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致密气

致密气

致密气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437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工业经济、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11083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断块油气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5中国非常规油气论坛、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2013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等;致密气的相关文献由1517位作者贡献,包括贾佳、夏忠跃、冯雷等。

致密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7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1083 占比:99.87%

总计:211355篇

致密气—发文趋势图

致密气

-研究学者

  • 贾佳
  • 夏忠跃
  • 冯雷
  • 贾爱林
  • 郭建春
  • 杨智
  • 邹才能
  • 张磊
  • 位云生
  • 侯连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丽梅; 詹玉霞; 夏江华; 高卓月; 王隽; 张文娟
    • 摘要: 致密气勘探开发市场主体涉及投资方、合作方、地方政府、管理方等,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加快推进致密气快速上产,积极探索油公司体制下致密气勘探开发项目群管理模式,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有效解决加快致密气增储上产中项目管理的瓶颈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按照“协同创新、规范程序、安全优质、风险共担、共管共享、加快发展”的工作原则,持续优化致密气勘探开发项目群,以石油会战新模式配置项目要素资源,试点勘探开发完全项目制管理机制,探索实践油公司体制下的致密气上产项目群管理模式。(2)项目管理群模式结构包括5个方面,即项目战略规划系统、项目组织管理系统、项目业务运行系统、项目决策支持系统和项目绩效管理系统。(3)项目群管理模式建设策略包括4个方面——持续转变项目管理理念,试点完全项目制管理;加大技术与管理协同创新,提高项目管理效能;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评价,保障项目激励与约束;持续建设信息管理平台,提升项目管理运行效能。
    • 杨玉斌; 肖文联; 韩建; 苟玲; 李闽; 周克明; 欧阳沐鲲; 陈黎
    • 摘要: 为了认识驱替压差对不同类型储层气相渗流能力的影响,明确不同类型储层的合理开采压力,以丹风场气田须家河组主力储层Ⅱ类和Ⅲ类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借助核磁共振技术开展两类储层致密岩样在不同驱替压差下的气驱水实验,分析了驱替压差对两类储层气相流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驱替压差对Ⅱ类和Ⅲ类储层岩样中气相流动特征的影响程度不同。Ⅱ类储层岩样中气相流动特征主要受驱替压差的影响,驱替压差越大,气相流动能力越强,且主要影响小孔喉中的流动能力;Ⅲ类储层岩样中气相流动特征不仅受驱替压差影响,而且还受储层的孔隙结构约束,当驱替压差与储层毛管压力相接近时气相流动能力最强。因此,对于丹凤场气田不同类型致密砂岩储层,在开采时应采用最佳生产压力使气相流动处于最佳状态。
    • 张小宁; 于文华; 叶新群; 李令东; 明瑞卿; 王芹
    • 摘要: 钻井成本占非常规油气建井成本的40%~50%,降低钻井成本对节约建井成本、提高开发效益至关重要。文章深入介绍加拿大白桦地项目中深层优快钻井技术,为国内非常规油气水平井钻井降本增效提供技术参考。具体如下:采用二开井身结构,一开Φ222.3mm井眼下Φ177.8mm套管,二开Φ159.0mm井眼下Φ114.3mm套管,水平段长2200~3500m;采用批钻方式,重复利用钻井液,一开2h内开钻,二开1天内开钻;采用勺形井眼轨迹,考虑防碰、提速、降摩阻、减少靶前距增加储层动用面积,采用单弯螺杆+MWD控制轨迹,Compass软件进行防碰扫描,当分离系数小于1时,修正SAG、MAG误差影响,在保证井下安全的同时避免绕障;水平段采用油基钻井液、大扭矩螺杆、水力振荡器、52MPa钻井泵及地面管汇、控压工艺,同时配合高转速、大钻压钻进,大部分水平井水平段一趟钻,最高日进尺达到1152m,平均机械钻速为65.59m/h;根据井筒载荷分布、压裂时水锤效应,分段优选套管,节约成本;井眼轨迹从二开开始设计8°~13°造斜段、漂浮下套管工艺配合专用下套管装置,大幅降低摩阻,增加扶正器数量以保证固井质量,同时大幅提高下套管效率。通过不断优化改进,2017年后完钻14口井,平均井深为5687m,平均水平段长度为3182m,平均钻井周期为14.4天,与2014年之前的158口井相比,在水平段增加1332m的情况下,每米钻井成本降低33%。
