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视功能

视功能

视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658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4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1037838篇;相关期刊507种,包括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河北)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中西医结合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二届中医眼科学术年会暨山东省第十七次眼科学学术会议、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五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等;视功能的相关文献由343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德正、王丽萍、王海燕等。

视功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4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37838 占比:99.87%

总计:1039208篇

视功能—发文趋势图

视功能

-研究学者

  • 吴德正
  • 王丽萍
  • 王海燕
  • 樊斐斐
  • 濮鸣亮
  • 苏君
  • 邱飞岳
  • 黄正衍
  • 刘晓玲
  • 张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敏; 李荣荣; 罗向霞; 王虹强; 王睿
    • 摘要: 目的:观察化瘀利水方治疗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术后患者视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6月在庆阳市中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视网膜脱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两组均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治疗组术后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及口服化瘀利水方,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分别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4周、24周的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电图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术后网膜下积液及硅油置入时间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周、4周及24周,视力均较术前有所改善;且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4周、24周时的最佳矫正视力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比较:暗、明适应ERG:治疗组a、b波振幅在术后4周、24周时与对照组同时段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术后不同时段a、b波振幅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网膜下积液吸收时间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吸收时间较对照组用时短。两组患者硅油置入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瘀利水方对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术后患者的视功能恢复治疗效果显著,配合中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视力,促进网膜下积液吸收,改善视网膜电图,进一步提高视觉质量。
    • 苏木珍; 苏燕媚; 陈敏
    •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T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根据TAO生存质量量表(TAO-QOL)统计患者视功能与社会心理功能中各项因素的评分,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TAO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AO吸烟者社会心理评分显著低于不吸烟者;第一眼位异常者视功能评分、社会心理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者;眼球运动异常者视功能评分显著低于正常者;甲状腺功能正常者视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甲亢、甲减者,且甲亢者显著高于甲减者;双眼上睑退缩者社会心理评分显著低于无上睑退缩者,且单眼上睑退缩者显著高于双眼上睑退缩者;未合并眼外肌炎与眼球突出者视功能评分、社会心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合并眼外肌炎与眼球突出者(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眼球运动异常、第一眼位异常、吸烟及双眼上睑退缩均为影响TAO患者视功能与社会心理功能的危险因素(OR=6.112、6.043、17.262、3.133、3.075、3.414、4.561、8.172,均P<0.05)。结论眼球运动异常、第一眼位异常、吸烟及双眼上睑退缩均为影响TAO患者视功能、社会心理功能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针对性实施相关措施以提高TAO患者的生活质量。
    • 李桥
    • 摘要: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同视机闪烁训练对恒定性外斜视患者术后视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21-03于我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136眼手术成功的恒定性外斜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给予围手术期同视机闪烁训练,将其分为A组(同视机闪烁训练)35例70眼,B组(无同视机闪烁训练)33例66眼。A组患者年龄为13~62(平均29.34±12.72)岁,男19例38眼,女16例32眼;B组患者年龄为17~56(平均30.12±8.75)岁,男13例26眼,女20例40眼。术后1mo对患者进行同视机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以及立体视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远近斜视度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1mo的同视机检查显示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以及立体视三级功能恢复率,A组分别为54%、54%、43%,B组分别为27%、27%、15%,两组比较均有差异(χ^(2)=5.117、5.117、6.280,均P12岁)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同视机闪烁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双眼视功能,提升手术的治疗效果。
    • 万茜茜; 刘贺婷; 许育新; 张青; 王家凤; 陶黎明
    • 摘要: 目的定量测量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球旋转角度,及其与视功能的关系,分析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确诊并手术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39例,同时收集门诊立体视正常的屈光不正患者35例,每个受试者均拍摄双眼正常瞳孔下眼底照相,并使用photoshop软件测算视盘黄斑中心凹夹角(DFA),比较间歇性外斜视组和正常组视盘黄斑夹角的差异,分析双眼眼底旋转之差与视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组及间歇性外斜视组左眼DFA均大于右眼(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DFA角度较正常人增大,观察眼底旋转有利于评估间歇性外斜视严重程度,指导手术方案的设计。
    • 于娇
