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裂缝预测

裂缝预测

裂缝预测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62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建筑科学、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9篇、会议论文73篇、专利文献107537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科学技术与工程、石油天然气学报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2015年深层油气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等;裂缝预测的相关文献由178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向阳、秦启荣、胡伟光等。

裂缝预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9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73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07537 占比:99.54%

总计:108039篇

裂缝预测—发文趋势图

裂缝预测

-研究学者

  • 李向阳
  • 秦启荣
  • 胡伟光
  • 狄帮让
  • 陈超
  • 印兴耀
  • 孙炜
  • 汪勇
  • 赵尧
  • 刘晓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汤韦; 李景叶; 王建花; 薄昕; 耿伟恒; 叶玮
    • 摘要: 常用的叠后地震属性主要有相干体(描述波形相似性)、曲率体(表征构造应力引起的地层弯曲程度)、倾角体(刻画地层构造变化特征)等,但仅仅依靠单一属性很难准确地预测地下裂缝分布情况。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参数自适应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A-PCNN)的属性融合裂缝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NSST分解算法,将多种属性数据分解为高、低频子带,将融合后的多尺度、多方向高、低频子带进行数据重构,得到最终的多属性融合结果,可进一步提取裂缝的轮廓及细节信息。具体步骤为:①提取描述相同尺度裂缝的多种地震属性(相干、曲率及倾角等属性),通过NSST将多种属性分解为高、低频子带,其中高频子带包含更多的裂缝细节信息,低频子带可更好地刻画裂缝轮廓且具有丰富的能量信息。②对高频子带运用PA-PCNN模型进行融合,无需人工设置参数,得到更全面的高频数据;结合八邻域的改进拉普拉斯算子加权和与局部能量加权方法对低频子带进行融合,使低频数据更好地保留细节及能量信息,以得到丰富的低频数据。③通过逆NSST方法有效地完成属性融合裂缝预测。运用所提方法对M区属性数据进行测试,并对比了不同方法的属性融合裂缝预测结果,证明基于NSST—PAPCNN的属性融合裂缝预测方法能够更有效地预测裂缝。
    • 黄浩勇; 苟其勇; 刘胜军; 王乐之; 张宗和; 钟高; 程晓莉
    • 摘要: 基于四川盆地长宁国家级页岩示范区的开发实践,认为天然裂缝(简称裂缝)是影响页岩气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研究区前期裂缝预测大多采用单一技术,预测结果与实钻情况符合率不高,给页岩气钻井及压裂改造等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页岩气叠后裂缝综合预测技术,即:以叠后地震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构造导向滤波、三维体最大正振幅曲率属性提取和蚂蚁体追踪技术,实现天然裂缝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断层、裂缝发育程度高,大断裂主要发育在北西部,断层走向主要为北东—南西向,延伸距离长;向斜区发育大量微裂缝,以网状缝为主,裂缝倾角较大,呈近直立状。采用该技术进行天然裂缝预测,预测结果分辨率高、裂缝分布合理。利用微地震检测、成像测井、钻井等资料验证了该技术的可靠性,预测结果与实钻情况平均符合率达80.6%。文中研究成果可以指导研究区后续页岩气开发,规避钻井风险,提高压裂效率。
    • 谭忠健; 李辉; 尚锁贵; 邓津辉; 马金鑫; 赵才顺
    • 摘要: 渤海油田近年在火成岩发育区取得油气勘探开发重大突破,但受火成岩发育的影响,在钻井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钻速低、井漏、井眼垮塌等诸多难题。以渤中34-9油田为例,在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火成岩岩相特征,提出火成岩相带地震识别技术,对不同相带火成岩分布进行精细刻画,针对不同井型的钻井设计提出“避、穿、绕”的轨迹优化方法;并形成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多属性综合分析的裂缝预测技术,对裂缝性井漏风险进行钻前预测及工程预警,总结了井漏风险的评估方法,漏失率得到大幅度降低;火成岩相带地震识别、裂缝性井漏风险预测及预警机制为优化火成岩发育区钻探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工作理念,大大降低了钻井施工风险,提高了钻井时效。
    • 印兴耀; 马正乾; 向伟; 宗兆云
    • 摘要: 从裂缝储层等效各向异性岩石物理理论和五维地震数据裂缝预测技术两个方面对岩石物理驱动的裂缝预测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评述。第一部分(Ⅰ)主要介绍裂缝储层等效各向异性岩石物理理论的研究现状。首先从地震波诱导孔缝流体的3种不同状态出发,总结了6种典型的等效各向异性岩石物理理论及其扩展,然后基于Hudson理论、Thomsen模型和Gurevich模型分析了宏观地震反射对微观因素的响应特征,发现裂缝密度、流体类型及孔缝连通性对地震方位反射特征影响较大,总结认为:对于发育垂直裂缝的含气页岩或含油水砂岩,可将背景孔隙度先验值(甚至常数值)直接代入反演流程;对于孔喉发育良好的含气储层,可直接设置裂缝横纵比为常数进行反演。未来研究面临着目标储层复杂程度更大、地震描述精度要求更高等挑战,应从强各向异性岩石物理建模、裂缝实际形态数学表征、多尺度多频带复杂裂缝介质定量描述等方面开展研究。五维地震数据裂缝预测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将在第二部分(Ⅱ)阐述。