    • 杨泽; 梅宸; 薛锦善; 陈金峰; 许冬进
    • 摘要: 为探明压裂液渗吸过程中流体运移规律,结合微观核磁共振技术与宏观室内模拟实验,对致密气藏压裂液渗吸过程进行研究,得到了压裂液不同注入时间下的磁共振成像及压裂液渗吸过程一维投影结果,并应用相应的评价参数与数据处理方式,实现了压裂液渗吸过程的量化分析。研究表明,压裂液进入岩心的深度与渗吸时间呈正比,当深度达到某一定值时,压裂液便不再进入;压裂液渗吸速度随着渗吸时间增加而减小,初期渗吸速度降低幅度最大,中期渗吸速度下降幅度有所缓减,而后期渗吸速度降低幅度最小。
    • 杨泽; 承宁; 李杰; 何小东; 许冬进
    • 摘要: 针对致密气藏储层改造效果不理想、产量低等问题,开展了液氮伴注压后不同因素对水平井产能影响程度的研究。以临兴气田压裂水平井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单井产能的地质及工程因素进行计算分析,首先利用主观分析方法中的信息量分析法确定各参数的信息量,然后使用客观分析方法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各参数之间的关联度,最后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液氮量、水平段长度、有效厚度、压裂级数是影响水平井单井产能的主要因素;基于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整体排列具有一致性,可实现准确快速评价水平井产能,对致密气藏现场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临兴气藏后期开发方案设计中,从主要因素中的液氮量为切入点,根据其他影响因素产能的规律来调整参数,可有效提高水平井产能。
    • 贾佳; 夏忠跃; 冯雷; 李建; 王烊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为致密气产区,为进一步提高该区块的机械钻速、降低钻井成本,开展了小井眼优快钻井技术研究。井眼轨道由“直—增—稳—增—稳”优化为与地层走向精确匹配的“直—增—降—稳”,提高了钻井效率;钻头进行了优化设计,改变了钻头布齿密度,调整了钻头切削齿尺寸和后倾角,增强了钻头的稳定性和耐磨性;优化了钻具组合,优选了钻杆尺寸,改进了螺杆钻具,研制了用于提速的三维振动钻井冲击器;研制了仿生润滑剂,改进了钻井液配方,提高了钻井液润滑性能;另外,优化了钻井施工参数,研究形成了小井眼优快钻井关键技术。该技术在神府区块8口井进行了应用,实现了二开一趟钻完钻,机械钻速提高50%以上,钻井周期缩短45%,取得了显著效果。神府区块小井眼优快钻井关键技术为该区块后续致密气井钻井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国内其他地区的致密气井钻井也有借鉴作用。
    • 汪海阁; 周波
    • 摘要: 加快致密砂岩气(以下简称致密气)高效勘探和规模效益开发,对提高我国天然气自给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促进致密气的规模增储上产,将资源量转化为储量、产量,在系统总结分析“十三五”期间致密气钻完井技术进展的基础上,对标分析了致密气钻完井技术面临的挑战,对“十四五”及中长期致密气钻完井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创新形成了致密气钻完井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长水平段水平井快速钻井技术、大井丛工厂化钻井提速提效技术、小井眼钻完井技术、侧钻井技术、气体钻井技术等。②致密气水平井迈上5000m水平段新台阶,最长水平段长度达5256m,钻井时效逐年提升,保障了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致密气效益开发和持续上产。③“十四五”期间,持续提升大井丛工厂化钻完井作业水平,探索混合井组下更高效的批量化、标准化的作业模式;升级改造装备、配套关键工具,提升长水平段一趟钻比例;完善致密气小井眼钻完井配套技术,成熟区全面推广应用小井眼钻完井技术;加强老区致密气剩余气挖潜攻关,加快连续管侧钻技术、柔性钻杆径向钻孔研究与试验;探索气体钻水平井/侧钻水平井技术。结论认为,“十四五”及中长期,致密气仍是中国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点领域,致密气钻完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是确保致密气高效规模效益开发的关键。
    • 杜佳; 朱光辉; 李勇; 吴鹏; 高计县; 祝彦贺
