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Rh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儿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713933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生物学教学、基层医学论坛、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13年第七届输血学术年会、中国输血协会第六届输血大会等;Rh血型系统的相关文献由435位作者贡献,包括姬艳丽、张静、李玉秋等。

Rh血型系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13933 占比:100.00%

总计:3714088篇

Rh血型系统—发文趋势图

Rh血型系统

-研究学者

  • 姬艳丽
  • 张静
  • 李玉秋
  • 王贞
  • 丁梅
  • 丛素红
  • 严力行
  • 乔芳
  • 任麒陞
  • 何路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鹏举; 李艳鸿; 姚伟莉; 袁静; 马少林
    • 摘要: 目的分析Rh血型系统抗原检测在临床精准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均已明确为ABO血型或Rh血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输入RhC、E不同表型红细胞悬液2 U,观察组输入RhC、E相同表型红细胞悬液2 U。统计Rh血型系统抗原分布情况和Rh血型系统抗体筛查阳性结果,比较2组输血前后全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积压(HCT)水平,统计2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输血经历将160例患者分为无或单次输血组和多次输血组,比较2组抗体筛查情况。结果单次输血组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2.70%)、Rh血型系统抗体筛查阳性率(5.41%)和双群出现频率(2.70%)均低于多次输血组(17.89%、21.14%、17.07%)(P<0.05)。160例患者中Rh C、D、E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2.50%、96.88%、44.38%。需进行配血的患者中出现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8例,其中6例是Rh血型中抗-E和抗-c阳性。与输血前比较,输血后2组全血Hb、HCT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输血后,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BO血型或Rh血型患者中,Rh E抗原阳性率低于Rh C、D抗原,同型输血有利于全血Hb、HCT的升高,其安全性更好,因此在进行输血时应进行同型输血。
    • 王锐; 代凤; 王英剑
    • 摘要: 不规则抗体是指除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多经妊娠或输血免疫产生。它是引起ABO血型鉴定困难和配血困难的主要原因。而引起临床疑难交叉配血最常见的抗体是Rh血型系统的相关不规则抗体,该系统不规则抗体可单独存在,也可以联合抗体的形式存在,而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会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1]。目前,临床工作中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已经作为输血前的常规检查项目,以避免输血反应和输血无效等情况的发生。本院输血科在术前常规检测不规则抗体筛查中,发现1例抗-M合并抗-Mur抗体的案例。现报道如下。
    • 杨倩; 陆华; 徐婷
    •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RhD抗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量子点-抗体复合物和C1q-磁珠分离RhD抗原,根据反应前后的荧光强度比值(Ratio value,R值)对RhD抗原进行检测;对160例临床标本的RhD血型分型,确定量子点荧光检测法的检测性能。结果当红细胞浓度处于1×10^(10)~1×10^(11)/L,35 min内可完成RhD血型抗原的检测;检测体系的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86%和5.06%。通过量子点荧光检测法鉴定160例临床标本的RhD血型,与试管法相比符合率为100%;ROC曲线分析显示,当Cut-off值为1.610时,量子点荧光检测法在临床样本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量子点荧光RhD血型检测可作为常规RhD抗原检测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
    • 杨晓华; 李玉秋; 张慧娴; 陈志华; 孙叶
    • 摘要: 目的分析Rh和MNS血型系统临床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及意义。方法调查试验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微住凝胶卡方法对55789例临床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统计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并采用谱细胞以及相关试剂对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别,同时还重点分析Rh和MNS系统血型中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以及相关疾病占比情况。结果55789例临床输血患者中共抗筛阳性患者255例,阳性率0.46%。255例患者中,男、女占比分别为35.69%、61.18%。Rh和MNS血型系统占比分别为44.71%、18.04%。在Rh血型系统中,不规则抗体从高到低的排序分别为抗-Ec(27.84%)、抗-E(10.98%)、抗-Ce(3.14%)、抗-D(1.18%)、抗-C(0.78%)、抗-Dc(0.78%)。在MNS血型系统中全部为抗-M,占比为18.04%。在78例无输血史、妊娠史患者中,Rh和MNS血型系统占比分别为44.87%、30.77%,Rh血型系统中不规则抗体从高到低的排序分别为抗-Ec(28.21%)、抗-E(14.10%)、抗-Ce(2.56%),MNS血型系统全部为抗-M,占比为30.77%。抗筛阳性患者的疾病分布情况从高到低的排序为肿瘤疾病(26.72%)、内科疾病(20.24%)、外科疾病(15.79%)、血液疾病(12.96%)、肝胆疾病(11.74%)、心血管疾病(5.67%)、妇科疾病(4.45%)、灼伤类疾病(2.43%)。结论临床输血患者中,其主要以Rh和MNS血型系统为主,Rh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主要以抗-Ec、抗-E为主,而MNS血型系统均为抗-M,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输血科和临床应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 曲执; 郭美玲
