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94668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现代临床护理、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河北)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中西医结合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二届中医眼科学术年会暨山东省第十七次眼科学学术会议等;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相关文献由497位作者贡献,包括梁皓、谭少健、解江冰等。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94668 占比:99.97%

总计:594825篇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发文趋势图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研究学者

  • 梁皓
  • 谭少健
  • 解江冰
  • 冯振宇
  • 王曌
  • 郭淑艳
  • 李伟均
  • 李霞
  • 刘菲
  • 廖秀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彤; 李富强; 窦莹; 张辉
    • 摘要: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广泛开展,白内障手术从复明手术进入到屈光手术时代,与人工晶状体设计不断改进、功能不断完善、技术不断更新密不可分,近些年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使白内障患者术后拥有了更好的远中近距离视力和视觉质量,进而满足了患者的生活、工作需要。本文针对在临床运用的几种主要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从设计原理、优势、不足之处、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以及离焦曲线进行综述,了解各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特性,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人工晶状体个性化选择,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 杨静; 陈海波; 曾明兵; 杨军
    • 摘要: 目的:分析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客观视觉质量检查误差。方法:选取2019-01/2020-06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白内障患者116例18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焦组(61例96眼)植入Aspira-aA,多焦组(55例84眼)植入LS-313 MF30。术后3mo检查患者裸眼远视力(UC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裸眼中视力(UCIVA)和裸眼近视力(UCNVA),采用Itrace视觉质量分析仪进行客观视觉质量检查,分析指标包括:全眼高阶像差(HOAt)、眼内高阶像差(HOAi)、角膜高阶像差(HOAc)、球差、彗差、三叶草差、斯特列尔比(SR)、调制传递函数平均高度(MTF AvgHeight)和晶状体失调指数(DLI)。结果:术后3mo,两组UCDVA及BCDVA比较无差异(t=-0.789、-0.815,均P>0.05);多焦组的UCIVA和UCNVA明显优于单焦组,比较均有差异(t=1.971、3.215,均P0.05)。多焦组的HOAt、HOAi、彗差和三叶草差明显高于单焦组,比较均有差异(t=-2.518、-2.926、-2.859、-3.128,均P<0.05)。多焦组的SR、MTF AvgHeight和DLI明显低于单焦组,比较均有差异(t=2.8537、2.014、3.292,均P<0.05)。视网膜E字视标图、MTF和点扩散函数(PSF)曲线均显示,多焦组术后眼内和全眼像差显著增加,视网膜点阵(RSD)图显示,附加+3D球镜后,彗差和三叶草差明显增加。结论: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越的远中近视力,Itrace视觉质量分析仪对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像差测量分析可能存在误差,人工晶状体的设计本身可能会导致术后像差的增加和客观视觉质量的降低。
    • 蒋元丰; 田芳; 步绍翀; 张红
    • 摘要: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RT 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并与非散光矫正型多焦点IOL(ReSTOR IOL)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ART IOL植入术的患者39例50眼和联合ReSTOR IOL植入术的患者32例41眼,分别作为ART组和ReSTOR组。对比2个组患眼术后3个月时的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中视力(UIVA)、裸眼近视力(UNVA)、最佳矫正远视力(CDVA)、显然验光、离焦曲线、对比敏感度(CS)、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二维斯特列尔比(SR)、客观散射指数、不同对比度下OQAS值(OV 100%、OV 20%、OV 9%)、总像差、总低阶像差、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和三叶草像差。结果术后3个月,ART组和ReSTOR组的UDVA分别为(0.07±0.09)LogMAR和(0.09±0.12)LogMAR,CDVA分别为(-0.01±0.07)LogMAR和(-0.01±0.07)LogMAR,UIVA分别为(0.23±0.11)LogMAR和(0.22±0.13)LogMAR,UNVA分别为(0.11±0.15)LogMAR和(0.06±0.11)LogMAR。ReSTOR组的UNVA略优于A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5,P=0.040)。ART组和ReSTOR组的平均焦点深度分别为(4.12±0.79)D和(4.24±0.95)D。ART组术后残余散光为(0.32±0.31)D,较术前角膜散光的(1.27±0.40)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09,P<0.001)。ART组在明视6、12和18 c/d,明视眩光12和18 c/d,以及暗视3、6和12 c/d空间频率时的CS值略低于ReSTO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不具有临床意义。ART组的SR和OV 20%值分别为0.14±0.05和0.55±0.24,略低于ReSTOR组的0.17±0.06和0.66±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2,P=0.048;t=-2.557,P=0.043)。ART组在5 mm瞳孔直径下的总像差和彗差分别为0.88(0.59,1.13)μm和0.21(0.13,0.30)μm,高于ReSTOR组的0.58(0.47,0.74)μm和0.10(0.08,0.21)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73,P=0.038;Z=-2.101,P=0.036)。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ART IOL植入可以在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同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和主客观视觉质量,但暗光下或中低空间频率的解析能力略弱于ReSTOR IOL植入眼。
