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567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7330篇;相关期刊218种,包括临床眼科杂志、实用防盲技术、眼科新进展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河北)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中西医结合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二届中医眼科学术年会暨山东省第十七次眼科学学术会议、山东省第十九次眼科学学术会议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相关文献由142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皙、许迅、付燕等。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9 占比:6.96%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7330 占比:92.90%

总计:7890篇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文趋势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研究学者

  • 张皙
  • 许迅
  • 付燕
  • 李云环
  • 王泓
  • 柯根杰
  • 王桂云
  • 黄旭东
  • 徐鑫彦
  • 谢安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卫文; 黄雄高; 符树宇; 刘亮; 陈又珍
    • 摘要: 目的探讨黄斑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术后黄斑下积液(SMF)发生的影响因素及SMF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黄斑脱离型RRD患者80例(80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眼底病主任医师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根据患者术后1个月OCT检查是否发生SMF,将80例患者分为无SMF组(59眼)和SMF组(21眼)。收集两组患者裂孔定位、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血清总胆红素含量、NLR和BCVA的组内和组间差异,寻找SMF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无SMF组患者下方视网膜裂孔引起的RRD发生率低于SM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均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观察期(3个月)内未发生硅油填充下视网膜再脱离。术后1个月有6眼SMF自行吸收,剩余21眼仍存在SMF并且持续至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有6眼SMF较术后1个月加重。术后3个月,无SMF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含量高于术前,SMF组患者低于术前,无SMF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含量高于同时期SM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无SMF组和SMF组患者NLR均低于术前,无SMF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NLR均高于同时期SM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MF组患者术后3个月BCVA较同时间点无SMF组差,各组内患者术后3个月BCVA均好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方视网膜裂孔是术后SMF发生的危险因素(OR=4.510,P=0.044);术后3个月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和NLR是术后SMF发生的保护因素(OR=0.706,P=0.010;OR=0.304,P=0.040)。结论下方视网膜裂孔、术后3个月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和NLR是术后SMF发生的影响因素,SMF与氧化应激和炎症有关,SMF对视力的早期恢复是不利的。
    • 张鹏飞; 付炜义; 侯银芬; 曹笑; 梅立新
    • 摘要: 目的观察并比较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行巩膜扣带手术前后屈光参数的变化,评估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32例(32只眼)RRD患者行巩膜扣带术。了解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BCVA、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变化情况,评估BCVA、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眼轴长度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后1周、1个月BCVA、角膜水平曲率、角膜垂直曲率、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有差异(P<0.05)。手术后1周、1个月BCVA分别与治疗前BCVA成正相关(r=0.685,P=0.000;r=0.395,P=0.025)。结论RRD患者行巩膜扣带手术后,BCVA和屈光参数均有变化。术前BCVA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
    • 向楚琪; 李凡; 向武; 黄绍玢; 江志豪; 骞元婕; 魏雁涛; 吕林
    • 摘要: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21年6月中山眼科中心收治的9例(9只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疗效,随访(4.96±4.78)个月。结果:患者年龄(30.44±20.11)岁,屈光手术至发病时间(32.10±17.80)个月。4例(44.4%)马蹄形裂孔,1例(11.1%)萎缩性裂孔,4例(44.4%)巨大裂孔;9眼裂孔均位于赤道部前,除2眼(22.2%)为单个巨大裂孔,1眼(11.1%)单个马蹄孔,余6眼(66.7%)均有视网膜周边变性区存在;视网膜脱离范围(3.0±1.12)个象限,8例累及黄斑;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级以上4眼。视网膜初始复位率为77.8%,最终视网膜复位率100%。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优于术前(P<0.05)。随访期间,2例硅油填充眼发生并发性白内障,4眼发生术后早期高眼压。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存在的视网膜变性或术后玻璃体牵引的存在可能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危险因素。
    • 潘毅溢; 谢倩; 曹菲; 夏艳竹
    • 摘要: 目的探讨显微镜裂隙系统下接触广角镜辅助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辽宁省沈阳市兴齐眼科医院收治的86例RR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巩膜扣带术治疗,试验组行显微镜裂隙系统下接触广角镜辅助巩膜扣带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与手术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巩膜扣带术相比,显微镜裂隙系统下接触广角镜辅助巩膜扣带术治疗RRD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手术成功率更高。
    • 文勇; 王展峰