    • 摘要: 目的比较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患儿双眼视功能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手术治疗,比较患儿手术前后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双眼视功能,以及斜视度差、立体视锐度差、融合功能差。结果患儿正位率高于手术前,欠矫率及过矫率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双眼视功能同时视(Ⅰ级)比例高于术前,近立体视、融合(Ⅱ级)、远立体视(Ⅲ级)比例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斜视度差、立体视锐度差、融合功能差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央、周边融合率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可提高患儿正位率,明显改善患儿双眼视功能、正位维持,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张鑫鑫; 刘橙; 范逢吉
    • 摘要: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和青少年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赤峰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14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和青少年,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57例,给予屈光矫正疗法、视觉刺激训练、遮盖疗法等综合疗法)和B组(57例,给予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矫正近立体视锐度、矫正辐辏范围、矫正分开范围,治疗前后矫正视力、P1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以及视觉敏感度。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矫正辐辏范围和矫正分开范围均大于A组,矫正近立体视锐度低于A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矫正视力,P100波的波幅,10%、25%、75%及100%空间频率视觉对比敏感度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100波的潜伏期均缩短,且B组短于A组(均P<0.05)。结论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视觉敏感度、融合视、立体视等视功能及弱视程度,提高患者视力,治疗效果显著。
    • 周红薇; 张金玲; 唐广贤; 张恒丽; 闫晓伟
    • 摘要: 目的评估滤过泡针刺分离对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的视觉指标的影响。方法连续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110例(110只眼)青光眼滤过手术患者在门诊随访中行滤过泡针刺分离治疗,记录滤过泡针刺分离治疗前后治疗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双眼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应用青光眼药物情况;应用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25(NEI VFQ-25)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并与治疗眼BCVA、双眼BCVA、治疗眼视野M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10例无功能性滤过泡患者行滤过泡针刺分离治疗后3个月,治疗眼眼压(15.54±2.68)mm Hg,较治疗前眼压(30.50±8.63)mm Hg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BCVA(0.40±0.31),较治疗前双眼BCVA(0.42±0.31)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眼视野MD(11.61±5.98)dB,较治疗前视野MD(11.77±6.06)dB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I VFQ-25总得分平均值为(70.09±18.08),显著高于治疗前的(69.67±1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I VFQ-25总得分平均值与双眼BCVA(r=0.603,P<0.05)、治疗眼BCVA(r=0.420,P<0.05)呈正相关,与视野MD值(r=0.945,P<0.05)呈负相关。结论青光眼滤过泡针刺分离治疗可显著降低眼压,改善患者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可用于滤过泡针刺分离治疗后患者的病情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反应青光眼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 林玺; 郭俊和; 黄育敏
    •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慢性进行性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渗漏和阻塞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根据DR有无新生血管形成常将疾病分为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两种类型,其中NPDR属于比较常[1]。在对NPDR的治疗上临床常用西药为降糖及口服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效果往往不佳[2]。NPDR属于中医“消渴目病”范畴,多因气阴两虚、目络瘀滞、肝脾亏虚所致[3];因此治疗上应以健脾养肝为主,辅以活血通络,以缓解症状及改善视功能。本文笔者应用自拟健脾养肝通络方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NPDR72例,总结如下。
    • 张建玲; 朴勇虎; 赵晓金; 丁相奇
    •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对白内障患者视力水平、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及角膜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97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组,对照组48例采用3.0 mm传统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观察组49例行同轴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观察两组视功能、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角膜内皮功能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裸眼远视力、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能减轻对角膜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改善角膜生物力学,提高术后视功能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刘潇逸(综述); 项毅帆; 杨扬帆; 林浩添(审校)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医疗领域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推进,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眼科医学方面尤为突出。婴幼儿处于视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发生的眼病往往会造成不可逆的视功能损伤,带来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然而,由于婴幼儿群体的特殊性以及小儿眼科医生的短缺,开展大规模小儿眼病筛查工作十分困难。最新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在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斜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以及视功能评估等领域已经得到相关应用,在多种婴幼儿眼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分期、治疗建议等方面都有令人瞩目的表现,有效解决了许多临床难点与痛点。但目前婴幼儿眼科人工智能仍然不如成年人眼科发展充分,亟须进一步的探索和研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