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69792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护理研究:下旬版、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相关文献由326位作者贡献,包括兰兰、王秋菊、倪道凤等。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69792 占比:99.98%

总计:569903篇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发文趋势图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研究学者

  • 兰兰
  • 王秋菊
  • 倪道凤
  • 王大勇
  • 卜行宽
  • 孙建军
  • 李富德
  • 梁瑞敏
  • 郑芸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竹
    • 摘要: 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引起了医学界极大的研究兴趣.迄今为止,病毒感染、血管闭塞、耳蜗内的异常细胞应激反应和免疫介导的机制被认为是导致这种疾病发生的最大病因.在这些病因中,病毒感染与突发性耳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此文对目前突发性耳聋与病毒感染关系进行总结,更好地了解突发性耳聋发病原因及机制,并建立更合适的治疗方法来帮助患者恢复听力.
    • 刘辉; 刘青; 张朋
    • 摘要: 目的探究听力学检查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20年2月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00例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acute low-ton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LHL)患者100例(104耳)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我院无听力相关疾病的听力正常者50例(50耳)为对照组,探究两组听力学检查的差异,以及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的临床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初次发病以30~40岁居多,且多为单侧发病,多数患者伴有耳鸣和耳闷等症状;在0.125、0.25、0.5及1 kHz的低频纯音听阈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BR均可引出正常波形,各波形潜伏期、波间期均处于正常范围;研究组在0.553、0.783、1.105和2.211 kHz的DP-gram幅值和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P幅值、-SP/AP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纯音听阈、ABR、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耳蜗电图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肖玲; 苏述平; 张峰; 江英; 陈成; 庞颖; 索风涛; 丁玲
    •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患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效果,明确人工耳蜗植入术能否成为ANSD患儿重建听力及改善言语识别的有效方式,从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起止时间均为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6月,查找关于ANSD和SNHL患儿术后康复效果的病例对照研究,使用Revman5.3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后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ANSD组124例,SNHL组164例。术后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进行听力和言语评估,ANSD组和SNHL组儿童CI术后在CAP、MAIS、SIR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97,0.54,0.46)。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对ANSD患儿是有效的,能提高患儿听力及言语能力,术后康复可以达到SNHL患儿同等效果。
    • 尹艳; 李刚; 郑芸; 吴君昊
    • 摘要: 目的探讨双侧中度或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成人患者的助听器验配成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8~2019年进行助听器咨询和验配的370例双侧中度或重度SNHL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听力损失程度分为中度听力损失组(244例)和重度听力损失组(126例),再根据助听器验配咨询时患者的生理年龄分为18~岁组(中度听力损失组50例,重度听力损失组18例)、46~岁组(中度听力损失组77例;重度听力损失组48例)和>69岁组(中度听力损失组117例,重度听力损失组60例),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助听器验配成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中度听力损失组中85例接受并愿意佩戴助听器,验配总成功率为34.8%(85/244),而重度听力损失组中有68例接受并愿意佩戴助听器,验配总成功率为54.0%(68/1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在影响助听器验配的因素分析中,对于中度听力损失患者而言,价格因素位列第一,其次是患者自觉交流无障碍不愿意佩戴助听器;而对于重度听力损失患者,价格仍然是首要影响因素,但患者过高的期望值为次要因素。结论本组中度或重度SNHL患者验配助听器的比例并不高;价格是影响接受和佩戴助听器的首要因素,其次为患者自觉交流无障碍和期望值过高。
