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4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5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8079篇;相关期刊321种,包括材料导报、中国粉体工业、稀土信息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3国内外水泥粉磨新技术交流大会、2012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暨第六届生物摩擦学与内植物工程学术研讨会、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平均粒径的相关文献由1322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建国、封光寅、张孝军等。

平均粒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5 占比:5.64%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8079 占比:94.03%

总计:8592篇

平均粒径—发文趋势图

平均粒径

-研究学者

  • 冯建国
  • 封光寅
  • 张孝军
  • 汪信
  • 邵忠宝
  • 陆路德
  • 付大庆
  • 何北海
  • 何清
  • 冯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广凯; 崔君阁; 王雨辰; 陈凯伦; 潘森鑫; 潘利文; 胡治流
    • 摘要: 本工作在Al-Si-Cu-V-Zr合金熔体中加入K_(2)TiF_(6)盐,通过熔体原位反应法引入不同含量的Al_(3)Ti强化相,研究了铸态x Al_(3)Ti/Al-Si-Cu-V-Zr合金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由α-Al、共晶Si、Al_(2)Cu、(Al,Si)_(3)M((Al,Si)_(3)(Zr,V)、(Al,Si)_(3)(Ti,Zr,V))相组成,随着K_(2)TiF_(6)盐添加量的增加,(Al,Si)_(3)M相由长片状变为等轴颗粒状,α-Al枝晶变得更均匀细小,长条状共晶硅转变成细小的短纤维状,共晶硅长径比和(Al,Si)_(3)M相平均粒径减小。引入Al_(3)Ti强化相后铝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均得到了提高,含6%(质量分数,下同)Al_(3)Ti的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性能最佳,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239.3 MPa和85.3 MPa,比未引入Al_(3)Ti基体的合金分别提高了28.6%和28.8%。分析表明,残余液相中的Al_(3)Ti相通过细化共晶组织中的α-Al相而间接地细化了共晶硅,这是共晶相细化的原因;细化的共晶硅短纤维增强和细小(Al,Si)_(3)M的颗粒增强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而粗大的(Al,Si)_(3)M脆性相不利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
    • 李向果; 姚国佳; 马勇; 马振兴
    • 摘要: 以硝酸银为银源,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超声辅助液相还原法制备微米级银粉颗粒,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阿拉伯树胶(AG)复合表面活性剂的质量配比和添加量对银粉特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仪以及振实密度计对银粉的形貌、物相、粒度和振实密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PVP与AG的复合物对改善银粉的分散性和形貌效果显著,通过调节两者的质量配比和用量,可实现对银粉形貌、粒度和振实密度的调控;当m(PVP)/m(AG)=2,添加量为8%(硝酸银的质量)时,在超声辅助下,可制备出分散性优异、结晶性良好、形貌均匀、振实密度为4.21 g/cm^(3)、平均粒径在1.23μm的球形银粉,可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 余华明; 余淑德
    • 摘要: 研究级配碎石基层力学性能,通过对级配碎石进行加州承载力CBR试验及对级配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加州承载力CBR很大程度上受级配碎石的级配参数的影响。
    • 崔凯歌; 高鸿波; 谢永敏; 邬冠华; 张士晶; 王树鹏
    • 摘要: 以YSZ陶瓷粉末为研究对象,通过SEM观察微观形貌,测量其平均粒径为27.8μm。利用显微CT技术对陶瓷粉末及内部孔隙进行了三维可视化成像,定量分析了粒径、球度、比表面积等几何特征参数,结果显示粉末的平均粒径和内部孔隙的孔径分别为20.85μm和4.89μm;平均球形度为0.52和0.59;平均比表面积为0.96μm^(2)·μm^(-3)和5.73μm^(2)·μm^(-3)。由此可见,显微CT技术是一种表征陶瓷粉末颗粒及内部孔隙三维形貌的理想工具,与SEM技术相比更有利于获得代表性的结果。
    • 刘苏宁; 李诺; 丁剑; 李勇; 孙宁磊