    • 摘要: 目的研究巩膜外加压术治疗老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均为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432例(464眼),均采用巩膜外加压术,观察组216例(232眼)接受局部角膜缘基底结膜切口术,对照组216例(232眼)接受角膜缘球结膜切口术。比较2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状况及视力恢复状况,并对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的首次复位成功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视力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具有以下临床特征患者的视力改善率低于其他患者:病程7 d以上、术前视力低于0.4、视网膜脱离范围2象限及以上、累及黄斑(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视力是影响术后视力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孔源性视网膜脱落的患者,采用巩膜外加压术有利于降低患者围术期损伤,可高效封闭裂孔、改善视网膜复位与视力恢复的效果。影响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术前视力状况,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治。
    • 王伯阳; 王颖
    • 摘要: 目的探讨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眼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以及黄斑中央凹区、内环区鼻侧及内环区颞侧厚度变化情况、复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均比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黄斑中央凹区、内环区鼻侧及内环区颞侧厚度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视网膜复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眼压和视力。
    • 牛科; 于广委; 吕永斌; 王东林
    • 摘要: 目的:观察硅油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临床自身对照研究。2020年1~7月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硅油填充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3例(33眼)纳入研究。术后观察视力及视网膜复位情况,分别测量硅油填充术后3天、1、2、3个月及硅油取出术后1、2、3个月的RNFL厚度。结果:术后所有患眼视网膜均复位;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P 0.05)。结论:在视网膜复位稳定的情况下,尽量在术后2个月左右取出硅油,以避免引起RNFL的损伤,且硅油取出后RNFL变薄不可逆转。
    • 赵鲁新; 祝伟
    • 摘要: 文章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观察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和巩膜扣带手术两种方式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本研究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确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连续病例192例207眼,年龄43—66岁,男性102例、女性90例,有晶体眼186例,累及黄斑脱离的86例,合并高度近视的24例,多孔(2~6个)的97例,分为A组(玻璃体手术组)和B组(巩膜扣带手术组)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眼的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术后3个月共有120眼(98.36%)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2眼存在视网膜浅脱离;B组术后3个月共有81眼(95.29%)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4眼存在视网膜浅脱离。所有患者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54眼(44.3%)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使用降眼压药物1周后恢复正常;36眼(29.5%)术后出现前房房水闪辉。文章认为玻璃体手术和巩膜扣带手术两种方式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能够有效促进视网膜裂孔的闭合以及视网膜的复位。
    • 翟晶; 陈淼; 方伟
    • 摘要: 目的观察累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术后外层视网膜结构的恢复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诊断为累及黄斑区的RRD并经手术成功复位患者84例(84眼),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观察术后12个月时黄斑区视网膜椭圆体区和外界膜结构的恢复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黄斑区视网膜椭圆体区和外界膜结构的恢复与黄斑区脱离时间、RRD范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程度、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脱离、内层视网膜病变、手术方式、玻璃体腔有无硅油填充、有无人工晶状体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84例患者椭圆体区完整恢复39例(46.43%),外界膜完整恢复34例(40.48%)。单因素分析显示,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内层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腔硅油填充与椭圆体区完整恢复均有关(均P<0.05),黄斑区脱离时间、RRD范围、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内层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腔硅油填充与外界膜完整恢复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后巩膜葡萄肿、内层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腔硅油填充均是影响RRD术后椭圆体区和外界膜完整恢复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累及黄斑区的RRD患者,存在后巩膜葡萄肿、内层视网膜病变及玻璃体腔硅油填充可能是其复位手术后椭圆体区和外界膜结构恢复欠佳的危险因素。
    • 龚学春; 武志峰
    • 摘要: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PVR)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及其术后产生的严重并发症。PVR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涉及多种视网膜细胞的活化及过度增殖。目前,PVR的治疗方法单一,手术是PVR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手术并不能预防和阻止眼内细胞过度增殖,因此迫切需要探索不同的治疗方法。本文就不同视网膜细胞在PVR进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动物模型的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探索各种不同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