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血管损害

心血管损害

心血管损害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37861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2012第四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暨心血管药物安全应用与药源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专题研讨会、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等;心血管损害的相关文献由31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奇林、黄洋妹、刘玉鹏等。

心血管损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7861 占比:99.59%

总计:38017篇

心血管损害—发文趋势图

心血管损害

-研究学者

  • 李奇林
  • 黄洋妹
  • 刘玉鹏
  • 李亚蕊
  • 杨艳玲
  • 王宏伟
  • 齐建光
  • 齐艳华
  • 于明华
  • 何敬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博文; 何智林; 王海清; 邓成林; 唐新华
    • 摘要: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二巯基丙磺酸钠+大剂量维生素B_(6)(VitB_(6))治疗轻中度急性砷化氢中毒心血管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20年10月58例轻中度急性砷化氢中毒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二巯基丙磺酸钠+大剂量VitB_(6)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 d、治疗3 d、治疗7 d、治疗10 d尿砷水平、溶血指标及心肌酶指标变化,记录两组典型症状或临床指标恢复时间、临床转归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 d、3 d、7 d、10 d时,两组尿砷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1 d、3 d、7 d、10 d时,两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观察组同时间AST、CK、LD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闷/心悸、头痛/乏力症状缓解时间及血红蛋白尿、心电图、心肌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且未见严重影响治疗不良反应。结论轻中度急性砷化氢中毒心血管损害病人采用血液灌流联合二巯基丙磺酸钠+大剂量VitB_(6)治疗,有助于砷快速清除,减轻病人溶血及心肌损伤,对促进病人症状及临床指标早期恢复有积极意义。
    • 杨永宏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STE)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心血管损害。方法选取161例SLE患者为SLE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者68例为对照组。记录确诊时首次超声心动图结果,并存储标准动态图像,应用分析软件分析出左心室变化状况。结果SLE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GLS和GCS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83个月,共有59例(34.8%)出现心血管损害。左心室GLS(风险比率1.002,95%可信区间0.992~1.046,P=0.037)和GCS(风险比率1.052,95%可信区间1.028~1.077,P=0.011)是发生心血管损害的独立预测指标;左心室GLS绝对值<17.9%或者左心室GCS绝对值<18.6%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血管损害。结论STE技术参数GLS和GCS对SLE患者发生心血管损害具有预测价值。
    • 何星灵; 林晓涵; 连珍; 黄迎春; 翁锦龙
    • 摘要: 中医理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属瘟疫范畴,由"疫毒"致病,来势凶猛,变化多端,病情进展易出现耗气、动血、扰神等症状,符合"逆传心包"的传变规律.基于叶天士"逆传心包"理论,分析心肺间密切的相关性,认为NCP的心血管损害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正虚邪实并见,遵循中医学"既病防变"指导原则,气血同调,形神兼顾,对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所致心血管损害有重要价值.
    • 周少坤; 阿米娜·马合木提
    • 摘要: 目的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以此评价血液净化治疗对患者心血管损害的发生率及性质的相关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计80例,2016年1月~2017年1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收治时间,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之后,对其再予以动态心电图、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测,以此分析患者发生心血管损害事件的情况.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过程中,共计发生心血管损害事件76例,且发生率与血肌酐、高血压绝对值没有较大的关联性,P大于0.05;患者在经过长时间的血液净化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均心电图恢复正常状态,而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心肌炎、冠心病患者,分别有患者例数4例、7例.结论 血液净化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血管损害发生率相对较高,但相对而言,其心血管损害的程度和性质均较轻,患者可以将相关症状有效逆转.
    • 周兴福; 陈元友
    • 摘要: 目的 探究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血管损害患儿的发病率、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方法 本文研究的收录时间在2017年3月-2019年8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法,分析伴发心血管损害的发病率、临床表现与治疗策略.结果 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1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有51例患儿出现心血管损害的合并症,在诊断检查时发现患儿的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异常.结论 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血管损害患儿会出现心电图、心肌酶谱改变的情况,该疾病会危害患儿多种器官与组织,为了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需要开展疾病的诊断与检查,依据患儿的病情状况,科学的制定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儿的预后效果.