    • 王青玲; 张梦娴; 王庆林; 郭向东
    • 摘要: 内耳疾病包括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源性眩晕,是一类严重影响人体听力和平衡功能的疾病,目前临床上缺乏疗效确切的药物。最新发现,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消除自由基、维持线粒体膜稳定性、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抗细胞凋亡、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谷氨酸细胞毒性等药理机制,对内耳发挥保护作用。本文对银杏叶提取物防治内耳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 刘莹; 赵斯君; 黄敏; 彭湘粤; 杨红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Chirp声听性稳态反应(ASSR)测试联合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评分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NHL)婴幼儿助听器(HA)干预后早期语前听能发育(early prelingual auditory development,EPLAD)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0年1月我院SNHL患儿130例(260耳)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干预前后纯音听阈(PTA)、Chirp-ASSR测试反应阈、ITMAIS评分及不同EPLAD患儿Chirp-ASSR测试反应阈、ITMAIS评分,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 干预后SNHL患儿各频率Chirp-ASSR测试反应阈低于干预前,ITMAI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Chirp-ASSR测试反应阈、ITMAIS评分联合预测AUC为0.891,高于单独预测。结论 Chirp-ASSR测试与SNHL患儿病情及EPLAD相关,Chirp-ASSR反应阈联合ITMAIS评分可有效预测HA干预后的EPLAD情况。
    • 孟照莉; 胥科; 张林; 何雨芮; 霍窈; 郑芸
    •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婴幼儿早期干预康复模式,父母高学历和低学历家庭患儿词汇理解和表达增长的差异。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父母高学历和低学历家庭双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婴儿在6个月前进行干预2年,康复后1、3、6、12、18、24月使用简易版汉语沟通发展量表短表(simplify short form-mandarin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ry,SSFMCDI)评估患儿词汇理解和表达量增长情况。结果 父亲低学历和高学历SSF-MCDI词汇理解干预后1、3、6、12、18、24月比较,P值分别为1.000、0.390、0.020、0.160、0.250、1.000。母亲低学历和高学历SSF-MCDI词汇理解干预后1、3、6、12、18、24月比较,P值分别为0.400、0.180、0.080、0.110、0.320、0.330。父亲低学历和高学历SSF-MCDI词汇表达干预后3、6、12、18、24月比较,P值分别为0.060、0.030、0.390、0.140、0.080。母亲低学历和高学历SSF-MCDI词汇表达干预后3、6、12、18、24月比较,P值分别为0.480、0.180、0.120、0.330、0.030。结论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婴幼儿早期(6月前)进行以家庭为中心康复模式后,3岁前的词汇理解和表达量增长上父母高学历组和低学历组家庭没有区别。
    • 郑继青; 龙耀斌
    • 摘要: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通常继发于耳蜗功能障碍,耳蜗和前庭系统在解剖位置的相邻和胚胎发育时间的规律性为SNHL与前庭功能障碍提供了相关的可能性,但目前在其他方面的相关性,国内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在回顾近10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SNHL与前庭功能障碍相关的解剖生理、功能障碍、疾病以及诊断工具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王江盼; 刘颖; 罗安平
    • 摘要: 目的 观察延长治疗对常规疗程(10 d)治疗效果不佳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影响.方法 常规疗程(10 d)效果不佳的突发性耳聋患者73例(78耳),其中高频下降型10耳、平坦下降型26耳、全聋型42耳.采取分型治疗方案连续用药10 d后,复测听力无改善或虽有改善但与发病前仍有较大差距后,继续治疗2周,观察各型患者治疗第10天、延长治疗1周、延长治疗2周时的平均听阈、总有效率及延长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高频下降型患者治疗第10天、延长治疗1周、延长治疗2周时的平均听阈相比,P均>0.05.平坦下降型及全聋型患者治疗第10天、延长治疗1周、延长治疗2周时的平均听阈相比,P均0.05.全聋型患者治疗第10天、延长治疗1周、延长治疗2周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0.48%、66.67%、71.43%,其中治疗第10天的总有效率与延长治疗1周、延长治疗2周时的总有效率相比,P均0.05.延长治疗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头晕2例、心慌1例、胃肠道不适2例、月经提前来潮1例,未出现药物过敏、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常规疗程(10 d)治疗效果不佳的全聋型和平坦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尤其是全聋型,延长治疗时间1周可明显改善患者听力,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