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损伤模型

损伤模型

损伤模型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85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力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1篇、会议论文96篇、专利文献169005篇;相关期刊313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震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87种,包括第六届中国高效采矿技术与装备论坛、第2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首届两岸四地中医药循证高峰论坛等;损伤模型的相关文献由2612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山锁、匡永勤、孙兵等。

损伤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1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96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69005 占比:99.62%

总计:169652篇

损伤模型—发文趋势图

损伤模型

-研究学者

  • 郑山锁
  • 匡永勤
  • 孙兵
  • 孙浩东
  • 张俊海
  • 张修忠
  • 曹丽萍
  • 李建军
  • 李杨
  • 杜金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健辉; 方彬; 高腾飞; 余建雨
    • 摘要: 为了探讨陶粒和少陶粒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特征对其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通过电镜扫描(SEM)和气孔结构分析仪分析微-细观气孔结构特征,探讨陶粒在不同取代率时混凝土孔隙直径、孔径率、孔隙率与抗压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关系,以及基于应力-应变曲线的损伤模型.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组,由于吸、放水作用,陶粒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宏观上表现为促进了内养护,细观上表现为孔径小于100μm的数量相对增加,大于100μm的数量相对减少;一定量取代率范围内,混凝土因平均孔径和孔隙率减小使孔隙壁厚度及有效横截面积得到相对提高,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且在取代率为10%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值;孔径小于100μm的孔隙数量增多和非连通孔隙数量增多是提高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 赵燕茹; 张建新; 白建文; 刘芳芳
    • 摘要: 通过开展偏高岭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抗冻性能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偏高岭土掺量下试件的抗压强度及抗冻性的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并针对内蒙古地区,对不同掺量的偏高岭土混凝土进行了抗冻耐久性寿命预测。试验结果表明,偏高岭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偏高岭土掺量的增加逐渐增大;随着偏高岭土掺量的增加,试件的抗剥落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抗冻性逐渐增大;相对抗压强度随着损伤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一次函数和指数函数较好的拟合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相对动弹模量为变量建立的冻融损伤模型可靠性较高;偏高岭土掺量越高,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预测寿命越长,掺量为15%的偏高岭土混凝土可以考虑在寒冷地区实际工程中应用。
    • 鲁丽丽; 马会环; 郭成超; 林振镇; 马军义
    • 摘要: 为探究非水反应高聚物在上覆荷载作用下的抗压性能,对非水反应高聚物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不同密度高聚物的破坏特征和强度,获得材料在压缩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声发射进一步了解高聚物破坏时的内部特征,得到表征高聚物损伤演化过程的声发射累计振铃次数曲线和损伤定位图。结果表明:1)非水反应高聚物压缩过程的声发射响应分为上升期、平静期和剧烈波动期3个阶段;2)高聚物密度越大,3个阶段的特征越明显,累计振铃次数越小;3)声发射监测破坏位置与数量和试件实际受压破坏吻合较好,因此,声发射技术可以较为精准地监测非水反应高聚物的受压破坏。最后,基于Weibull分布提出非水反应高聚物损伤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建立的损伤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非水反应高聚物抗压损伤演化过程。
    • 赵军; 蒋祖发; 温金鑫; 周甲佳; 张丽娟
