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学术交往

学术交往

学术交往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专利文献428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现代哲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法学论坛等; 学术交往的相关文献由7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仲华、庄森、王川等。

学术交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15.25%

专利文献>

论文:428 占比:84.75%

总计:505篇

学术交往—发文趋势图

学术交往

-研究学者

  • 刘仲华
  • 庄森
  • 王川
  • 胡德海
  • 赵建永
  • 陈勇
  • 马仁杰
  • 黄伟
  • 黄国文
  • 一鸣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福建省计算机学会成立于1983年11月,省一级学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的成员,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计算机界的最高学术权威性的民间学术团体。福建省计算机学会自成立以来,已经历了八届理事会。第八届理事会目前有55个理事单位、78名理事、22名常务理事,下设6个工作委员会及2个专业委员会。福建省计算机学会的宗旨是:为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领域专业人士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提供服务;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科发展;开展计算机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开展计算机教育与普及活动;开展咨询服务,促进技术和产业应用一线的交流和结合;发现并推荐优秀计算机科技人才;扩大国际学术交往,促进与港澳台的学术交流。
    • 陈亮
    • 摘要: 大学教师的学术责任精神是内化于心的学术契约,是其在学术角色认同与学术活动中自生自发形成的"必然无知"的约定俗成的伦理规范约定,主要包括学术信念、学术气质、学术交往与学术自律四种责任精神.然而,当工具理性压倒价值理性成为现代性社会的宰制力量后,"什么知识最有用"成为大学教师从事学术研究的"目标",知识成了大学教师达致某种目的的工具,导致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精神陷入窘境.复燃凝聚教师共同体普遍共识的学术信念,养成良好学术习惯作用下的学术精神气质,搭建以理性交往为载体的学术交往共生机制,拓展以责任伦理为轴心的学术自我修复能力,应成为新时代培育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精神的核心要义.
    • 何彬
    • 摘要: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是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创建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间文学走向世界、提升国际学术彩响力的重要途径。中日民间文学学术交流史上,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87年改名中国民间丈艺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民研会)与日本“中国民话之会”(以下简称民话之会)的交流与合作尤其值得关注。中国民研会与H本民话之会在2070年代前后建立联系,并于2080年代实现中日民间文学代表团互访。可以说,中国民研会和日本民间文学界交流的第一步,是从民话之会开始笛。日本民话之会(1967-2011)是一个民间组织,“不仅仅是研究者们的集会,也面向普通民众大开门户”,其通过举办研究会、编辑出版会刊、组织学术代表团互访等方式吸引并团结会员,深化对中国民间文学的认识和研究,加强与中国民间文学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民研会与日本民话之会之间的交流与令作持续时间长、主题多样、形式新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中日民间文学界人员餉交流和学术交往提供了几乎是唯一的民间窗口和桥梁,其文化交流作用和窗口功能是无比重要的。因此,我们特别邀请旅日学者何彬教授担任主持人,组织本次特别策划,以中国民研会与日本民话之会的学术交流为主题,分上下两期来回顾和记录这一段特殊的学术史。本期刊载6篇文章。《我与中国民话之会》《中国民话之会简介》主要介绍民话之会的基本情况,《从中国民话之会起步》《东亚比较故事学》则从个人研究经历出发,回忆了民话之会对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彩响。《中国民话之会的后期洽动》《日本口承文艺学会代表团访华》以民话之会具体的学术活动和学术事件为例,呈现了中日学术交流史上丰富的内容和丰满的细节。
    • 刘守华
    • 摘要: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是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创建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间文学走向世界、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中日民间文学学术交流史上,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87年改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民研会),与日本“中国民话之会”(以下简称民话之会)的交流与合作尤其值得关注。中国民研会与日本民话之会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建立联系,并于20世纪80年代实现中日民间文学代表团互访。可以说,中国民研会和日本民间文学界交流的第一步,是从民话之会开始的。日本民话之会(1967—2011)是一个民间组织,“不仅仅是研究者们的集会,也面向普通民众大开门户”,其通过举办研究会、编辑出版会刊、组织学术代表团互访等方式吸引并团结会员,深化对中国民间文学的认识和研究,加强与中国民间文学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民研会与日本民话之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时间长、主题多样、形式新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中日民间文学界人员的交流和学术交往提供了几乎是唯一的民间窗口和桥梁,其文化交流作用和窗口功能是无比重要的。因此,我们特别邀请旅日学者何彬教授担任主持人,组织本次特别策划,以中国民研会与日本民话之会的学术交流为主题,分上下两期来回顾和记录这一段特殊的学术史。本期刊载4篇文章。刘守华、陈勤建和郑土有三位教授结合个人研究经历,回忆了中国民研会及相关学者与民话之会的学术交往与合作。《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代表团访日》作为史料收入。
    • 汪沛
    • 摘要: 编辑学术交往是编辑的基本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关涉编辑角色定位和身份认同,体现对话关系,遵循互动逻辑,指向主体间性。当下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交往呈现失语困境、刻板印象和技术焦虑的缺场表征。学术研究的开放性、研究范式的多样性和身份认同的迫切性是编辑学术交往出场的主要逻辑。编辑应强化学术交往的在场自觉,主动回归学术共同体和编辑出版共同体,将创新与应变作为编辑学术交往的逻辑起点,将求同与立异作为重要原则,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作为根本遵循,推动学术交往行稳致远。
    • 刘枫
    • 摘要: 与SSCI期刊相比,新闻传播类CSSCI期刊中书评较少。相关数据表明,新闻传播类CSSCI期刊书评栏目设置非常不固定,近年来更少,有些期刊甚至缺失;书评栏目所选书籍无法代表最新的学术成果;书评的表达多以正面表扬为主,缺乏批判意识。当前基于引用率而进行的学术期刊评价、学人的自我批评意识、高校的学术评价标准等,均成为制约学术期刊书评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交流方式,书评不可或缺,其对于养成积极的学术交往体系,形成正确的学术评价机制,打通多重学术交往空间,促进学术期刊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书评的健康发展,需要期刊、评价机构、各类数据库、学术群体以及高校共同努力,但是领先期刊的率先垂范意义和价值更大。
    • 余子侠
    • 摘要: 自1996年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打交道”以来,春秋已易二十五轮。有如诗圣杜工部《历历》诗所云:“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人教社教育编辑室的编辑人员对我学术研究的支持,以及我们之间日益深厚的事业情谊,既让我回味无穷,更激我漫步雄关继续奋进。
    • 摘要: 清华大学王中忱教授到东北师范大学进行学术交流2020年11月29日,应历史文化学院和东亚研究院邀请,清华大学日新书院院长王中忱教授来东北师范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尾崎秀实与‘中国农村派’”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主持。报告中,王中忱首先对尾崎秀实和“中国农村派”创建者陈翰笙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活动作了介绍,指出,尾崎秀实对中国农村社会的认识与他同“中国农村派”的学术交往有关,二者的观点既有联系又有差异。
    • 陈勇
    • 摘要: 钱穆与冯友兰都是20世纪中国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史学大师,一个是哲学巨擘.两人相识于北平,抗战时在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曾为同事.两人皆出生在甲午战败、割让台湾之年,其一生都与中国甲午战败以来的时代忧患相终始,故其治学富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时代担当精神.尤其是在日寇步步侵逼、大片国土沦丧、民族危机严重的抗战时期,他们旗识鲜明地祭起学术经世的旗识,其著述讲演,皆以中华文化民族意识为中心论旨,在激发当时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苏醒国魂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国难之时书生报国树立了典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