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β-防御素

β-防御素

β-防御素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502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8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04949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四川生理科学杂志、西部医学、动物营养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家禽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等;β-防御素的相关文献由1386位作者贡献,包括谢青梅、马静云、毕英佐等。

β-防御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8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4949 占比:99.75%

总计:105213篇

β-防御素—发文趋势图

β-防御素

-研究学者

  • 谢青梅
  • 马静云
  • 毕英佐
  • 曹贵方
  • 杨银凤
  • 方向明
  • 张辉华
  • 马保华
  • 唐博
  • 李明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浩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瘦素(Leptin)、β-防御素(HBD)表达水平对ICU重症老年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的评估价值及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2例ICU重症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肺部感染患者63例(重症组);轻症肺部感染患者59例(轻症组);同期选取62例健康体检老人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SF、Leptin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受试者HBD水平;分析轻症和重症患者血清SF、Leptin及HBD水平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相关性;分析影响ICU重症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因素。结果重症组SF、Leptin、HBD、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轻症组高于对照组(P<0.05);轻症和重症患者血清中SF、Leptin、HBD水平与CRP、PCT、WBC、IL-6、IL-8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0.05);SF、Leptin、HBD、PCT诊断ICU重症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特异性分别为91.8%、93.4%、90.2%、90.3%,敏感度分别为60.0%、66.7%、38.3%、82.7%;SF、Leptin、HBD联合诊断的特异性为88.5%,敏感度为85.0%;SF、Leptin是影响老年重症患者ICU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SF、Leptin、HBD有作为ICU重症老年患者肺部感染情况评估指标的可能性,且与疾病进展有关。
    • 韩书煜; 许飘尹; 魏华; 吴志刚; 杨祖鹏; 谭雯予; 杨廷雅; 施金谷; 梁静真; 黄钧
    • 摘要: 【目的】构建黄沙鳖β-防御素1(Hs-BD1)原核表达并分析其抗菌活性,为深入分析Hs-BD1的生理功能及开发新型黄沙鳖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Hs-BD1成熟肽序列的重组表达载体pCold-TF-Hs-BD1,采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rHs-BD1表达,以十二硫酸酯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rHs-BD1的表达情况。采用Ni柱亲和层析法对重组蛋白rHs-BD1进行纯化,分析其对几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的抑菌活性、溶血性和抗氧化能力。【结果】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rHs-BD1在电泳凝胶约58.1 kDa处出现特异性条带,其分子量大小与预测值相符。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rHs-BD1可与Anti-6×His Tag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Hs-BD1基因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经纯化的重组蛋白rHs-BD1含量为400.0μg/mL。对已纯化的重组蛋白rHs-BD1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其对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HPG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HPN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40.00μg/mL,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YLG1、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s shigelloides)DAL1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FCH1的MIC为20.00μg/mL,表明重组蛋白rHs-BD1对一些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20.0、40.0、60.0和80.0μg/mL重组蛋白rHs-BD1对新鲜黄沙鳖血细胞的溶血率分别为1.5%、2.7%、3.3%和4.2%,20.0、40.0、80.0和120.0μg/mL重组蛋白rHs-BD1对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2.6%、5.2%、11.6%和17.0%。【结论】经原核表达获得的Hs-BD1重组蛋白rHs-BD1具有一定的广谱抗菌活性和抗氧化能力,且溶血作用较弱,对黄沙鳖机体毒副作用较低,可用于新型黄沙鳖抗菌药物开发。
    • 管翠翠; 邱礽; 李洁琼; 蒋长军; 姚伦广
    • 摘要: β-防御素是鱼类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杆状表达系统表达大口黑鲈β-防御素,研究其具有高效、广谱的不同于抗生素的独特抗菌的能力。研究通过序列分析,发现大口黑鲈β-防御素(MSBdefe)与其他物种β-防御素具有相似的特征,都包含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将MSBdefe基因进行昆虫密码子优化合成后,克隆至穿梭载体pYBDM-IM质粒中,构建成为重组质粒MSBdefe-pYBDM-IM,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MultiBac/rSW106/asd-/inv+,阳性重组菌株MSBdefe-pYBDM-IM-Am直接用于Sf9细胞的感染,获得重组杆状病毒AV-MSBdefe。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AV-MSBdefe感染Sf9细胞后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成功获得MSBdefe重组蛋白。通过对淡水鱼类最常见的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分析,结果显示当MSBdefe重组蛋白的终浓度为30μg/mL时,抑菌效率为83.00%,并随着蛋白稀释2倍、4倍后,即终浓度为15和7.5μg/mL时,抑菌效果逐渐减弱,抑菌效率分别为54.33%和33.67%,进而验证了大口黑鲈β-防御素能够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且随着蛋白浓度的降低抑制能力下降。这些结果为利用昆虫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鱼类β-防御素奠定了基础,以期为开发能够替代或部分替代抗生素的天然抗菌剂提供良好的候选者和技术途径。
    • 况睿; 周建成; 刘小玲; 苏建国; 袁改玲