    • 谢娇; 胡志广; 燕涛
    • 摘要: 目的探讨术中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导航显微镜(蔡司RESCAN700,简称iOCT)在成熟期白内障摘除术中辅助人工晶状体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成熟期白内障患者156例(156只眼),所有患者均使用iOCT在白内障超声乳化结束后观察黄斑区视网膜情况,根据观察结果黄斑区视网膜是否存在黄斑水肿、黄斑萎缩,黄斑前膜、黄斑裂孔、黄斑劈裂、黄斑异常高反光等,将无异常患者分为A组,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有异常患者分为B组,术中植入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远近视力的差异性;比较iOCT检查结果与术后黄斑OCT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1)A组患者术后3 d的远视力(0.19±0.12)、近视力(0.25±0.13)和术后30 d的远视力(0.18±0.11)、近视力(0.24±0.12)均优于B组3 d远视力(0.70±0.30)、近视力(0.70±0.16)和术后30 d的远视力(0.68±0.30)、近视力(0.69±0.14)(P<0.001);(2)156位患者在iOCT实时观察黄斑形态与术后黄斑OCT结果对比,iOCT检测出异常者44只眼,检出率为28.21%,术后黄斑OCT检查异常患者48只眼,检出率为30.77%。两种检查方法进行χ^(2)检验,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iOCT在术中去除成熟的白内障后能实时清晰地观测黄斑形态,排除大部分视网膜疾病,一次性完成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提高多焦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满意率,降低不可预知风险。
    • 陈海威; 刘冬梅; 毕宏生; 李洋; 宋佳蔚
    • 摘要: 白内障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乃至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确切有效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复明性白内障手术逐渐过渡到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各种屈光性人工晶状体也应运而生,传统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ngle focus intraocular lens, SIOL)不再是患者的唯一选择,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MIOL)越来越被患者接受和认可。本文对现有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分类列举,简述不同类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多种特点及评估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的方法,以期为眼科医生提供参考。
    • 陈宁劭; 张煜; 刘春玲
    • 摘要: 目的:研究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Kappa角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白内障患者选择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时对于Kappa角大小的设置标准。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MIOL植入术患者90例(138眼),分析Kappa角在白内障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改变,Pearson相关分析Kappa角与眼球生物测量参数的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Kappa角的影响因素。结果:①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Kappa角均主要分布于角膜映光点颞侧,术后Kappa角向鼻侧移位;②白内障患者术前Kappa角大小为(0.237±0.134)mm,其大小与检查时瞳孔直径呈正相关(r=0.186,P<0.05),与前房深度、角膜曲率K1和K2呈负相关(r分别为-0.268、-0.279、-0.254,P均<0.05);③白内障患者术后Kappa角大小为(0.208±0.112)mm,与检查时瞳孔直径呈正相关(r=0.253,P<0.05)。④前房深度(b=-0.092,t=-3.679,P<0.001)及术前瞳孔直径(b=0.036,t=2.735,P=0.007)对术前Kappa角大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术前Kappa角大小对术后Kappa角大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b=0.491,t=8.608,P<0.001)。结论:术后Kappa角有减小趋势,其减小幅度与术前Kappa角大小呈正相关。术前Kappa角与前房深度呈负相关,故对于浅前房患者需慎重考虑MIOL植入。
    • 李朝辉; 徐文芹; 叶子
    • 摘要: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可以重建人眼全程视力、恢复双眼立体视觉、提升拟调节力并在一定范围校正角膜规则散光,完美地契合了当代人白内障摘除手术后的视觉需求.然而,MIOL亦有缺点,即使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条件下,也会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夜间眩光和光晕等视觉异常感受,部分视觉异常感受能够自发缓解,在此过程中神经适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阐述神经适应的概念、机制、中枢定位、神经适应的训练、MIOL植入的术前评估和术后视觉异常的相关处理,主要阐述神经适应在MIOL植入术后的重要作用,为正确认识MIOL植入术后并发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刘玥; 郑广瑛; 单玉琴; 陈涛
