(3~50 J/cm^(2))和等离子烧蚀(>50 J/cm^(2)),且不同情况下,损伤面积随激光能量密度分别对应不同的增长规律;最后,研究了低通量下多脉冲的累积效应,发现在0.52 J/cm^(2)的激光能量密度下,连续辐照16个脉冲时表面形成热影响区,验证了多脉冲的累积效应可以降低单晶硅的激光损伤阈值。
    • 易锦; 蒋立慧; 孙强; 陈柯宇; 陈洋
    • 摘要: 煤矿大直径井筒施工,面对深厚冲积层的复杂环境,许多新型矿井正尝试应用高强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井壁材料。为探讨钢纤维混凝土的损伤特性,基于声发射技术并结合损伤力学理论,开展钢纤维混凝土材料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1) 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延性、韧性得到明显的改善,破坏类型由受拉破坏转变为剪切破坏。2) 基于声发射参数定义的损伤参量模型,可定量分析单轴和三轴加载条件下钢纤维混凝土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的损伤特性。3) 拟合后的声发射速率参数a与损伤程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钢纤维混凝土破坏有预警作用。
    • 张连吉; 曾亚林; 罗晓岚
    • 摘要: 为了研究干湿循环对岩石损伤特性与能量耗散的影响,在RMT-150C岩石力学试验系统上对不同干湿循环炭质页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能有效促进岩样内部裂纹萌生与扩展,使得破坏阶段能够延伸到更高水平,从而降低了炭质页岩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单轴压缩下炭质页岩耗散能演化规律可分为平静期-稳定发展期-加速期-爆发期4个阶段;峰值U、U^(e)、U^(d)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呈指数减小,炭质页岩的储能极限逐渐降低。炭质页岩能量损伤演化机制很好地反映了岩石内部裂纹发育、扩展、贯通至破坏的渐进破坏过程。研究结果可为水-岩作用下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 林青青; 杨有贞; 冯海燕; 赵诣深; 马文国
    • 摘要: 针对两种环境下贺兰山遗址区岩石冻融损伤的问题,本文首先对贺兰山遗址区的岩样进行了干燥和pH为2时两种环境下的冻融循环试验,设置循环周期分别为0、10、20、30和40次,测量岩样的质量、有效孔隙率和纵波波速,分析对比不同环境下冻融循环周期对它们影响的异同;然后开展单轴压缩试验,绘制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弹性模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最后对比两种环境下岩样的破坏形态。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岩样的质量、有效孔隙率和纵波波速均有所下降,且pH为2组岩样的降低程度更大;与经历相同冻融周期的干燥组岩样相比,pH为2组岩样的单轴抗压强度更低,破损程度也更为明显。
    • 黄震; 张陈龙; 白海文; 马少坤
    • 摘要: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装配式矩形隧道的卯榫接头,探究了卯榫接头装配式隧道静力行为和内爆作用下的抗爆性能,建立了反映接头非线性力学特征的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利用流固耦合分析实现了TNT爆炸模拟,对比评价了卯榫接头与现浇接头在不同围压荷载作用下的抗压弯承载能力、抗爆性及混凝土损伤特性.结果表明:新型接头抗压弯承载能力略高于现浇接头矩形隧道;在相同当量TNT炸药下,新型接头装配式矩形隧道抗爆能力整体上优于现浇接头矩形隧道;新型接头装配式矩形隧道损伤破坏主要发生在钢柱和顶板-墙结点区域.研究结果为装配式矩形隧道结构设计及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撑.
    • 梁瑞; 包娟; 周文海
    • 摘要: 为研究水电工程边坡炮孔近区不同损伤模型下岩体爆破时的动力响应,选用HJC模型和RHT模型分别建立岩石单孔爆破损伤模型。基于岩体损伤模拟结果和计算分析,探究了两种损伤模型对岩石爆破损伤分布、地震波能量特性及损伤质点峰值振动速度(PPV)阈值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种工况下RHT模型最终爆破开裂面积近似为HJC模型的一倍;损伤范围越小,炸药冲击波转化为弹性振动波的比例越大;通过拟合损伤度和PPV之间的关系,HJC模型和RHT模型的损伤PPV阈值分别为13.09 cm/s和27.29 cm/s。RHT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实际边坡近区岩体爆破损伤效应。
    • 丁传海
    • 摘要: 为研究高温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弱化规律机理,以长12mm、含量0.6%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温后试样进行单轴压缩、三点弯曲试验,分析其力学性能弱化特性。结果表明,高温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变化规律整体一致,差别在于相同高温作用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劣化程度较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质量损失量和烧失量均随温度的升高呈线性增大趋势;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400°C为分界温度;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抗折性能随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温度为600°C时劣化程度最大为80%以上。
    • 张逸超; 陈星伊; 陈旭升; 周静海; 王飞; 王庆贺
    • 摘要: 建筑固体废弃物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协同、高效处置对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CT扫描技术与数字体相关法,对单轴受压地质聚合物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特性进行分析,并以此建立单轴受压地质聚合物再生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地质聚合物再生混凝土内部非均匀应变场的产生是其发生破坏的主要原因,考虑数值特征和空间特征的损伤因子与应变呈5次函数关系,基于应变等效原理建立的损伤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表征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本研究可以为地质聚合物再生混凝土在工程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同时为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损伤研究提供新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