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开发调整

开发调整

开发调整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2668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中国科技纵横、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交流会、第一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等;开发调整的相关文献由44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德坡、刘超、周景毅等。

开发调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2668 占比:99.89%

总计:132814篇

开发调整—发文趋势图

开发调整

-研究学者

  • 陈德坡
  • 刘超
  • 周景毅
  • 周锡生
  • 张俊
  • 陈民锋
  • 马奎前
  • 于家义
  • 何俊玲
  • 佟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志伟; 张凯; 张本华; 武群虎; 刘少斌; 周红科; 张在振
    • 摘要: 下古生界潜山油藏是胜利海上油田的重要开发区块,由于储层埋深大、非均质性强、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因此开发井油气产能差异较大。为了保障下古生界潜山油藏高效合理开发,文中开展了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分析、储集体发育模式研究及储集体预测技术攻关,弄清了储层发育规律,提出了开发调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储层发育受岩性、断层和残留地层厚度等3个方面的影响,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距潜山顶面200 m范围以内;受多期构造应力叠加作用控制,有效储层沿断层周围展布,以裂缝型储集空间为主;形成了多方法、多参数融合的断层+裂缝+溶蚀复合储集体预测技术,实现了下古生界潜山油藏有效储层的定量预测。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储层开发调整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为后续潜山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 贾爱林; 位云生; 郭智; 王国亭; 孟德伟; 黄苏琦
    • 摘要: 致密砂岩气(以下简称致密气)在世界各大含油气盆地广泛分布,是重要的非常规气类型之一,其中储层改造技术突破与开发成本的下降助推了致密气的规模化与工业化开发,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致密气产气国,2020年致密气年产量已达470×10^(8)m^(3)。为评价中国致密气的开发前景,首先在简要分析全球致密气资源分布、开发历程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我国在20年的致密气开发实践中形成的系列关键技术,进而结合中国石油第四次资源评价结果,预测了我国致密气的开发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致密气资源较为丰富,约占全球资源量的10%,其开发可划分为开发评价和开发调整2个阶段;②开发评价阶段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有效储层成因单元确立与富集区优选、开发指标评价、井网井型优化、储层改造、开发方案优化等技术;③开发调整阶段的核心是提高采收率,其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为井网优化与加密,可提高采收率10%~20%,查层补孔、老井侧钻、二次压裂、排水采气及增压开采也是有效的技术手段。结论认为:①中国致密气仍具有较大的上产潜力与发展前景,已动用探明储量挖潜、未动用探明储量开发、新增探明储量有效开发是保障致密气中长期发展的3个重要方面,前二者可支撑致密气年产气量峰值(700~800)×10^(8)m^(3),达峰时间介于2030—2035年,稳产超过10年;②新增探明储量的持续开发将进一步支撑致密气产量稳产至2050—2060年。
    • 段波龙; 李垚银; 孙志雄; 常志勇; 党思思; 马艳清
    • 摘要: 针对新疆油田夏盐11井区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产量持续下降,注水开发后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清楚,持续稳产能力较差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油藏工程方法及动态监测资料开展了非均质性强油藏不同类型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明确了下步挖潜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夏盐11井区剩余油挖潜潜力区可分为3种,Ⅰ类为注采井网不完善控制型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高,平均大于45%,油层厚度不小于4.5 m,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挖潜对策为储层改造提高低渗区域的物性;Ⅱ类为井间滞留型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平均为20%~45%,油层厚度为3.0~4.5 m,主要发育河口坝,挖潜对策为油水井补孔、完善注采井网;Ⅲ类为水淹程度较高型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较低,平均小于20%,油层厚度不超过2 m,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对策为老井补孔和水井分注,同时进行注水井调剖,对低产井进行重复压裂、补孔。该研究可为同类型非均质性油藏开发提供参考。
    • 薛小叶
    • 摘要: 随着大庆油田的不断开发,3次采油已成为提高采收率、保持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聚合物驱油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经济效益好,已成为油田老区保持稳产的主要技术。通过对注入剖面测井资料在某聚合物驱油工业区综合调整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发现通过调整,吸液剖面得到有效改善,从而扩大注入聚合物溶液波及体积,体现了测井资料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指导与诊断作用,为开发方案调整提供有力依据。
    • 叶菁
    • 摘要: 新沟嘴组低渗透油藏动用地质储量占江汉采油厂总动用地质储量的12.4%,产量仅占全厂总产量的5.4%,采收率低。新沟嘴组低渗透油藏开发主要面临高注采比与低液低产矛盾和砂体展布变化大、油井产能差异大两大难题。从油藏精细描述、油藏动态分析及潜力分析三个方面开展改善井区开发效果研究,并将相应对策应用于老二区,使得老二区原油产量从llt/d上升至31t/d,采油速度从0.27%上升至0.84%,水驱开发效果改善明显。
    • 叶菁
    • 摘要: 新沟嘴组低渗透油藏动用地质储量占江汉采油厂总动用地质储量的12.4%,产量仅占全厂总产量的5.4%,采收率低.新沟嘴组低渗透油藏开发主要面临高注采比与低液低产矛盾和砂体展布变化大、油井产能差异大两大难题.从油藏精细描述、油藏动态分析及潜力分析三个方面开展改善井区开发效果研究,并将相应对策应用于老二区,使得老二区原油产量从11t/d上升至31t/d,采油速度从0.27%上升至0.84%,水驱开发效果改善明显.
    • 王磊; 尤启东; 唐湘明; 匡晓东; 郭文敏
    • 摘要: 油田开发后期,受储层非均质、油水黏度差、井网井距等因素影响,层系内小层间矛盾逐步加剧,开发效果变差,而进一步开展开发层系的细分重组,是解决层间矛盾、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为解决现有层系评价技术模糊不具体、层系调整时机把握困难的问题,该文利用模糊数学的最大隶属度理论方法,选择界限含油面积覆盖率、界限含油砂体叠合率、含油率、饱和度、渗流阻力等指标的层间变异系数作为层系评价,通过从量化、分等级的角度评价认识层系的现状,将层系开发状况评价及层系调整时机进行量化评价,对于认识油田层系当前所处阶段以及通过层系调整进一步提高 采收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 胡纳川; 何东博; 郭建林; 孟凡坤; 李忠诚; 张国一
    • 摘要: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整体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对策不明确的问题,以长岭气田登娄库组气藏为例,借助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技术,应用基于气体组成差异的产量劈分方法,在历史拟合基础上,开展气藏精细描述,划分剩余气分布类型,优化加密井型,优选采出程度和经济效益最佳的调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气分布类型为连片集中展布型、点状局部富集型和边部分散型,剩余储量占比分别为80.3%、4.2%和15.5%;对于正对式、交错式水平井网,直井均为最优的加密井型;"补孔侧钻+加密+增压"方案采出程度最高;选取"补孔侧钻+加密"为最终的开发调整方案,预测期末采出程度可提高约5.5%.
    • 李丰辉; 乐平; 王聚锋; 冯鑫; 贾冰懿; 杨宏楠
    • 摘要: 针对强底水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无水采油期短,产油量下降快,剩余油分布特征复杂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手段,以CFD11-1油田NgⅢ砂体为例,开展剩余油分布特征、后期挖潜措施研究.结果 表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井间未波及区域以及无井控制区域;并通过注水、注气加强平面驱替和纵向压锥,明确合理的水平井注采开发技术政策,达到抑制底水的纵向水锥、水脊幅度,延缓或降低含水上升,从而提高油井产量和剩余油动用程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