    • 摘要: 临兴—神府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相较于盆内苏里格、大牛地等气田,具有地貌及构造条件复杂,地震影响因素多;低阻气层发育,气层识别难度大;气藏类型多样,开发方式有差异;岩矿组成复杂,不利于增产改造等技术难题。为破解上述技术瓶颈,建立一套适用于鄂尔多斯盆缘致密砂岩气(以下简称致密气)的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结合地质—工程一体化认识,系统开展了盆缘致密气地质主控因素解剖和主体开发技术对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宏观构造明确了成藏差异性,其中低幅构造区气层厚度大、含气饱和度高,是勘探最有利区;②明确了“构造控区、微相控储、物性控藏、裂缝控渗”四要素主控的致密气差异富集规律,指导了甜点区优选及井位部署;③针对黄土塬地貌,采用“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方法,探索浅部薄气层、含水气层及煤下储层反演方法,提高了有效气层识别率;④基于核磁和测井分层段识别岩相、孔隙类型影响的岩电参数,指导了低阻气层有效判识;⑤形成的勘探开发配套技术,应用并验证了地球物理、气层识别和储层改造等技术的适用性,助力致密气立体高效开发。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和形成的技术序列有效支撑了临兴—神府气田的增储上产,为鄂尔多斯盆地盆缘和其他类似地区致密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贾爱林; 位云生; 郭智; 王国亭; 孟德伟; 黄苏琦
    • 摘要: 致密砂岩气(以下简称致密气)在世界各大含油气盆地广泛分布,是重要的非常规气类型之一,其中储层改造技术突破与开发成本的下降助推了致密气的规模化与工业化开发,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致密气产气国,2020年致密气年产量已达470×10^(8)m^(3)。为评价中国致密气的开发前景,首先在简要分析全球致密气资源分布、开发历程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我国在20年的致密气开发实践中形成的系列关键技术,进而结合中国石油第四次资源评价结果,预测了我国致密气的开发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致密气资源较为丰富,约占全球资源量的10%,其开发可划分为开发评价和开发调整2个阶段;②开发评价阶段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有效储层成因单元确立与富集区优选、开发指标评价、井网井型优化、储层改造、开发方案优化等技术;③开发调整阶段的核心是提高采收率,其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为井网优化与加密,可提高采收率10%~20%,查层补孔、老井侧钻、二次压裂、排水采气及增压开采也是有效的技术手段。结论认为:①中国致密气仍具有较大的上产潜力与发展前景,已动用探明储量挖潜、未动用探明储量开发、新增探明储量有效开发是保障致密气中长期发展的3个重要方面,前二者可支撑致密气年产气量峰值(700~800)×10^(8)m^(3),达峰时间介于2030—2035年,稳产超过10年;②新增探明储量的持续开发将进一步支撑致密气产量稳产至2050—2060年。
    • 李伟; 王雪柯; 赵容容; 唐大海; 尹宏; 裴森奇
    • 摘要: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致密砂岩天然气(以下简称致密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其超压体系的形成与演化对其天然气聚集具有重要影响与控制作用。为了深化川西前陆盆地中生界致密气聚集规律认识与有利勘探区带预测,利用该区气藏压力、钻井液密度资料,以及前人开展的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成果与含烃盐水包裹体PVT模拟气藏古压力恢复成果,结合须家河组不同含气区的埋藏史与构造运动,研究了该区地层流体压力特征、形成机制与演化及其与天然气大规模聚集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于晚三叠世—侏罗纪形成了欠压实作用超压体系,并在烃源岩成熟度为0.75%时消失或维持弱超压;②晚侏罗世—白垩纪的生烃作用形成了须家河组的古超压体系,其中古超压体系在坳陷带形成于中晚侏罗世,在隆起带及其邻区形成于白垩纪;③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的差异构造运动对须家河组超压体系演化影响十分明显,坳陷带—斜坡带在古近纪超压体系得以维持并略有增强,而隆起带与断裂活动强烈区的超压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④现今超压体系是生烃与构造挤压联合形成的古超压体系经历强烈构造改造后的残余压力体系;⑤超压体系的持续发育促进了川中地区大面积低丰度天然气区的形成,确保了坳陷带的中北部致密气的大面积封存。结论认为,不仅前陆盆地隆起带及其邻区、坳陷带的川合—绵阳—黎雅以及冲断带—坳陷带为须家河组致密气发育区,而且须家河组超压体系之上的侏罗系—白垩系都具有致密气勘探的良好前景,上述领域均是未来致密气大气田的重要勘探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