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脑萎缩

小脑萎缩

小脑萎缩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628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双足与保健、江苏卫生保健、黑龙江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九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二届全国功能神经外科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等;小脑萎缩的相关文献由442位作者贡献,包括高肇昌、侯辉光、刘爽等。

小脑萎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2 占比:10.5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27%

专利文献>

论文:1628 占比:89.21%

总计:1825篇

小脑萎缩—发文趋势图

小脑萎缩

-研究学者

  • 高肇昌
  • 侯辉光
  • 刘爽
  • 尹丰
  • 张瑾
  • 彭丹涛
  • 李志超
  • 李明
  • 段晓慧
  • 王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董芳
    • 摘要: 准确来说,小脑萎缩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神经影像学表现,其共同特征是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小脑的容积减小,脑沟增宽。导致小脑萎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衰老、代谢障碍、内分泌机能减退、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血流量减少,致使正常机能活动所需的能量减少;另一个因素是由于老年人动脉血含氧量低,脑细胞相对缺氧,进而引起脑细胞合成各种酶和神经传导递质的减少。
    • 摘要: 现在小脑萎缩都是因为高血压引起的,许多人有误解,认为是小脑萎缩引起高血压,其实非也,而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小脑萎缩
    • 田茂强; 陈晓曦; 李磊; 郎长会; 李娟; 陈静; 余小华; 束晓梅
    • 摘要: 患儿男,5岁,因进行性智力运动功能倒退2.5年就诊。早期以运动功能倒退为主要表现。早期头颅MRI及家系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无异常。4岁9月龄后出现认知功能倒退,头颅MRI提示小脑萎缩。重分析基因测序结果发现患儿存在HEX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NM;00520,c.784C>T(p.His262Tyr),c.1412C>T(p.Pro471Leu)],酶学活力检测结果提示患儿该基因编码β-氨基己糖苷酶水平显著下降。该患儿被确诊为青少年型Tay-Sachs病(Tay-Sachs disease,TSD)。TSD临床异质性强,小脑萎缩可能是青少年型TSD患儿诊断的重要线索。同时,根据病情演变适时进行二次基因数据分析可能提高全外显子测序的阳性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 (6):699-704]
    • 林康; 王共强; 马心锋
    • 摘要: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4岁。因“渐进性头晕、行走不稳、言语欠清近3年”入院。患者2019年夏季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头晕与体位变化有关,起立后明显,严重时不能行走,移步即晕,先后就诊多家医院,考虑“多系统萎缩、共济失调”等,予以“中药、盐酸米多君”等口服,症状改善不明显。2020年夏季出现行走不稳,同时自觉双手很难完成精细动作,症状逐渐加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就诊他院诊断“共济失调”.
    • 蒋凯丽; 朱泽宇; 钟平; 曹立; 田沃土
    • 摘要: 本文报告2例由SPG7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性痉挛性截瘫7型(spastic paraplegia,SPG7)病例。2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表现为成年起病的进行性加重的痉挛性步态、构音障碍及共济失调。此外,家系1先证者合并有二便功能障碍。家系2先证者还伴有癫痫发作,其辅助检查提示小脑轻度萎缩,并伴有部分感觉神经受损和肌肉的神经源性损害。全外显子测序提示二人均由SPG7复合杂合突变所致。目前,本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了本病的基因型和表型特点,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李宝广; 吴文娟; 刘学芳; 王丽辉; 王薇
    • 摘要: 目的 探讨TBC1D24基因突变致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TBC1D24基因突变致癫痫及发作性共济失调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采用高通量二代测序及Sanger验证技术进行基因检查。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致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主要表现为癫痫,肌阵挛,发作性共济失调,耳聋。使用奥卡西平治疗肌阵挛无加重,肌阵挛同期视频脑电图(VEEG)未见明显锁时关系的放电。头颅影像学表现为进行性小脑萎缩伴异常信号。基因检测提示:TBC1D24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两个等位基因突变均为可能致病性突变。结论①TBC1D24基因应作为儿童癫痫、发作性共济失调、耳聋等表现的候选筛查基因之一;②TBC1D24基因突变所致肌阵挛可能为皮质下肌阵挛。
    • 范玉斌
    • 摘要: 教师节。张桂梅被检查出17种疾病,包括4种肿瘤,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她的身体因长年的操劳而透支,也顾不上医治。然而就在健康已经岌岌可危的时候,她想得最多的还是——"我会好好活着,陪着你们。"张桂梅校长的心里,装着的总是学生。但现在,该轮到她自己成为被关心的人了。谁是张桂梅?
    • 张忠胜; 石喆
    • 摘要: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可累及机体多系统.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耳聋、皮质盲及认知功能下降等.MELAS呈卒中样发作,临床易误诊为脑梗死及脑炎,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该文报道1例33岁女性MELAS患者,其以突发头痛、视物不清为首发症状,伴有不完全感觉性失语、听力下降、不能耐受疲劳,急诊颅脑CT显示双侧小脑半球萎缩,入院后经外周血基因检查明确MELAS诊断,予辅酶Q10胶囊、艾地苯醌及维生素E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该病例提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MELAS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避免漏诊或误诊.
    • 张麟伟; 吕朴; 张向飞; 彭丹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ANO10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0型(SCAR10)1例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2018-2020年收集的30个已排除Friedreich共济失调及继发性共济失调的拟诊为隐性遗传共济失调家系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结合一代测序对患者及家系成员进行突变位点验证,应用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对收集的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科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 发现1例ANO10基因突变所致的40岁男性SCAR10患者.该患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走路不稳、构音障碍并伴有轻度认知功能减退,外周血辅酶Q10水平减低(0.76 μg/ml),头颅磁共振平扫可见小脑明显萎缩.全外显子测序发现该患者ANO10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1219-2A>C、c.1163-2A>G,均为新突变,一代测序家系验证结果显示2个突变分别来自其表型正常的父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2个剪切区突变均有致病性.结论 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发现了1例ANO10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的SCAR10患者,该病在中国罕见,常以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多伴有认知功能减退,影像学检查可见明显的小脑萎缩.
    • 刘博文; 唐璐; 王丽; 刘长英; 周莉
    • 摘要: 小脑萎缩病位在督脉,其病因主要为督脉受损与不充。临床治疗本病时,不可概以痿证论治,应酌情使用风药,发挥风药在外感风热致痿、风湿致痿、郁火内生致痿、肝郁化火致痿以及清阳不升、督脉失充致痿中的治疗作用。另外,需要注意本病病程较长,需长期服药。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稳定病情、改善症状具有良好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