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慎刑

慎刑

慎刑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专利文献8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学术交流等; 慎刑的相关文献由13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俊杰、侯铭峰、吕丽等。

慎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94.07%

专利文献>

论文:8 占比:5.93%

总计:135篇

慎刑—发文趋势图

慎刑

-研究学者

  • 张俊杰
  • 侯铭峰
  • 吕丽
  • 吕亚丽
  • 孙光妍
  • 崔实1
  • 张晓永
  • 杨兴香
  • 林明
  • 王莹滢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慧
    • 摘要: 慎刑理念的核心要义就在于谨慎适用刑罚。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唐律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唐律疏议》以德礼为本、刑罚为用,依律慎刑、重在宽简,法律统一稳定为立法思想,律条简约、规范详备,针对特殊群体减轻、免除刑罚,刑罚轻缓、严格限制死刑,不论是立法思想、原则、还是罪刑的设置,都体现了“慎刑”理念。这与现代轻刑化的思想不谋而合,也对现代法治建设产生启示:坚持条文简约,内容详备;针对特殊群体减轻、免除刑罚;顺应轻刑化的发展趋势。
    • 詹奇玮
    • 摘要: 慎刑思想滥觞于西周的“明德慎罚”,经过儒法两派的认可和深化,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法律思想。慎刑思想演绎的一系列刑法理念、刑制原则、审理机制和司法伦理,使其成为古代贯彻德法合治原则的典型体现、约束专制严苛统治的有力工具和推动传统法制繁荣的重要动力。慎刑思想伴随传统中华法系的消亡而式微,及至当下沦为域外谦抑理论的本土“注脚”,这既忽略了“谦抑”的本土适应性,也阻碍了“慎刑”的创造性转化。慎刑思想不仅有别于谦抑理念,而且其精神和立场更具辩证性和多样性。对于慎刑思想的正确定位,应当是契合本土文化传统且拥有丰富历史实践的,对于我国刑事法治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的优秀传统法律思想。在当代中国提倡慎刑思想,有助于消弭不同刑法观之间的分歧,确立刑法与道德的本土认识,推动刑法参与社会协同治理,强化制度和理论的本土表达,以及深化对司法人员的伦理建设。
    • 魏巧铃
    • 摘要: 死刑复奏制度是在受到儒家“慎刑”思想的影响下,通过使死刑案件确认与复查的程序变得更为严谨科学,以保证案件公平正义而产生的一项制度。该制度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贯穿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维护与巩固了封建时期的皇权统治,同时为封建时期的人权保护提供保障。随着朝代更替、政权更迭,这项制度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逐渐成熟,并对现代刑事诉讼法中死刑复核程序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尽管与现代制度相比,古代死刑复核制度存在着落后与不足之处,但古代制度中蕴含的慎刑、公平、注重程序等精神对现代死刑复核程序的影响仍大有可观。
    • 王光明; 武景磊
    • 摘要: 慎刑思想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亦对死刑制度的发展完善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慎刑思想不仅通过“宥过”制度、“录囚”制度、“死刑复奏”与“死刑复核”制度、“存留养亲”制度等在传统死刑制度中的广泛适用而得以贯彻,而且从立法层面和司法层面在我国当代死刑制度中得以进一步传承发展。慎刑思想在我国死刑制度中的传承发展,不仅说明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完善有着内在的思想理论基础,而且对我国未来的死刑适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 步凌燕
    • 摘要: “慎刑”是传统中国的有机法律伦理体系,亦是君权主导的统治策略,统治者据此做出预期统治效果最佳的刑事政策、立法技术、司法取向的选择。作为将君权至上视域中“慎刑”伦理表达得较为成熟的制度,死刑复奏存在于死刑执行程序中,是传统中国死刑适用的终端救济程序,其有关“慎刑”刑事政策的表达机制,反映了传统中国礼法融合的治理路径,体现了君主威权主导的令行禁止对传统人治生态的作用。无论是“慎刑”承载的法文化与法思想,还是死刑复奏制度反映的程式化秩序,均可为我国死刑核准与执行政策之完善、制度之革新提供历史传统与法律意蕴的借鉴。
    • 冷霞; 张顺
    • 摘要: 谢觉哉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法治建设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在刑事法领域,他的慎刑思想贯穿于刑罚制度的设立、适用和执行等多个方面,主要表现为:坚持少杀、慎杀,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主张保障人权,反对轻罪重罚;从事实出发,反对刑讯逼供,不放过任何冤案,其慎刑思想对我国现代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实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今天的司法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姜新
    • 摘要: 一、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审判观。1.慎刑悯狱。儒家认为“惟人万物之灵仁者,爱人”。慎刑悯狱原则可追溯到周朝,极大地影响了儒家思想。《周易》记载:“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尚书》记载:“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慎刑悯狱原则体现为:(1)限制刑讯。皆先,刑讯非不得已不得使用。其次,规定刑讯手段和过程。(2)严格死刑核准权。通过严格的复奏制度控制死刑数量。
    • 魏增玲
    • 摘要: 北宋卢震墓志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卢震其人史书无载,该志文关于卢震本人仕宦交游情况及其政治作为的详细记载,弥补了史料记载的不足。志文反映了志主卢震的家族世系、仕宦经历、婚姻子嗣等相关内容。而志文中有关卢震仕宦经历的记载,反映了宋代社会文武官阶调换的社会现象。志文中反映的宋代法律"慎刑"思想的实施过程值得进一步探讨。
    • 袁春湘
    • 摘要: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以和为理想,这些思想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孔子有关德主刑辅、礼先刑后、无讼、慎刑、好生恶杀等思想更是我国传统司法文化渊源,有些思想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