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集权

集权

集权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677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政治、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9篇;相关期刊487种,包括法制与社会、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南风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2009年经济增长、社会公平与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集权的相关文献由810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娟、关发祥、张墨宁等。

集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5 占比:96.7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44%

专利文献>

论文:19 占比:2.81%

总计:677篇

集权—发文趋势图

集权

-研究学者

  • 董娟
  • 关发祥
  • 张墨宁
  • 张帆
  • 潘丰
  • 王立新
  • 申耀
  • 胡欢
  • 黄名选
  • E·马卡梅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新武
    • 摘要: 历史表明,分封制所期望的“血亲屏藩”是一把双刃剑,始终存在着“内讧”的危险。虽然自秦代起郡县制成为历代王朝的基本定式,但一个疆域庞大的帝国单一依靠郡县制存在着极大的管理困难,故而,既能维护中央集权统治又能兼顾“亲亲”之道的“两制并存”和“两制综合”的出现便成为必然。关于分封与郡县的争论,还经常涉及“公”或“私”的伦理评判,尽管争论者观点各异,但其中他们对历代君主莫不以“公天下”的名义而成就一己之“私”的揭露是深刻的。纵观郡县与分封的历史演绎,在君主专制下,唯有君臣权势悬殊,才能上下相安;而实行分封制又必然导致君臣彼此猜忌、对抗与仇杀。因此,如何把握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 王光
    • 摘要: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演进呈现出权力向职位和君主集中的双峰并置集权格局。官僚组织行政能力的衍射边界受限和官员自主性受制于君主偏好共同构成古代社会治理能力发挥的双重约束。古代社会治理事实表明权力集中与治理能力提升不存在直接关联。当代中国权力集中体现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其目的在于从宏观维度搭建起客观、稳定、系统性的治理规范。充分维护和调动基层政府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关键。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机制,搭建政府同社会良善的伙伴关系对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也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
    • 陈明明
    • 摘要: 所有的政治活动都有集权或分权的因素,当分权或集权具有系统性、结构性的特征时,分权或集权便超越了工具性的含义,具有制度安排的性质,或被称为分权政府,或被称为集权政府。西方的封建主义产生的分权体制,后经资产阶级革命用自由主义和代议制原则改造和创建了现代分权制衡的政府结构,分权的学说和分权政府由此被视为"永恒的规律"。中国的郡县主义产生了大一统的集权体制,大一统的集权基因经过遗传和变异的相互作用和反复选择,成为一种稳定的传统,对后世中国人的政治行为和制度选择具有深刻影响。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以人民主权为口号刷新了大一统的政治含义,中国共产党在大一统的框架下重建中国,把人民主权作为现代国家和代表制政府的基石,集中统一的原则延续了大一统国家集权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是中国现代化全方位动员的迫切需要,也是代表制政府原理的逻辑体现。
    • 陈明明
    • 摘要: 所有的政治活动都有集权或分权的因素,当分权或集权具有系统性、结构性的特征时,分权或集权便超越了工具性的含义,具有制度安排的性质,或被称为分权政府,或被称为集权政府.西方的封建主义产生的分权体制,后经资产阶级革命用自由主义和代议制原则改造和创建了现代分权制衡的政府结构,分权的学说和分权政府由此被视为"永恒的规律".中国的郡县主义产生了大一统的集权体制,大一统的集权基因经过遗传和变异的相互作用和反复选择,成为一种稳定的传统,对后世中国人的政治行为和制度选择具有深刻影响.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以人民主权为口号刷新了大一统的政治含义,中国共产党在大一统的框架下重建中国,把人民主权作为现代国家和代表制政府的基石,集中统一的原则延续了大一统国家集权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是中国现代化全方位动员的迫切需要,也是代表制政府原理的逻辑体现.
    • 胡义佳
    • 摘要: 晋献公是晋国的始盛之君.文章透过文献掩盖下的诸多细节剖析献公执政中两次权力整合.献公之政在被后继晋君所承继后,虽然成就了晋国春秋时期的辉煌霸业,但是国内的公卿关系亦表明其后继者仍难以突破商周时期二元制国家的历史界限.
    • 桑杰·戈埃尔; 吕峰
    • 摘要: 集权还是分权,这大概是组织理论中一个最具争论的话题。一方面,只要有杈力存在,就有权力分布的问题;另一方面,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在实践中总能找到例子来支持或反对另一个观点。在任正非2009年的一次内部演讲中有这样一段话:“谁来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而现在我们恰好是反过来的。机关不了解前线,但拥有太多的权力与资源,为了控制运营的风险,自然而然设置了许多流程控制点,而且不愿意授权。过多的流程控制点,会降低运行效率,增加运作成本,滋生了官僚主义及教条主义。当然,因内控需要而设置合理的流程控制点是必须的。”这段话的第一句后来很流行,人们经常拿这句话来表明分权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 陈萃
    •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的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起来,这就让一部分的公司开始组建一种新型的企业系统,就是集团公司。因为集团公司的组建过程十分的复杂,直接导致集团公司在内部的财务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针对集团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方面的集权与分权选择的问题就成了目前各个集团公司最重视的项目。
    • 王晨光
    • 摘要: “令”上升为固定执行的“律”是一个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中央重组自治性封建族邑聚落、建立分工官僚管理体制、调配人力资源及规范制令的强效国家衍生史。朱腾教授的论文为重新解释清华简《子产》提供了契机,借此可以摆脱“德刑并重”等儒家惯性思维,是重新认识《子产》简所提供关于“令”伴随着集权行政模式兴起的重要思想史料,由此也可完善朱腾关于战国令制的叙述。《子产》的内核正是建立配合战国时期高强度动员令的意识形态,旨在打破分散的族治自保,调动人力资源固防,形成君民上下协同的机动兵力。《左传》中的子产和战国中后期《子产》简所处理的问题,就是地方宗法分封贵族向集权型君主的治权转移。
    • 王晨光
    • 摘要: "令"上升为固定执行的"律"是一个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中央重组自治性封建族邑聚落、建立分工官僚管理体制、调配人力资源及规范制令的强效国家衍生史.朱腾教授的论文为重新解释清华简《子产》提供了契机,借此可以摆脱"德刑并重"等儒家惯性思维,是重新认识《子产》简所提供关于"令"伴随着集权行政模式兴起的重要思想史料,由此也可完善朱腾关于战国令制的叙述.《子产》的内核正是建立配合战国时期高强度动员令的意识形态,旨在打破分散的族治自保,调动人力资源固防,形成君民上下协同的机动兵力.《左传》中的子产和战国中后期《子产》简所处理的问题,就是地方宗法分封贵族向集权型君主的治权转移.
    • 崔建华
    • 摘要: 人物图画是对人物形象的再现,其发展过程应置于人物再现的范畴内来审视.早期的人物再现属于"类"的再现,受制于技术水平及神秘主义认知,以个体为对象的人物再现的难度较大.《国语》记载越王勾践"写范蠡之状"的故事,以及出土帛画表明,至迟在战国时代,再现特定人物已成为一种潮流.而这种潮流的形成,离不开君主意志、用途可控等因素对形象再现禁忌心态的抵消.伴随着战国秦汉的集权趋势,各级官府越来越多地采用人物图画的方式来引导社会思想.由于成为图画的对象意味着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物图画的接受度遂在秦汉时代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