    • 摘要: 目的 评价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区域折射型多焦点IOL(LS-313 MF30)植入的62例(92只眼)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眼轴长度分为2个组,眼轴长度≥26 mm者纳入高度近视眼组,共29例(46只眼);眼轴长度<26 mm者纳入对照组,共33例(46只眼);其中高度近视眼组再分为2个亚组,眼轴长度≥30 mm的纳入超高度近视眼亚组,共12例(18只眼),其余的患者为单纯高度近视眼亚组,共17例(28只眼).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大于6个月,比较随访期末各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中距离视力和近视力及对比敏感度、阅读视力、阅读速度、视觉质量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学方法主要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检验等.结果 对照组与高度近视眼组、对照组与单纯高度近视眼亚组及超高度近视眼亚组间性别分布、年龄、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期内,对照组与高度近视眼组之间、对照组与单纯高度近视眼亚组、超高度近视眼亚组之间裸眼远、中、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高度近视眼亚组的视力相对较差,但在术后6个月裸眼远、中、近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仍分别达到0.07±0.11、0.34±0.08和0.20±0.09.术后随访期末,高度近视眼组空间频率为3、6、12、18周/度(cpd)的正常光照对比敏感度(对数值)为1.48±0.18、1.75±0.18、1.44±0.24、0.90±0.23,眩光对比敏感度为1.42±0.16、1.76±0.15、1.43±0.19、0.85±0.20,均低于对照组(正常光照1.66±0.18、1.88±0.14、1.54±0.18、1.06±0.18,眩光1.62±0.16、1.85±0.11、1.53±0.14、1.01±0.15),除正常光照12 cpd外,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高度近视眼亚组的对比敏感度最差(空间频率3、6、12、18 cpd,正常光照下分别为1.39±0.21、1.66±0.16、1.32±0.23、0.75±0.16,眩光下分别为1.31±0.13、1.64±0.12、1.31±0.18、0.73±0.15),均低于单纯高度近视眼亚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单纯高度近视眼亚组仅低空间频率(3 pcd)下的对比敏感度(正常光照下1.53±0.13,眩光1.50±0.1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超高度近视眼亚组阅读视力和阅读速度与单纯高度近视眼亚组及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显示高度近视眼2个亚组与对照组间白天及夜晚存在明显眩光和光晕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一例患者对调查的不良光学现象感到困扰.超高度近视眼亚组和单纯高度近视眼亚组脱镜率分别为11/12和15/17,对照组脱镜率为31/33,3组间脱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区域折射型多焦点IOL适用于合并高度近视眼的白内障患者,术后有良好的远、近视力;但对于眼轴长度大于30 mm的超高度近视眼患者,术后对比敏感度相对较差,应严格进行术前检查并选择手术适应证,审慎开展该手术.
    • 霍冬梅; 陈伟; 聂丹洁; 石帅
    • 摘要: 目的 分析白内障患者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远视觉质量不佳的原因.方法 收集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SBL-3)植入的白内障患者70例,术后随访半年.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记录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中距离视力、近视力.电脑验光,绘制离焦曲线.采用Itrace检查角膜地形图、术后视觉质量、人工晶状体居中性.结果 共70例患者95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有16例16只眼术后裸眼远视力≤0.6.7例患者人工晶状体视远区与角膜高屈光力区域(不对称散光)重合;7例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有偏差,原因为测量误差,预留误差等;2例患者人工晶状体居中性偏移,调位后头晕、视物不清改善.结论 远视觉质量不良的原因主要是视远区与角膜高屈光力区域重合、人工晶状体度数偏差、居中性偏移等.如角膜有高屈光力区域,则视远区应避免与其重合.人工晶状体度数选择预留在0~+0.25 D之间;可以选用两步法手术确定度数.术中或二次调位时通过映光点反射法确保居中.
    • 高婧; 常鲁; 姜鹏飞; 赵钦荥; 姜雅琴; 黄旭东; 何唯
    • 摘要: 目的:应用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 OQSAⅡ)测量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植入区域折射型和衍射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MIOL)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01/2020-01 在我院诊断为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MIOL植入术的患者38例44眼.根据植入MIOL的不同分为区域折射组(19例22眼)和衍射折射组(19例22眼).术后随访3mo,比较两组患者视力,OQASⅡ测量客观视觉质量,对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进行问卷调查,记录患者视近脱镜率、视觉干扰症状及满意度.结果:术后3mo,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 UCDVA)、裸眼中视力(UCIVA)及裸眼近视力( UCNVA)无差异( P>0.05),最佳矫正远视力( BCDVA)及该矫正状态下的中距离( BCIVA)和近距离视力( BCNVA)均无差异( P>0.05) .区域折射组和衍射折射组客观散射指数(OSI)分别是1.97± 1.10和2.07± 1.02( P=0.755) ,MTF cut off分别为31.89 ± 14.61和 33. 17 ± 9. 83c/deg ( P = 0. 734 ) .两组患者OV100%、OV20%、OV9%、主观视近脱镜率、视觉干扰症状及满意度比较均无差异(均P >0.05) .结论: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植入区域折射和衍射折射型MIOL术后均能够获得较好的远、中及近距离视力和视觉质量,OQASⅡ能够客观反映术后视觉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