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家庭保障

家庭保障

家庭保障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1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财政、金融、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6852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中国民政、决策探索、内蒙古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首届全国老年文化高峰论坛、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制度创新与新农村建设)等;家庭保障的相关文献由244位作者贡献,包括唐钧、王政武、赖吉盛等。

家庭保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 占比:0.7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6852 占比:99.21%

总计:27066篇

家庭保障—发文趋势图

家庭保障

-研究学者

  • 唐钧
  • 王政武
  • 赖吉盛
  • 冼青华
  • 刘振杰
  • 张秉福
  • 张薇
  • 方铎
  • 朱国龙
  • 李迎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树茁; 张丹
    • 摘要: 降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风险是实现农村老年家庭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采用安徽农村老年人福利状况的调查数据,考察养老风险感知的总体水平和结构特征,分析传统家庭保障、社会网络保障和社区保障环境对养老风险感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养老风险感知的总体水平较低,分为生存型风险感知和情感型风险感知两个子维度,老年人对于生存型风险的感知水平高于情感型风险;在传统家庭保障因素中,子代提供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均能有效降低养老风险感知;在社会网络保障因素中,亲戚支持网络能显著降低养老风险感知;在社区保障环境因素中,国家级贫困村和有村级正式养老机构会显著提高养老风险感知,而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对于养老风险感知的影响并不显著.
    • 崔红志
    • 摘要: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针对农村人口社会保障的制度体系,未来的重点则是如何完善这一体系。本文试图依据社会保障的相关理论、宏观数据和实地调研材料,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行展望,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措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进程(一)制度体系基本健全在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中,农民的生活保障主要依赖于以土地为基本手段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庭保障.
    • 王海漪
    • 摘要: 隔代照料与子代行孝作为家庭保障的不同体现,同时承载家庭"育幼"和"养老"功能.已有研究对隔代照料"外部效应"探讨很充分,但隔代照料涉及老年人、年轻父母和孙辈三代人,其如何影响家庭内部代际关系,进而影响家庭保障内涵,已有研究未做深入探讨.本文从家庭内部代际关系出发,基于费孝通先生"抚养-赡养"模型和平衡互惠机制建立"二重反馈机制"模型,基于多维支持视角探索隔代照料与子代对父母的多样化支持的互动关系.通过对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发现隔代照料会同时促进子代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和照料支持,一定程度上弥补隔代照料带给老年人的福祉损失,支持"二重反馈机制",扩展家庭保障的内涵与功能.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子代在不同生命周期对父母的代际支持存在差异.子代处于抚育期,隔代照料会同时促进子代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和照料支持.子代处于抚育赡养期,隔代照料会促进子代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而不会促进照料支持.子代处于赡养期,隔代照料会促进子代对老年父母的照料支持,而不会增加经济支持.最后,进一步对已经发生隔代照料的群体进行子代多维支持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见面次数、子代户籍类型、代际关系和子代教育程度均会影响子代提供支持的类型.
    • 王锴
    • 摘要: 家庭保障制度研究可以分为"由家庭保障"和"向家庭保障"两条研究路径,前者表示以家庭为主体向家庭成员提供保障,后者表示国家向家庭提供保障.基于制度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两种研究范式,提出家庭保障研究的基本叙事框架,就"由家庭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变迁、功能与危机、"向家庭保障"制度的体制与结构、设计与演化四个主题梳理了中国当代家庭保障制度研究,同时提出包含个人、家庭和国家多元主体的统合家庭保障制度研究路径,进一步厘清家庭保障制度概念,在研究范式上寻求交叉点,在研究方法上体现跨学科和多样性.
    • 罗谷萌; 廖艳嫔; 钟晨
    • 摘要: 在我国的民事立法思维中,家庭的意义几乎完全被个体自由理念所掩埋与异化,少有法律涉及到对家庭的探讨,当前《民法典》中对家庭的探讨仅见于两户制度的规定,两户制度过分强调户而忽视了家,过分强调经济功能而忽视身份功能,没有起到应有的家庭保障作用.然而,强调家的概念并不意味着要单独规定家庭的民事主体地位,而是仅需在现有两户制度的基础上,增强其私法性质;同时加强对家庭内部共同生活的规制,重视家庭成员的抚养义务,保护家庭中的弱势群体.
    • 唐玉萍
    • 摘要: 目前女性仍是中国家庭中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女性在承担家务劳动的同时又想充分参与社会生产是十分困难的,她们要在完成家务劳动和参与社会生产之间寻找平衡点,而其做出的选择大多是基于家庭分工优化的考虑。女性部分甚或全部劳动力回归家庭,形成家庭内就业,但因家庭内就业没有被划入就业范畴,她们无法得到等同于社会就业的法律和制度上的认可和保障,限制了女性的生存和发展。国家应正视女性家庭内就业的客观存在,同时从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为选择家庭内就业的女性的自由发展建立保障,以实现女性真正的解放。
    • 王锴
    • 摘要: 家庭保障制度研究可以分为“由家庭保障”和“向家庭保障”两条研究路径,前者表示以家庭为主体向家庭成员提供保障,后者表示国家向家庭提供保障。基于制度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两种研究范式,提出家庭保障研究的基本叙事框架,就“由家庭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变迁、功能与危机、“向家庭保障”制度的体制与结构、设计与演化四个主题梳理了中国当代家庭保障制度研究,同时提出包含个人、家庭和国家多元主体的统合家庭保障制度研究路径,进一步厘清家庭保障制度概念,在研究范式上寻求交叉点,在研究方法上体现跨学科和多样性。
    • 聂建亮; 樊荣
    • 摘要: 基于对11个省份1126名农村老人的抽样调查,文章探讨了家庭保障对农村老人养老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老人对养老风险的感知具有多维性和差异性,其中对身体失能风险的感知水平最高,然后是对陪伴缺失风险以及经济依赖风险的感知.回归结果显示,有无配偶对农村老人的养老风险感知影响不显著,但在有配偶的农村老人中,配偶的健康状况越好越能消减农村老人的身体失能风险感知,与配偶的亲密关系则可以消减农村老人的经济依赖以及陪伴缺失风险感知.儿子、女儿的绝对数量对农村老人养老风险感知的消减作用不明显,但外出务工经商的儿子占比越高,农村老人的养老风险感知水平越高.与子女数量不同,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可以明显消减农村老人各个维度的养老风险感知,与子女的关系则可以明显消减农村老人经济依赖、陪伴缺失方面的风险感知.另外,相对于单独居住,与子女等一起居住可以明显消减农村老人的经济依赖和陪伴缺失风险感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