    • 韩刚; 刘畅; 肖曦
    • 摘要: 本文以检测高角度的构造成因裂缝为目标,根据纵波通过裂缝速度和能量几乎不衰减,而横波垂直通过裂缝面时衰减明显这一规律,利用岩石物理分析和正演论证了本区致密砂岩储层中纵、横波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裂缝,不是储层孔隙度和流体。然后将叠前反演的纵、横波速度开展归一化处理,求取纵、横波速度的差异,二者差异较大的区域,代表发育裂缝的可能性较大。该方法应用于A区主要目的层花岗组的致密储层裂缝检测,裂缝发育区主要位于北东向断层的两侧和背斜构造的翼部,结果与钻井资料相吻合。
    • 王志伟; 张凯; 张本华; 武群虎; 刘少斌; 周红科; 张在振
    • 摘要: 下古生界潜山油藏是胜利海上油田的重要开发区块,由于储层埋深大、非均质性强、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因此开发井油气产能差异较大。为了保障下古生界潜山油藏高效合理开发,文中开展了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分析、储集体发育模式研究及储集体预测技术攻关,弄清了储层发育规律,提出了开发调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储层发育受岩性、断层和残留地层厚度等3个方面的影响,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距潜山顶面200 m范围以内;受多期构造应力叠加作用控制,有效储层沿断层周围展布,以裂缝型储集空间为主;形成了多方法、多参数融合的断层+裂缝+溶蚀复合储集体预测技术,实现了下古生界潜山油藏有效储层的定量预测。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储层开发调整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为后续潜山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 刘晓晶; 陈祖庆; 陈超; 肖秋红
    • 摘要: 目前裂缝预测方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方法基于方位地震数据的振幅或振幅导出属性(频率、衰减等)预测裂缝,仅能得到界面两侧地层的综合响应,无法确定上覆、下伏地层的裂缝信息;第二类方法基于方位AVO叠前地震反演获得不同方位的弹性参数,可直接求取目的层内的裂缝信息,但待反演参数维度高,且各向异性参数值较弹性参数值小得多,反演稳定性有待提升。为此,提出了基于方位弹性阻抗傅里叶级数的裂缝预测方法。基于Rüger的方位AVO反射系数近似方程,首先推导了方位弹性阻抗方程,将裂缝介质的界面信息转化为地层内部的弹性信息,方位弹性阻抗差异体现了地层的各向异性;其次,利用傅里叶级数展开方位弹性阻抗方程求取二阶傅里叶系数,通过方位弹性阻抗与余弦函数的互相关求取裂缝法向。模型测试表明,基于方位弹性阻抗傅里叶级数展开的裂缝预测方法能较好地预测裂缝发育情况以及裂缝法向,精度较高且抗噪性较强。实际数据预测结果表明,裂缝预测结果与成像测井结果一致,具有较高精度。
    • 石雪峰; 张昊; 赵才顺
    • 摘要: 裂缝对油气的勘探开发及压裂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目前,裂缝的地球物理检测方法很多,在叠后地震资料上提取各类不连续性属性表征裂缝的尺度一般较大。通过叠前地震数据属性的方位各向异性特征(AVAV),可以对中小裂缝进行检测,并且这种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王红坤; 马家虎; 梁杰锋; 王海涛; 张云; 杨瑞莎
    • 摘要: 以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宝北区块为例,对由冲起构造模式控制的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古应力场进行模拟,进而对研究区裂缝发育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宝北区块致密砂岩储层中裂缝发育,主要为天然构造缝,包括剪切裂缝、张性裂缝和挤压裂缝。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进行精细地质建模和古构造应力场模拟,恢复了目的层在冲起构造模式下的古应力场,通过综合破裂率定量预测了裂缝的发育程度。裂缝预测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一致,为宝北油藏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同时,为此类致密砂岩裂缝型储层甜点的有效预测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 董敏; 郭伟; 张林炎; 吴中海; 马立成; 董会; 冯兴强; 杨跃辉
    • 摘要: 川南泸州地区为深层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区,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储层的裂缝主要受控于区域古构造应力场。为了探究泸州地区有利的深层页岩勘探区,以其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地层为研究对象,以褶皱断裂系统、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埋深古构造图和页岩岩石力学参数测试为基础,开展了目的层燕山期Ⅲ幕(裂缝主要形成时期)的古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采用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结合钻井裂缝实测结果,利用裂缝形成的力学原理,预测了其裂缝发育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深层页岩储层的地应力呈差异分布,燕山期Ⅲ幕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向,约为135°;窄背斜核部和断裂附近裂缝发育,低陡构造向斜区裂缝较发育,宽缓向斜核部裂缝弱发育;主要发育水平层理缝和高角度裂缝,裂缝密度分布由NE向SW逐渐降低,在高应力值的低陡构造向斜区,深层页岩储层裂缝发育,有利于游离态天然气聚集。该结论为泸州地区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