    • 摘要: 采用棱柱体试件,研究冻融后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单轴压缩性能,分析冻融循环对其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破坏模式、抗压强度及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结合电镜扫描结果,从微观揭示其劣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试件内部微结构逐步劣化,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明显降低,单轴压应力应变曲线斜率逐渐减小,峰值应变则逐步增大。提出的冻融损伤模型具有较高拟合精度,能较好反映SHCC冻融损伤演化规律。
    • 安丽媛
    • 摘要: 该文以原始缺陷为研究对象,通过脆性材料试件的压缩实验,根据不同初始损伤所对应的拟合方程,验证了初始损伤的存在,分析了初始损伤在荷载增加时对应变的影响。结合混凝土Ⅰ-Ⅱ型裂缝,分析其演化发展趋势,选取Loland损伤模型,得到损伤演化方程。通过四点剪切梁模拟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过程,确定Loland损伤演化方程参数,分析构件尺寸及混凝土材料强度对损伤的影响。
    • 魏雨晨; 李旭东; 刘治国; 穆志韬
    • 摘要: 服役环境下飞机结构表面会产生腐蚀损伤,在循环载荷的作用下,结构的腐蚀损伤部位会诱发疲劳裂纹萌生并使其快速扩展,缩短结构的疲劳寿命。利用损伤力学理论,构建了计算预腐蚀条件下铝合金疲劳寿命的损伤模型,并利用某型直升机动部件常用的6A02铝合金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证明,所建立损伤模型的寿命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对于6A02铝合金材料的寿命估算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 肖峰; 曹平; 刘智振; 张子洋
    • 摘要: 为研究黄砂岩单轴疲劳加载的特性,开展了不同应力上限和加载速率下的单轴疲劳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黄砂岩的疲劳试验曲线受到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的控制,疲劳极限变形与峰后对应变形一致;砂岩疲劳过程的不可逆变形和耗散能密度均具有三阶段演化规律,依据倒“S”型损伤模型,验证了黄砂岩疲劳损伤三阶段演化规律;分析认为三阶段规律的本质是砂岩的塑性变形和内部孔隙微裂纹生成以及扩展速度的不同所呈现的结果。研究表明应力上限和加载速率对疲劳寿命有显著影响,根据所得应力—寿命公式,可以估计砂岩在一定条件下的疲劳寿命。
    • 孙厚超; 杨平; 卜迎春; 石飞停
    • 摘要: 为探究冻土界面层单剪损伤力学特性,本文根据冻黏土与结构接触界面层单剪力学特性试验结果,基于经典的摩尔库仑准则,将内聚力与摩擦系数作为一个与应力第一不变量相关的函数,建立适合于描述冻土材料破坏的本构模型。通过冻土界面层单剪损伤分析,在模型中引入塑性和损伤等内变量,同时建立与温度和粗糙度等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和正交法则,构建用于描述冻土与结构接触界面层单剪的弹塑性损伤模型。采用开发的冻土界面层单剪本构模型,给出相关的数值求解格式,对于各种工况下所反映出的力学特征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与冻土界面层单剪物理试验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是准确合理的。
    • 吴子涵; 殷鸣; 刘智
    • 摘要: 水工混凝土工程长期处于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在各类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其钢筋材料极易出现锈蚀现象,导致钢筋混凝土材料整体力学性能劣化,是影响水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的重要原因。为此,在已有钢筋混凝土分离式模型和混凝土损伤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钢筋锈蚀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算例分析了钢筋锈蚀后的锈胀作用以及对混凝土受弯构件抗弯性能的影响,得到了锈胀作用下混凝土保护层的损伤破坏模式以及梁抗弯能力将随着锈蚀率增大而降低的客观规律,能够为后续研究水工混凝土结构处于钢筋锈蚀后的结构安全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 申林方; 何仕娟; 王志良; 陈玉龙
    • 摘要: 为了研究固化泥炭土的力学性能,将机制砂作为填充材料,水泥和磷石膏作为胶结材料,针对昆明泥炭土开展了一系列固化试验。根据固化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讨论了泥炭土在不同水泥掺量和磷石膏掺量下的固化效果。基于损伤理论和应变等效性假设,建立了单轴压缩状态下固化泥炭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固化泥炭土抗压强度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随着磷石膏掺量的增加,强度增长速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固化泥炭土的应力-应变滞回曲线呈下部不闭合的新月形,且在塑性开始和接近破坏阶段不闭合区域面积较大,说明这两个阶段产生较大的能量损耗。最后,考虑水泥掺量和磷石膏掺量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了固化泥炭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各项参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