    • 周雪峰
    • 摘要: 目的:探究支原体肺炎感染患者合并心血管损害临床表现.方法:本文主要对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病例数为40例,全部患者收入时间控制为2017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回顾分析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胸部CT、血常规以及心肌酶谱为支原体肺炎感染患者合并心血管损害患者的主要检查手段,给予患者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可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患者平均痊愈时间为(7.8±1.82)天.结论:支原体肺炎患者在感染一周后会出现心血管损害,经过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可获得有效诊断,其中CK-MB具有较为显著的特异性,临床中应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 白薇; 齐建光; 齐艳华; 刘玉鹏; 金红芳; 杨艳玲
    • 摘要: 目的:探讨甲基丙二酸尿症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心血管系统受累的临床特点、血浆硫化氢(H 2S)水平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代谢病门诊就诊的66例甲基丙二酸尿症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将其分为心血管系统受累组(10例)和无心血管系统受累组(56例),比较2组临床特点、血浆H 2S水平及基因型的差异。结果:1.≤1岁的早发型患儿45例,其中心血管系统受累4例,无心血管系统受累41例;>1岁的晚发型患儿21例,其中心血管系统受累6例,无心血管系统受累15例。男性患儿共44例,其中心血管系统受累8例,无心血管系统受累36例;女性患儿共22例,其中心血管系统受累2例,无心血管系统受累20例。2组患儿的发病年龄、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910、0.368,均P>0.05)。2.伴心血管系统受累的10例患儿中,单纯高血压3例,肺动脉高压并高血压2例,心肌轻度肥厚2例,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1例,单纯肺动脉高压1例,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与无心血管系统受累组比较,心血管系统受累组患儿并肾脏受累的比例增加,并神经系统受累的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4、5.79,均P0.05);血浆H 2S水平降低[(33.8±3.6)μmol/L比(39.3±5.2)μmol/L,t=-3.22,PG突变最常见,无心血管系统受累患儿以c.609G>A突变最常见。结论:甲基丙二酸尿症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血管系统受累患儿的临床表现多样,易并多系统受累,尤其以肾脏受累更为常见。血浆H 2S水平的下降可能参与了其心血管系统受累的发生。MMACHC基因c.80A>G突变是甲基丙二酸尿症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血管系统受累患儿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
    • 赵晓黎
    • 摘要: 目的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526例T2DM患者,采用超声评价冠脉损害发生情况,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纳入研究组(n=182),无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纳入对照组(n=344),检测脂代谢、糖代谢相关指标及血清hs-CRP,采用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冠脉损害的相关因素,采用Logstic多因素分析T2DM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SdLDL-C、hs-CRP、空腹血糖(FPG)及HbA1c在对照组分别为(3.89±0.61) mmol/L、(2.39±0.52) mmol/L、(2.84±0.49) mmol/L、(0.62±0.07) mmol/L、(0.49±0.07) mmol/L、(0.42±0.06)mmol/L、(5.89±1.06)mg/L、(4.19±0.22)%,在研究组分别为(4.47±0.59)mmol/L、(2.41±0.57)mmol/L、(3.54±0.51)mmol/L、(0.49±0.05)mmol/L、(0.64±0.11)mmol/L、(0.76±0.09)mmol/L、(5.96±1.17)mg/L、(6.16±0.31)%,两组TG、FP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HbA1c、TC、LDL-C、sdLDL-C、hs-CRP高于对照组(P<0.05),HDL-C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dLDL-C、hs-CRP及HbA1c是T2DM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OR=2.144、1.597、1.214,95%CI(1.319~3.526)、95%CI(1.174~2.258)、95%CI(1.062~1.954)]。结论 T2DM并发心血管损害的影响因素较多,长期血糖控制不良、sdLDL-C和hs-CRP增高,增加T2DM发生冠脉损害的风险。
    • 孙嘉鸿; 杨丽丽; 羊柳; 席波
    • 摘要: 随着超重肥胖率的增加,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许多研究探讨了儿童血压偏高与近期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关联,多数研究强调了儿童血压偏高对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影响,但部分结论尚未达成一致.关于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有利于阐明血压偏高所导致的靶器官损害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关于减轻体重和降低血压等相关干预措施的研究有利于从根源上降低或逆转早期心血管系统损害.本研究系统评价了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与早期心血管系统损害(包括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的关联、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以及相关干预措施的效果,以期为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所导致的靶器官损害的预防和干预,以及进一步降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