    • 摘要: 为了探究草鱼防御素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通过Clustal Omega多序列比对和I-TASSER二级结构预测,发现草鱼β-防御素1(Ctenopharyngodon idellaβ-defensin 1,CiBD1)是一类具有两亲性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阳离子肽,其结构在硬骨鱼类中高度保守;通过构建pET-32a-CiBD1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后经过Ni2+亲和层析法纯化和肠激酶酶切获得CiBD1重组蛋白,通过CFU平板法验证了CiBD1的抑菌活性,当蛋白浓度达到200μg/mL时,对革兰氏阴性菌(G+)及革兰氏阳性菌(G–)都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趋化实验表明CiBD1在50 ng/mL时对草鱼原代白细胞趋化活性最佳;通过个体实验探究了CiBD1重组蛋白对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发现添加CiBD1佐剂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单独疫苗组,且该组IgM和MHCⅡ转录水平及血清中补体3(C3)和溶菌酶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CiBD1重组蛋白在细菌抗感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水产养殖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刘陶林; 张宜宸; 何季竺; 罗陵琳; 张含煜; 刘志平; 田丽红
    • 摘要: 为研究狐β-防御素(vBDs)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采集健康蓝狐和赤狐的气管、肠淋巴结、肺脏、肝脏、肾脏、脾脏、十二指肠、回肠、睾丸以及附睾10种组织,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10种β防御素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对蓝狐vBD1、vBD2组织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vBDs基因在狐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vBD1和vBD2在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稳定表达,vBD3、vBD 108和vBD 122于睾丸和附睾组织中稳定表达.蓝狐vBD1 mRNA在肾脏和肝脏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vBD2(P<0.0001),vBD1和vBD2 mRNA在肾脏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肝脏中的表达量(P<0.01和P<0.0001).各β-防御素在特定组织中的稳定表达提示其不仅在抵御外界微生物感染中发挥作用,在其他生理活动中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耿红娟; 袁洋; 尼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化学合成肽修饰钛种植体表面的抗菌效果.方法 利用源于人类β防御素3(hBD3)的一个片段(hBD3-1)与肽TBP-1化学结合,形成合成肽TBP-1-hBD3-1.Peptide Calculator软件分析合成肽的基本性质;标准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TBP-1-hBD3-1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微量滴定法检测生物膜对照组和生物膜实验组光密度(OD600)值差异;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检测TBP-1-hBD3-1修饰在钛种植体表面的黏附、活性情况.结果 TBP-1-hBD3-1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及亲水性,并有疏水性基团,带有一定的正电荷数(4+).TBP-1-hBD3-1对P.gingivalis的MIC值和MBC值分别为400 mg/L和1000 mg/L.生物膜实验组较生物膜对照组OD600值降低(P<0.05).CLSM结果表明,被AMC标记成蓝色的TBP-1-hBD3-1能够牢固地黏附于钛样本表面.结论 合成肽TBP-1-hBD3-1能够修饰在钛样本表面并发挥抗菌和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
    • 冯苗苗; 王晓梅; 李转转; 顾晨刊; 陈成勋
    • 摘要: 给体质量(63.84±5.91)g的革胡子鲶(Clarias garepanius)腹腔注射0.2 mL浓度为4×108 CFU/mL的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后3 h、6 h、12 h、24 h、36 h、48 h、72 h和96 h时,感染组和对照组各取鱼15尾,用200 mg/L的MS-222麻醉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前后β-防御素基因在革胡子鲶脾脏、肾脏、头肾、鳃、肠道和皮肤中的表达.结果显示:β-防御素基因在健康革胡子鲶体内(对照组)上述6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脾脏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余5种组织(P<0.05).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后3~96h,6种组织中β-防御素基因的时序表达谱不同.攻菌3h头肾、皮肤和鳃中该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高于对照组以及感染后的其他各时间点,分别为对照组的6.48倍、3.86倍和1.80倍(P<0.05);脾脏在24 h表达量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2.76倍(P<0.05);肾脏和肠道也在3 h表达量最大,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组织间比较得出:在感染后3 h和6 h,脾脏和头肾间β-防御素基因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但头肾和脾脏的表达量分别在3 h和6 h显著高于其余4种组织,之后各感染时间点均是脾脏的表达量最高,且在24h差异最大(P<0.05).上述结果说明:检测的6种组织都参与革胡子鲶对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但在感染早期(3 h和6 h)头肾和脾脏防御作用较强,之后脾脏在病原菌侵染中起更为重要的防御作用.
    • 王莎莎; 吕星星; 赵震; 陶妍; 谢晶; 钱韻芳
    • 摘要: β-防御素是斑点叉尾细Ietalurus punetaus抵御病原微生物侵染的首要蛋白质免疫因子,其一级结构包含氨基端24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和羧基端43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该成熟肽赋予β-防御素的生物学活性.文中首次构建了产斑点叉尾鮰β-防御素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重组菌株,实现了基于真核表达的斑点叉尾鮰β-防御素的生物合成.首先通过RT-PCR从斑点叉尾鮰皮肤中分离β-防御素成熟肽基因“PBD”,将其与表达载体pPICZαA连接并转入毕赤酵母X-33后,获得重组毕赤酵母菌株;经含1 000 μtg/mL博来霉素的培养基筛选,获得高拷贝重组菌株.以BMM培养基(无氨基氮源培养基)替代BMMY培养基(含氨基氮源培养基),对重组菌株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其产斑点叉尾鮰p-防御素的最适条件为:28°C、250 r/rmin、1.0%甲醇诱导表达96 h.重组菌株产物经镍离子亲和层析获得分子量为5.98 kDa的纯化蛋白,基于MALDI-TOF-TOF的质谱分析证明该纯化蛋白为重组IPBD.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重组IPBD对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以及革兰氏阴性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抑菌率分别为69.6%、71.6%和65.8%.本研究为鱼类来源天然小分子抗菌肽的开发提供了可参考的重组DNA技术.
    • 孙健; 高敏
    • 摘要: 选用不同浓度的丁酸钠对体外培养的IPEC-J2进行刺激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从mRNA水平分别研究不同浓度丁酸钠刺激猪小肠上皮细胞后pBD1、pBD2、pBD3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以期研究丁酸钠对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β-防御素(pBD)表达的调节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丁酸钠对pBD1、pBD2、pBD3基因调控作用存在差异,丁酸钠对pBD3基因调控最为显著,不同浓度丁酸钠均能上调pBD3 mRNA的表达,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