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复合胶凝材料

复合胶凝材料

复合胶凝材料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44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化学工业、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1215327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非金属矿、水泥工程、无机盐工业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高性能混凝土专题)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第二届“井冈山论坛”——固废在混凝土中的应用与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第六届年会暨第十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等;复合胶凝材料的相关文献由1164位作者贡献,包括阎培渝、孙振平、刘数华等。

复合胶凝材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7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15327 占比:99.98%

总计:1215553篇

复合胶凝材料—发文趋势图

复合胶凝材料

-研究学者

  • 阎培渝
  • 孙振平
  • 刘数华
  • 张耀君
  • 徐德龙
  • 王亚超
  • 陆文雄
  • 张世杰
  • 李圣
  • 王栋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安红芳; 付汝松; 陆跃贤; 孔德文; 罗双; 王琳; 吕方涛
    • 摘要: 通过恒温烘箱对磷石膏(PG)进行热处理,复掺灰钙粉、普通硅酸盐水泥、缓凝剂及减水剂制备磷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PGCM),研究热处理时间对PGCM的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折减系数、破坏形态、劈裂抗拉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GCM的劈裂抗拉强度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小,当热处理时间为90 min时,PGCM的劈裂抗拉强度最大达到1.68 MPa;轴心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折减系数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几乎都减小,PGCM的劈裂抗拉强度为轴心抗压强度的4.2%~9.2%;PGCM的破坏形态主要有中心开裂破坏、局部破坏和次要裂缝破坏;PGCM的劈裂抗拉应力-应变曲线先逐渐上升后呈直线下降。结合试验数据,得到PGCM的轴心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的换算关系以及劈裂抗拉应力-应变上升段曲线方程,拟合结果与试验数据较吻合。
    • 李溪
    • 摘要: 粉煤灰的超细粉磨能显著提升其活性,增大其胶凝材料利用率。实验对比研究了流化床粉煤灰(CFBFA)和煤粉炉粉煤灰(PCFA)超微粉磨前后的理化特性,并对其水泥复合胶凝试块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微粉化处理使粉煤灰的颗粒粒度和结晶化程度降低,从而提升了其物理活性和化学活性;粉煤灰超微粉提升了胶凝试块的抗压强度尤其是早期抗压强度,这主要是因为超微粉化处理使粉煤灰活性更早显现,且能填充孔隙,提升胶凝试块的密实度。
    • 倪彤元; 马文斌; 杨杨; 陈阁翰; 张睿泽
    • 摘要: 将湖、河淤泥焚烧后的残渣灰(淤泥焚烧灰,简称焚烧灰)在建材领域进行资源化处置,对比了焚烧灰与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探讨了养护龄期、焚烧灰掺量和水胶比对水泥-焚烧灰复合胶凝材料净浆硬化浆体(简称为硬化浆体)抗压强度的影响;对比了焚烧灰与粉煤灰对新拌砂浆流动性的影响,探讨了焚烧灰掺量对砂浆流动性的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硬化浆体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焚烧灰的28 d抗压强度活性指数达到83%,可作为部分替代硅酸盐水泥的胶凝材料使用;随着焚烧灰掺量的增加,含焚烧灰新拌砂浆的流动性显著下降,硬化浆体的抗压强度早期下降明显,但后期有所提高;当焚烧灰掺量为20%时,硬化浆体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水胶比越小,焚烧灰对硬化浆体抗压强度的影响越显著;焚烧灰的火山灰活性促进了复合胶凝材料后期的水化反应.
    • 赵正峰; 王笑风; 王国栋; 褚付克; 闫毅军; 王晔晔; 殷卫永
    • 摘要: 为促进工业废渣资源化循环利用,制备工业废渣复合再生胶凝材料(RC)及相应泡沫轻质土。利用松香树脂类、蛋白类两种发泡剂和表面活性剂经高速剪切混溶制备复合类发泡剂,通过不同发泡剂种类、搅拌转速和搅拌时间下的RC泡沫土流动度、湿密度和抗压强度优选最佳工艺,不同湿密度和龄期下抗压强度对比RC泡沫土和水泥泡沫土力学性能,干缩和冻融循环试验对比RC泡沫土和水泥泡沫土耐久性,借助XRD分析RC泡沫土成分。结果表明,复合类发泡剂融合了松香树脂类发泡剂稳定性好和蛋白类发泡剂发泡倍数高的优势,RC泡沫土制备过程最佳搅拌转速为200 r/min,搅拌时间为2 min。RC和水泥两种泡沫土流动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初期抗压强度相当;随着龄期增加,RC泡沫土强度增长幅度高于水泥泡沫土,28 d和56 d龄期时RC泡沫土强度为水泥泡沫土强度的1.21倍和1.35倍。相同条件下RC泡沫土抗干缩和抗冻融性能优于水泥泡沫土。RC水化产物中增加了钙矾石,且水化硅酸钙含量高于水泥水化产物。
    • 张延年; 张祥坤; 顾晓薇; 王亭; 韩东; 徐琰
