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震伤

地震伤

地震伤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19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9285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卫生职业教育、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2009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灾难医学的现状与未来”研究生论坛、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等;地震伤的相关文献由695位作者贡献,包括彭涛、徐宏、沈岳等。

地震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7 占比:0.96%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9285 占比:98.94%

总计:19492篇

地震伤—发文趋势图

地震伤

-研究学者

  • 彭涛
  • 徐宏
  • 沈岳
  • 邓少林
  • 马泽辉
  • 吴恒义
  • 周增俊
  • 屈波
  • 张春才
  • 张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何建勇; 青红梅
    • 摘要: 目的:探讨骨科康复早期介入地震伤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8例地震伤员骨科康复早期干预介入,观察功能恢复及减轻肢体功能致残的影响.结果:通过骨科康复治疗干预后,伤员的疼痛、运动功能、稳定性、ADL的改善很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骨科康复疗效显著,能不同程度地减少或降低伤肢、邻近关节的功能障碍及并发症,降低了致残率.
    • 孙艳华; 黄颖琼; 许叶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救治地震伤员中的效果.[方法]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立即设置地震专用病房,整合多学科优势,组建各专业团队,医生、护理、康复、营养、心理咨询等联动合作,各司其职,提供高效、个性化治疗措施.[结果]8例伤员全部好转,预后良好,情绪稳定,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周内全部转出急诊ICU.[结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可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冯韵霖; 杨鸿玲
    • 摘要: 目的 尽管骨骼肌损伤是地震伤患者的主要关注点,这些患者也存在心肌损伤.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中,我们特别关注地震伤患者的心肌损伤表现.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入选2017年5月16日石渠县地震之后被送至本院的地震伤患者.收集病史和心电图(ECG)检查结果,测定不同时间心率、血清电解质和心肌细胞损伤标记物.比较按心肌损伤标记物分层后患者的心率与电解质水平.分析随时间推移心机损失标记物的变化趋势.结果 共入选32例患者(男/女=9/23,平均年龄53.1岁).7例患者ECG异常.入院时所有患者血肌酐(Cr)和血钠(Na)正常.血钾(K)升高伴随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升高.CK-MB身高伴随血钙(Ca)降低.CK、CK-MB和肌钙蛋白(CTnI)于受伤后24小时达峰,随后逐渐降低,96小时后恢复正常.结论 有骨骼肌损伤的地震伤患者中,心肌损伤确实存在,伴有血钙下降.损伤可能来源于骨骼肌挤压伤的间接效应,经内源性细胞因子介导.针对这些内源性因子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挤压伤患者的心肌损伤.
    • 代雪梅; 李军; 安虹; 田潇潇; 朱妍
    • 摘要: 目的 总结野外条件下尼泊尔地震伤员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4例年龄3~86岁严重地震伤员进行手术的麻醉.针对不同病情、年龄、手术方式等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及神经阻滞等麻醉方式,并分析了容量治疗、血液保护在缺乏输血条件的情况下的作用.结果 术中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血氧饱和度(SpO2)维持在90%~100%.所有伤员麻醉效果均达到理想,未出现麻醉意外及严重的麻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平稳渡过围术期.结论 野外条件下的麻醉管理应针对不同病情、年龄、手术方式等选择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法.
    • 田涛; 杨金钢; 柯振武; 杜飞舟; 盛金平; 毛安彬; 何次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及山区条件下尼泊尔地震伤员的受伤部位特点及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25尼泊尔”地震发生3~17 d内送往中国国家应急救治中心90例地震伤员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伤者损伤部位及影像特点.结果:90例地震伤员中,60例为单部位损伤,30例为多部位损伤,受伤部位共计143处.损伤部位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四肢伤71例,占78.89%;脊柱伤9例,占10%;胸部伤8例,占8.89%;盆腔伤2例,占2.22%.结论:高原、高寒及山区条件下地震伤以四肢伤、脊柱伤较多,腹部损伤少见.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对地震伤员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筛查及分类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 朱静; 沈宁; 阳作令; 董丽
    •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外地震伤患者在非标准体位下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并发症,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患者自身适宜的体位经右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结果: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成功9例,术后导管出现不完全阻塞2例,导管出现松脱1例.结论:在非标准体位下,经锁骨下静脉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仍然是可行的;严格的无菌技术,高质量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杨巧巧; 王飞; 张怡; 杨彩
    • 摘要: 目的 探讨岷县地震后伤员四肢和脊柱骨折的病情特点及救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研究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2013年7月22日至2013年8月13日收治的岷县地震骨折伤员24例53处骨折,男14例,女10例;年龄5 ~63岁,平均39.4岁.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18例;上肢骨折13处,下肢骨折17处,脊柱骨折5处,骨盆骨折2处,肩胛骨骨折1处,颅骨骨折5处,其中合并肋骨骨折10处.采用分类检伤,多学科合作控制病情,分次手术等方法积极救治,术后采取心理及康复等综合措施.结果 全部病例均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无死亡、无院内感染、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岷县地震后送伤员病情复杂,应分类检伤,根据其临床特点予以个体化救治,并行综合治疗,包括原发病、相关并发症治疗、康复及心理等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 曾参军; 张晖; 王天兵; 秦明和; 王磊; 金大地; 黄文华
    • 摘要: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minimal invasive surgery through an incision near the rectus abdominis muscle for treatment of pelvic fractures sustained in earthquake. Methods Nine patients with pelvic fractures during Ludian earthquake (August 3, 2014) were treated with minimal invasive surgery through an incision near the rectus abdominis muscle followed by anterior ring fix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plate or posterior ring fixation with percutaneous sacroiliac lag screws. The operative time, incision length, blood loss volume, and pre- and postoperative pain levels were recorded. The surgical complications such as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injury and hip adduction incapability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minimal invasive surgery achieved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ects and allowed convenient operation with better surgical exposure, shorter operative time, less blood loss and pain. The patients showed excellent fracture reduction and stable internal fixation without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injury or hip adduction incapability. Conclusions The minimal invasive surgery through an incision near the rectus abdominis muscle is suitable for treatment of pelvic fractures with anteriorly interior fixation, especially in rescuing victims in the event of an earthquake where blood supply can be very limited.%目的:探讨应用腹直肌旁切口微创治疗地震伤骨盆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8.03”鲁甸地震伤骨盆骨折9例均行腹直肌旁小切口(前环)钢板内固定或后环经皮骶髂拉力螺钉内固定,统计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前术后疼痛程度、复位效果、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情况及髋内收无力情况。结果地震伤骨盆骨折采用腹直肌旁手术入路内固定,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切口小、术中暴露范围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术后疼痛轻、骨折复位好、内固定稳定,无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及髋内收无力等并发症,治疗疗效满意。结论腹直肌旁手术入路微创治疗适合行前内侧固定的骨盆骨折,由于震区血源紧张,此方法特别值得广泛推广。
    • 刀琳; 王家兰
    • 摘要: 将穴位贴敷、普通针刺、电针疗法、拔火罐、中药无菌油纱换药、中药涂擦、中频治疗、红外线照射等传统中医护理技术运用到地震伤员的救治中,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地震伤员的救治成功率和肢体功能恢复率,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此法值得在各种灾难救治中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