    • 摘要: 三元材料前驱体的物理性质受到氢氧化物沉淀反应过程中各工艺参数的影响,包括氨水浓度、反应温度、反应过程pH值、反应时间、搅拌速度等。本文在传统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工艺基础上创新性地采用了晶种模板法,并对共沉淀反应的较佳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采用一次沉淀法获得的共沉淀反应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50°C、反应时间7 h、体系pH值11.0、搅拌速度1 100 r/min、碱浓度170 g/L;以晶种模板法制备的三元材料前驱体振实密度可以超过2.1 g/cm^(4),D50范围为3~6μm,比目前市售产品的颗粒更加均匀,更趋于球型,比表面积更小,更适于制备单晶三元正极材料。
    • 祝景云; 谷凤来; 鄢薇; 衣惠君
    • 摘要: 采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仪等分析了高密度聚乙烯(PE-HD)8100M与进口同类样品的微观结构;对交联后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熔体流动速率、窄的分子量分布、加入共聚单体有助于交联度的提高。8100M熔体流动速率设计合理,具有较高的重均分子量、较窄的分子量分布;8100M粉料粒径分布集中,平均粒径较粗,有利于助剂的均匀分散;PE-HD的交联首先在大分子之间进行,交联后拉伸性能有所降低;8100M挤制的管材通过分级认证,为PE80级管材。
    • 韩丽丽; 孙丰义; 陈朝青; 王学敏; 周昊; 张燕; 何梅; 刘鹭
    • 摘要: 本文基于乳液粒子微观特性(平均粒径、电位、离心沉淀率等)考察不同稳定剂、体系pH以及贮存时间对全营养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的胶体对全营养乳液的粒子特性影响不同.微晶纤维素对全营养乳液体系的平均粒径、黏度的影响不大,微晶纤维素最适宜浓度为0.6 g/L.结冷胶浓度与全营养乳液的平均粒径成反比,与粘度成正比,结冷胶最适宜浓度为0.1 g/L.胶体浓度(结冷胶和微晶纤维素)对于全营养乳液的电位影响不明显.采用杀菌釜灭菌时,pH为6.68时全营养乳液平均粒径最小,离心沉淀率为1.79%,体系比较稳定.常温货架期实验显示全营养乳液平均粒径、电位、pH变化主要在货架期前60 d发生,乳液中粒子等特性变化到一定的程度,进而影响到全营养乳液的稳定性.货架期105 d以后,全营养乳液粒子特性基本维持不变.
    • 范晓宇; 葛敬; 朱家骅; 夏素兰
    • 摘要: 研究CO2(g)-NH3(aq)-CaSO4?2H2O(s)三相体系中碳酸钙结晶工艺,以平均粒径及其分布函数的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考察反应温度、二水硫酸钙加料量、搅拌转速、二氧化碳流量对碳酸钙结晶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一水合氨与二水硫酸钙物质的量之比1.85、温度323.15 K、二水硫酸钙加料量0.20 mol、搅拌转速600 r/min、CO2体积流量165 mL/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粒径分布函数变异系数为37.84%、平均粒径为15.75μm的碳酸钙颗粒.
    • 雷雨; 牛艳青; 王亨通; 温丽萍; 王光耀; 惠世恩
    • 摘要: 为实现富氧燃烧技术的广泛推广,对煤粉燃烧在富氧气氛下的颗粒物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在1 800 K管式炉内进行煤焦燃烧试验,研究了富氧气氛下H2O(g)体积分数(0、5%、10%、20%、30%)对煤焦燃烧超细颗粒物的影响;采用荷电低压撞击器(ELPI+)获得超细颗粒物质量和数量浓度粒径分布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2O(g)对超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数量浓度粒径分布无影响,但会导致超细颗粒物的峰值波动.超细颗粒物总数量由最小粒径超细颗粒物决定,5种水蒸气浓度下EL-PI+第1级撞击器收集到的超细颗粒物数量占比均超过65%.超细颗粒物总质量由最大粒径超细颗粒物决定,5个水蒸气浓度下ELPI+第7级撞击器收集到的超细颗粒物质量占比均超过94%.低H2O(g)浓度会抑制超细颗粒物生成,H2O(g)体积分数为5%时的抑制作用最显著;高H2O(g)浓度会促进超细颗粒物生成.这是因为一方面H2O(g)与煤焦发生气化反应,使煤焦颗粒周围产生还原性气氛,促进矿物质还原为单质,进一步促进矿物质蒸发;另一方面气化反应是吸热反应,会降低煤焦颗粒燃烧温度,同时H2O(g)加入也导致烟气热容增加进一步降低,煤焦燃烧温度抑制煤中矿物质的蒸发,导致超细颗粒物生成减少,是2种作用相互竞争的结果.此外,H2O(g)的加入使超细颗粒物平均粒径增大,0~5%H2O(g)时超细颗粒物平均粒径增大最迅速.
    • 李炜; 冯帅; 刘小杰
    • 摘要: 在煤粉中加入一定比例助燃剂CeO2可以加快煤粉的燃烧速度,缩短燃烧时间,有效提高煤粉的燃烧率,为炉况稳定顺行和进一步增加喷煤量奠定基础.随着助燃剂CeO2的加入,差热和热重曲线中的拐点温度、峰值1温度、峰值2温度、着火点温度、燃烬点温度均下降,微晶参数Lc和La均增加,未燃煤粉的平均粒径减小,外观形貌变得极不规则.这是因为络合盐Ce4+(CO-)可以减弱C结构的桥键结合力、弱化其连接程度,改变C的晶格结构.同时Ce02能够加快煤粉中大分子支链、芳香环支链的断裂,增加煤颗粒中孔隙和表面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