    • 摘要: 为促进固废的资源化利用,解决尾矿堆积带来的环境、安全等问题,以铁尾矿、粉煤灰、锂渣为掺和料替代部分水泥制备复合胶凝材料。通过对材料进行物化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研究铁尾矿、粉煤灰、锂渣三掺在不同配比和不同掺量下对胶砂强度的影响,并分析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机理。结果表明,在水化反应初期,水泥水化生成水化硅酸钙和钙矾石,提供早期强度;水化反应继续,三掺体系中活性SiO_(2)和Al_(2)O_(3)与Ca(OH)_(2)发生二次水化反应生成大量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及钙矾石等水化产物,部分未活化铁尾矿中的残余颗粒填充体系孔隙,胶凝材料体系中存在耦合作用,固废协同水化,促进体系强度增加。
    • 安赛; 陈文秀; 何小军; 衡宇鹏; 段嘉政; 杨静宁; 李爱博; 李明哲
    • 摘要: 为研究不同养护和拌合条件下,碱渣、电石渣联合激发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室胶凝材料成型养护试验,分别设置不同比例混合的复合胶凝材料,在普通自来水和海水拌合等2种条件下,采用自然养护、海水养护及自来水养护等3种方式,测试其在基准养护龄期内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试件中掺入电石渣后,有利于试件早期强度的增加,但试件后期(7~28 d)强度增长较为缓慢;电石渣作为激发剂,促进了试件中胶凝组分强度的形成,试验表明电石渣掺量在20%时为最佳掺量;自来水饱水环境下,海水拌合更有利于电石渣碱激发作用的发挥,但当试件脱离水环境与空气中CO_(2)直接接触后,由于碳化作用的发生,试件强度受到不利的影响;在试件成型早期(≤7 d)海水养护更有利于电石渣碱激发作用的发挥,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作用逐渐降低,甚至会降低电石渣碱激发作用的发挥。
    • 杜磊; 郭启龙; 高敏; 马稚童; 华亮; 陈业照; 杨然
    • 摘要: 为了提高建筑垃圾的利用率,将再生微粉与粉煤灰按照不同质量比复掺后作为复合胶凝材料,取代部分水泥制备C40混凝土。研究了复合胶凝材料取代率、再生微粉掺量及研磨时间对C40混凝土坍落度、吸水率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拌合物坍落度随复合胶凝材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大,随再生微粉掺量的增加而减小。取代率为10%和2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再生微粉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气孔率和吸水率在取代率为20%且再生微粉掺量为30%时达到最低。经过研磨的再生微粉会导致C40混凝土坍落度、气孔率和吸水率降低以及抗压强度提高。综合而言,最佳研磨时间为5 h。
    • 陈炜一; 周予启; 阎培渝
    • 摘要: 为深入了解含有石灰石粉的复合胶凝材料对混凝土早期性能的影响,研究不同水胶比条件下含有不同比例石灰石粉的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特性,以及所配制的混凝土自收缩和早龄期抗压强度发展规律。研究发现,掺加适量石灰石粉能提高硅酸盐水泥水化放热速率,延长其水化时间。掺加石灰石粉的混凝土在自收缩方面,以12h为分界呈现两阶段发展模式,且收缩值随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混凝土强度随着所用胶凝材料中石灰石粉比例的增加而增大,而石灰石粉活性指数随水胶比增加而线性下降。综合试验中混凝土各性能表现,胶凝材料中石灰石粉的适宜含量≤30%。
    • 王红; 董双快; 郭爽; 张敏; 朱丹; 吴福飞
    • 摘要: 为探究粉煤灰与矿粉复掺对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粉煤灰与矿粉等质量替代水泥的方法制备试验浆体,探讨粉煤灰与矿粉质量比和水胶比对浆体粘度、流动度、水膜厚度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探究两个变量对于浆体各性能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水胶比为0.5,粉煤灰与矿粉质量比为0.142时可大幅度(76.27%)提高浆体的粘度。粉煤灰掺量越大,浆体粘度越小、流动度与水膜厚度越大,矿粉掺量越大,浆体粘度越大,流动度与水膜厚度越小。结合响应面分析,水胶比对浆体流变性的影响作用大于粉煤灰与矿粉质量比,因此,在固定水胶比下,可通过改变粉煤灰与矿粉质量比来对浆体的流变性进行改善。
    • 张太玥; 谢凡; 郭君渊
    • 摘要: 采用水泥、矿渣粉、粉煤灰和减水剂对磷石膏进行改性。最终得到的磷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强度为原状磷石膏的2倍,软化系数从0.5提高至0.8。磷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的比强度和孔隙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随着孔隙率的减小比强度增加。通过扫描电镜(SEM)对磷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微观形貌的演变过程进行表征,发现随着矿渣粉、水泥、粉煤灰和减水剂的掺加,基体由疏松转变为致密;主要的水化产物二水石膏从针状转变为棒状或片状,并且出现了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其填充于体系内部的孔隙并将二水石膏连成整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测试对水化产物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体系中的主要产物为二水石膏,但是由于可用水量的减少,体系中仍剩余少量磷石膏未水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