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户籍

户籍

户籍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0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0篇;相关期刊947种,包括法制与社会、人民公安、领导决策信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第六次全国流行病学大会暨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流行病学工作者学术会议、第二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户籍的相关文献由155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际平、张涛、熊丙奇等。

户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70 占比:98.1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30 占比:1.66%

总计:1803篇

户籍—发文趋势图

户籍

-研究学者

  • 杨际平
  • 张涛
  • 熊丙奇
  • 薛峰
  • 叶锦花
  • 李淑芳
  • 陆铭
  • 陈晨
  • 何勇
  • 刘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仇军; 张帆
    • 摘要: 运用人口社会学理论,使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个体体育参与的人口社会学特征。研究发现:一、个体体育参与受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男性体育参与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个体受教育程度提高,体育参与率显著提高。户籍和收入对个体体育参与的影响有限。二、个体体育参与程度主要受性别、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影响。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男性的体育参与程度显著高于女性33%,受教育水平每提高一个等级,体育参与程度提高17%;收入水平每提高一个等级,体育参与程度提高27%。三、个体体育参与在项目上具有稳定性,个体选择参加团体类或个体类项目与性别显著性相关。男性参与团体类项目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四、个体体育参与形式主要受性别、收入、户籍影响。男性选择独自运动显著高于女性;城镇户籍的个体比农村户籍的个体更有可能选择独自体育运动;选择独自体育运动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而提高;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个体选择独自运动显著高于不具有本科学历的个体。五、个体体育参与场所选择主要受户籍和收入水平影响。
    • 李卫锋; 武春; 答贵龙; 崔厚元; 尚娟; 王鸿任; 滕修福
    • 摘要: 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修正了选举法,调整了确定县乡西级人大代表名额的基数,因而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名额应重新确定。根据选举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本行政区域的代表名额采取基数加上按人口数增加的代表数确定。在关于乡镇人口数的问题上,有人认为人口数是户籍人口数,有人认为人口数是常住人口数。
    • 陶焘; 贾瑀琪
    • 摘要: 汉语语境中身份通常指个体的出身、社会地位或资格,身份不仅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划分,也是开展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元素。社会复杂性以及人的社会属性共同决定了通过身份获取特定权益的可能和必然。通过研究妇女身份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新生人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现状解构农民身份的内在价值,通过调整承包时间变更村集体管理模式等措施来解决农民现实难题。
    • 崔厚元
    • 摘要: 根据选举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本行政区域的代表名额采取基数加上按人口数增加的代表数确定。比如乡镇人大代表的基数为四十五名,每一千五百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某县人大常委会在确定乡镇人大代表名额时,在关于乡镇人口数的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人口数是户籍人口数,有人认为人口数是常住人口数。那么,确定人大代表名额到底是按户籍人口数还是按常住人口数呢?虽然选举法对“人口数”的具体含义没有明确规定,但是结合立法背景和工作实践,可以探究出法律条文所表现出的立法本意。
    • 闫辰聿; 和红
    • 摘要: 基于2016年和2018年两期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运用Order Pr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考察户籍转变对18~59岁农业转移人口超重肥胖、抑郁倾向和自评健康的影响,利用倾向值匹配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户籍转变降低了农业转移人口BMI偏瘦和正常的概率,提高了其BMI超重和肥胖的概率;户籍转变在10%的显著水平上降低了农业转移人口抑郁倾向的概率,对自评健康无显著影响;稳健性检验显示结果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户籍转变对高年龄、低受教育程度和低收入农业转移人口超重肥胖的正向效应更强,对低受教育程度人口抑郁倾向的负向效应更强。影响机制初步分析发现户籍转变会通过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满意度和收入提高其超重肥胖风险,会通过提高其收入降低抑郁风险。基于此,政府推动城镇化过程中应当注重户籍转变带来的健康负面影响,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健康素养,加强健康教育,缩小城乡居民的健康差距。
    • 李生平
    • 摘要: 史籍所见魏晋南北朝时期“肿足”,是一种多发于江南地区的脚部疾病,甚至多有截肢者。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的“肿足”与“踵足”“肿病”等称谓有关。“肿足”与其他疾病的记注方式有相似之处,如“盲/聋/雀(截)/刑+两+目/足/手”“盲/聋/雀(截)/刑+左/右+目/足/手”等。作为户籍简册中的“肿足”内容,成为赋役征发的重要依据。这一时期“肿足”等残疾多见于史的现象,既是自然原因所致,也是一种历史书写模式。
    • 沈逸凡
    • 摘要: 本文采用2015年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5),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角度,对我国国民健身运动频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社会阶层、健康认知、户籍、对于个人运动频率有显著影响,社会阶层越高的个体健身频率越高,对自身健康定义越健康的个体健身频率越高,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健身频率越高.研究运动频率差异影响,对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健身大有裨益.
    • 李静
    • 摘要: 中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价格不断上涨,房子作为人们生活最大的消费品,高房价已经成为民生的重要问题。如何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价格监管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抑制房价的上涨,各地都出台了不少限购限贷政策,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不少争议的声音。本文从政策的调控角度对于购房者的影响出发,浅谈房地产市场价格监管法律规定。
    • 梁增贤; 陈颖欢
    • 摘要: 退休移民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时空流动现象.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退休移民在我国许多城市快速增长,并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现有研究认为,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能够有效降低社会冲突.然而,退休移民的非经济性高流动模式对迁入地社会空间影响与一般就业导向的流动人口不同,其流动模式与社会融入的关系仍存在广泛争论,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缺乏实证支持.文章以珠海为例,研究不同流动模式下退休移民的社会融入和主观幸福感.该研究根据流动模式将退休移民主要分为循环型和定居型两类.前者以舒适型动机为主;后者以协助型动机为主,总体更注重家庭需求,与欧美退休移民的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表明,不同流动模式退休移民的社会融入存在显著差异.定居型退休移民社会融入在人际交往和心理距离方面均显著高于循环型退休移民.退休移民的社会融入是有层次的,总体上较容易实现生活习惯、文化接纳和心理距离方面的融入,但难以做到人际交往和经济适应的融入.研究进一步表明,不同流动模式或社会融入程度的退休移民在主观幸福感上并无显著差异.流动模式和社会融入并不是影响退休移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与谁一起"会显著影响移民主观幸福感.文章基于上述结论进一步提出一系列管理建议.
    • 袁轶峰
    • 摘要: 有清一代,贵州成为南来北往的客民优先选择居住的地方.客民在土著化的进程中,逐渐形成同乡聚居到同姓聚居的客民社会,并由此土客之间因土地、惯习或生活琐事等而相互仇视,相互对峙,构成一种以彼此籍贯为划分标准的族群关系.作为游离于化外的一个群体,客民都希望自己能从化外走向化内,成为有身份的人,他们都会用不同的办法把自己的身份与国家认同联系起来.在客民心里,国家认同就是"户籍"和儒家思想的社会政治价值观,如"忠、孝、义"等符号,这些成为客民得以世代延续下去,成为巩固其地位,控制地方社会的文化资源.客民"反客为主"身份转换过程揭示了客民在地方社会整合到国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