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增氧

增氧

增氧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5818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化学工业、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59128篇;相关期刊194种,包括科技致富向导、淡水渔业、科学养鱼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第五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等;增氧的相关文献由9424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梁桥锋、梁曦等。

增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3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9128 占比:99.76%

总计:159503篇

增氧—发文趋势图

增氧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梁桥锋
  • 梁曦
  • 魏伯卿
  • 姚帮松
  • 袁长兵
  • 许庆华
  • 陆建双
  • 肖卫华
  • 吴为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柴成举; 张明盩; 韦燕; 靳玉楼
    • 摘要: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又称“河蟹”。河蟹养殖对保障重要水产品有效供给、丰富水产品结构、促进渔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河蟹养殖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了增氧对中华绒螯蟹养殖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增氧解决问题并达到增产的目的。
    • 张露; 陈书融; 吴龙龙; 黄晶; 田仓; 张均华; 曹小闯; 朱春权; 孔亚丽; 金千瑜; 朱练峰
    • 摘要: 该研究旨在分析减施氮肥和增氧灌溉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2020年以中旱221(旱稻)、中浙优8号(水稻)和IR45765-3B(深水稻)共3个品种为材料,设常规淹水灌溉(Conventional Flood Irrigation,WL)、微纳米气泡水增氧灌溉(Micro-nano Bubble Water Oxygenation Irrigation,MBWI)2个灌溉模式和常规施氮(195.0 kg/hm^(2))、减施氮肥(157.5 kg/hm^(2))2个氮水平,研究了减施氮肥和增氧灌溉对水稻关键生育时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植株含氮量、氮素积累量以及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减施氮肥降低了氮代谢酶活性,而增氧灌溉有助于提高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增氧灌溉和氮肥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水稻氮素积累,增氧灌溉下减施氮肥处理比淹水灌溉常规施氮量的当季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5.6%、36.2%、21.5%(P0.05)。相关分析表明,氮代谢酶活性与同时期叶片含氮量及氮素积累量大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可见,增氧灌溉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氮素代谢相关酶活性,从而显著提高水稻氮素积累量、产量和当季氮肥利用效率,水稻氮肥减施条件下采用增氧灌溉有助于水稻维持较高氮肥吸收和利用效率,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可以用于预测水稻各时期氮素积累量。研究结果可为水稻氮肥减施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 习丙文; 毛颍; 马迪
    • 摘要: (2)治疗:该病发生后可选用以下方法进行控制。①全池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粉,每立方米水体分别为0.5克和0.2克。②饲料拌喂苦参末、雷丸槟榔散等中药,用量参照产品说明书。(3)注意事项:硫酸铜有杀藻作用,使用后注意增氧和肥水培藻。硫酸铜不能与生石灰同时使用。
    • 王国栋
    • 摘要: 罗非鱼生长快、食性广、抗病抗逆性强,深受养殖者欢迎。养殖前需精选罗非鱼品种、消毒、培养水质,养殖时需做好鱼种放养、科学饲养、水质调控、增氧、病害预防等环节,以优化养殖技术,推动罗非鱼养殖产业发展。
    • 周丰林; 于永霞
    • 摘要: 苏北地区,地处淮河水域,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很适合青鱼的生长,笔者通过实验,总结出了适宜苏北地区青鱼养殖技术要点,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供大家借鉴参考。一、塘口选择青鱼养殖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爽、电力配套、能排能灌、交通便利的地方。进排水系统独立分开,池塘进水和排水口需要设计在对角位置,方便增强池水循环,塘口配备增氧、投饵等机械设备。
    • 熊毅雯
    • 摘要: 介绍了江苏省虾蟹池塘养殖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技术路线,并结合实际分析了虾蟹养殖主要环节机械化技术应用要领.
    • 张建新; 吴忠
    • 摘要: 一、严把“塘口关”养鱼塘口,要求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周边无污染源,池埂高2.5-3.0米,塘底平整,底泥厚10-15厘米,池塘呈长方形。整修结束,亩用100千克生石灰全池均匀泼洒消毒,同时杀灭凶猛鱼类和耗氧、耗肥的低值野杂鱼。每个池塘都有独立进排水管,配有增氧及防逃、防盗设施。
    • 摘要: cqvip:项目针对江苏农业面源排放特征,基于仿生学手段,通过新型功能材料和仿生增氧技术研发,开发了仿生增氧湿地。针对灌排沟渠排水期集中、生物生态净化能力薄弱的问题,从基质材料和植物优化配置入手,开发了沟渠生态化改造强化净化技术。耦合生态沟渠和仿生增氧湿地,从“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出发,依托沟渠/湿地基质人工强化、基质植被协同增效、湿地水流仿生增氧,构建了生物生态耦合、排放利用并举的生态沟渠-仿生增氧湿地生物生态耦合集成技术体系。
    • 刘少东; 汪春; 衣淑娟
    • 摘要: 浸种是寒地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人工措施为稻种提供适宜的水分、温度和氧气环境可促进种子萌发,其效果关系到秧苗质量和水稻产量.微孔曝气增氧是实现气—液两相氧传质的有效方法,为获得寒地水稻浸种期间氧气环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种子需氧规律,对寒地水稻品种东农426在浸种期间进行不同频次的微气泡增氧试验,测取其浸种水的氧气消耗规律并对比种子发芽率.试验结果表明:微气泡增氧浸种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率随增氧频次增加而提高.从氧气消耗总体规律来看,在浸种0~12h种子不消耗氧气,12~ 25 h耗氧速度较慢,至25 h溶解氧消耗速度开始加快,此后耗氧速度随浸种时长呈加速态势,浸种完成时耗氧速度达到最高.不同增氧频次在1~6 d溶解氧消耗速度一致,7~9d溶解氧消耗速度随频次加快.此外,对比分析浸种水氧气消耗规律与清水溶氧量变动规律,曝气增氧会产生超饱和溶解氧,但在浸种过程中可不予考虑.
    • 刘少东; 汪春; 衣淑娟
    • 摘要: 浸种是寒地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人工措施为稻种提供适宜的水分、温度和氧气环境可促进种子萌发,其效果关系到秧苗质量和水稻产量。微孔曝气增氧是实现气—液两相氧传质的有效方法,为获得寒地水稻浸种期间氧气环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种子需氧规律,对寒地水稻品种东农426在浸种期间进行不同频次的微气泡增氧试验,测取其浸种水的氧气消耗规律并对比种子发芽率。试验结果表明:微气泡增氧浸种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率随增氧频次增加而提高。从氧气消耗总体规律来看,在浸种0~12 h种子不消耗氧气,12~25 h耗氧速度较慢,至25 h溶解氧消耗速度开始加快,此后耗氧速度随浸种时长呈加速态势,浸种完成时耗氧速度达到最高。不同增氧频次在1~6 d溶解氧消耗速度一致,7~9 d溶解氧消耗速度随频次加快。此外,对比分析浸种水氧气消耗规律与清水溶氧量变动规律,曝气增氧会产生超饱和溶解氧,但在浸种过程中可不予考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