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小残留病变

微小残留病变

微小残留病变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7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5581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20届欧洲血液病年会、2018ASH北京传达会等;微小残留病变的相关文献由243位作者贡献,包括翟志敏、潘理明、任用等。

微小残留病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5581 占比:99.75%

总计:25644篇

微小残留病变—发文趋势图

微小残留病变

-研究学者

  • 翟志敏
  • 潘理明
  • 任用
  • 吴德沛
  • 唐晓文
  • 何晓东
  • 刘佳
  • 刘家应
  • 吴增丁
  • 吴竞生

微小残留病变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炎添; 张雅西; 郭翼华; 苏雪棠
    •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残留量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经治疗病情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CR)后,采用RT-PCR法检测其IgH基因重排残留量,总结检测IgH基因重排残留量在M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65例患者经6个周期的化疗后,其中病情达到CCR的患者有54例,达到部分缓解(PR)的患者有9例,未缓解(NR)的患者有2例。在经治疗达到CCR的54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的IgH基因重排呈阳性。这31例患者在治疗前及经治疗达到CCR后,其IgH基因重排拷贝数无显著变化(P>0.05),其骨髓瘤细胞的比例有显著变化(P<0.01)。在65例患者中,免疫球蛋白分型为IgG型和IgA型的患者经治疗达到CCR后,其IgH基因重排拷贝数偏高。结论:采用RT-PCR法检测MM患者治疗后的IgH基因重排残留量能指导临床治疗,有助于预防其病情复发,提高其临床疗效。
    • 蔡丽雯; 徐晓军
    • 摘要: 二代测序是可以实现大规模并行测定遗传物质的测序技术,根据测序方式不同分为高深度Panel、全外显子组测序、转录组测序、全免疫组测序、单细胞测序等多个类型.其优点在于高通量、高灵敏度、易于操作、相对定量等.将二代测序应用于儿童白血病领域,可协助初诊白血病的预后判断及分层治疗、监测微小残留病、追踪白血病克隆演变.本文阐述了二代测序在儿童白血病诊治中的应用,并与其他相关技术进行比较,旨在为更好地利用该技术提供参考.
    • 余霞; 张开基; 吴修进; 史丽君; 林火真
    •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后达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以上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微小残留病变(MRD)状态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后达VGPR及以上的初治MM患者共210例临床资料,其中MRD-152例设为A组,MRD+ 58例设为B组,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影响因素,评价MRD状态与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治疗方案及疗效反应间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临床特征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CT和MRD状态与初治MM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关(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RD持续阳性是初治MM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组患者随访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持续MRD-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MRD转阳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MRD-持续时间是初治MM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MRD-维持达6个月患者随访2年累积总生存率显著高于MRD-维持未达6个月患者(P<0.05);MRD-维持时间≥12个月患者随访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MRD-维持未达12个月患者(P<0.05).存在≥1个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人群中,MRD-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长于MRD+患者(P<0.05).接受ASCT治疗的患者中,MRD-率显著高于未接受ASCT治疗患者(P<0.05);未接受ASCT人群中,MRD-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长于MRD+患者(P< 0.05);MRD-人群中接受硼替佐米治疗患者中位MRD-维持时间显著长于未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患者(P<0.05);同时硼替佐米治疗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长于未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患者(P< 0.05).结论:治疗后达VGPR及以上的初治MM患者治疗后持续MRD+与远期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其中MRD-维持时间可用于患者预后评估;而MRD+则提示早期复发可能,治疗过程中通过动态监测MRD状态能够帮助临床上确定复发MM治疗时机.
    • 吴泽霖; 卫凤桂; 邹亚伟; 关镜明; 梁铭; 卢婕伦; 陈德晖; 陈福雄; 吴梓梁
    • 摘要: 目的 分析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高危ALL患儿37例,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治疗后随访,截止时间是2018年12月,采用寿命表估算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采用COX多因素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性别、年龄、MICM免疫分型、不良细胞遗传学改变、初诊WBC计数、泼尼松试验反应、治疗第33天微小残留病变(MRD)水平对患儿5年EFS的影响.结果 37例患儿5年EFS为49.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不良细胞遗传学改变阳性、泼尼松试验反应不良、治疗第33天MRD阳性的高危ALL患儿5年EFS低于不良细胞遗传学改变阴性、泼尼松试验反应良好、治疗第33天MRD阴性者(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良细胞遗传学改变阳性、治疗第33天MRD阳性是高危ALL患儿5年EFS降低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不良细胞遗传学改变阳性、治疗第33天MRD阳性是高危ALL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刘宇畅; 李芳
    • 摘要: 微小残留病变(MRD)是指在白血病治疗达到形态学上的完全缓解(CR)时,在外周血内依然存在少量的显微镜检测不出的白血病细胞。MRD与白血病治疗后复发密切相关,研究证明MRD因为其存在量低,用普通的显微镜难以检出,所以临床上需要结合细胞生物学、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运用更加精确的方法得以检测。在MRD的检测中,目前血液病学领域提出了多种检测方法,经典的检测方法包括组织病理学、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流式细胞术、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二代测序技术(NGS)等。本文就目前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MRD的检测予以阐述。
    • 程艳芹; 翟晓文; 陈莲
    • 摘要: Lymphoblastic lymphoma (LBL) is a rare aggressive neoplasm of T-/B-precursors resembling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which develops very fast with high morbidity.T-lymphoblastic lymphoma (T-LBL),accounting for 85%-90% of LBL,develops more frequently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and is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a grossly enlarged mediastinum,whose diagnostic hallmark is the expression of a T-precursor cell immunophenotype.Recently many new diagnostic technologies,such a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low cytometry,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so on,have been used for the dignosis of LBL,which lay the foundation of the precision therapy for LBL.The adoption of pediatric-derived,intensive lymphoblastic leukemia-like protocols leads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results,with event free survival about 75%-90% in children.New clinical trials will introduce and confirm the value of new drugs and targeting agents,which may have more good effects.New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assessment methods(eg,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make it possible to detect MRD in different subtype of childhood lymphomas.Now,the new advanc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LBL were reviewed.%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是T/B前体细胞罕见高侵袭性肿瘤,进展快,病死率高,T-LBL占LBL的85%~90%,典型临床表现为纵隔肿块,儿童和青少年发生率高.目前,很多诊断新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等,已用于淋巴瘤诊断,为淋巴瘤精准治疗奠定基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成人淋巴瘤诊断及分期中已有较多应用,而儿童甚少.采用ALL样化疗方案使LBL各年龄组治疗结果显著改善,儿童无事件生存率达75%~90%,是LBL治疗史上重大进展之一.临床试验将引进新药物以改善治疗效果.微小残留病变检测技术不断提高,使其在儿童淋巴瘤中应用成为可能.现主要就T-LBL诊治新进展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