    • 摘要: 目的分析产妇Rh血型系统抗体的检出特点,并且分析其与新生儿溶血病之间的联系,制定临床输血的正确方式。方法选入我院于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5例孕产妇,依据抗体Ig的种类进行抗球蛋白或者是凝柱凝胶抗蛋白的方式,检测进行检查的血清、谱红细胞和与自身红细胞反应结果;检查和分析Rh血型抗体的有效价、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和在37°C进行反应,以及所取得临床结果;检测孕产妇的红细胞D、C、E、c、e抗原并且确定孕产妇Rh血清学分型;新生儿进行溶血病的相关试验,确定新生儿和母体血清的关系,并且需要分析抗体的产生和妊娠史以及输血史之间的关系。结果105例孕妇Rh血型抗体在早期进行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的检出率为50例(47.62%),20例为妊娠史(40.00%),妊娠超过两次以上的13例(26.00%),输血史4例(8.00%);30例为抗-E,8例为抗-D、6例为抗-c、4例为抗-cE、2例抗-C;IgG28例(56.00%),IgG+IgM15例(30.00%),IgM7例(14.00%),在37°C下都会和相应的红细胞产生凝集反应;8例新生儿的新生儿溶血病血清抗体和母亲相同。结论通过试验可知,造成Rh血型抗体的主要原因为妊娠或者输血等,来源于母亲的Rh血型抗体会造成Rh-HDN,在输血的时候应当检测夫妇RhCE抗原常规检测,选择相同的血型进行输血,以此减少意外抗体的概率。
    • 邱启东; 阙庆和; 钟昌瑞; 陈维媚
    • 摘要: 目的:探讨RhCcEe配合性血液输注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患者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98例温抗体型AIH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ABO、RhD相合性输血,观察组给予ABO、RhC、c、D、E、e抗原相合性或相容性输血,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学指标、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贫血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注有效44例(89.79%),部分有效3例(6.12%),无效2例(4.08%),总有效率95.92%;对照组输注有效31例(63.26%),部分有效14例(28.57%),无效4例(8.16%),总有效率91.84%,两组输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前Hb、Hct、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观察组Hb、Hct水平高于对照组,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CcEe配合性血液输注能改善温抗体型AIHA患者Hb、Hct、TBIL水平,且不增加输血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 韩雪; 韩红梅; 李捷
    • 摘要: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RhD阴性围产期妇女RHD基因分型,并分析不同基因型的RhC、c、E、e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就诊的RhD阴性围产期妇女标本104例,应用血清学方法进行RhC、c、E、e表型鉴定;使用PCR-SSP法对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确认为RhD阴性的样本进行RHD基因分型。结果104例RhD初筛阴性个体中RhC/E血型分型结果显示,ccee 57例(54.8%),Ccee 29例(27.9%),ccEe 10例(9.6%),CCee 4例(3.8%),CcEe 3例(2.9%),ccEE 1例(1%);RHD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全缺失RHD基因型70例(67.3%),DEL RHD 1227A纯合型13例(12.5%),RHD-CE(2-9)-D型10例(9.6%),弱D15型5例(4.8%),DEL RHD 1227A杂合型2例(1.9%),RhD阳性2例(1.9%),2例(1.9%)不能用此PCR-SSP方法确定其基因型。结论RhD阴性围产期妇女的RHD基因型分子机制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主要为RHD全缺失型,其次为DEL RHD 1227A纯合型和RHD-CE(2-9)-D型。
    • 黄予; 王媛; 丁权; 张瞻; 王俊; 丁恒
    • 摘要: 临床上以ABO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ABO-HDFN)多见,一般临床症状较轻。非ABO-HDFN以Rh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Rh-HDFN)为主^[1]。大量研究表明抗-D抗体是导致Rh-HDFN中最常见的抗体,日常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多集中于ABO-HDFN和Rh(D)-HDFN相关检测,可能会漏检其他Rh系统不规则抗体导致的HDFN。
    • 黄娟; 毛克秋; 朱林峰
    • 摘要: Rh血型作为重要性仅次于ABO系统的重要血型系统,对其抗原及抗体的研究是临床输血工作上重要的一环。目前Rh血型系统的研究认为,人血液中不存在抗Rh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表型抗原阴性血液接受Rh表型抗原阳性血液输血后,才能产生抗Rh抗体,Rh系统的抗体主要是IgG,分子量小,可透过胎盘[1~4]。目前已发现40多种Rh抗原,与临床关系最密切的5种为D、E、C、c、e,其中D抗原以其对机体可能造成的后果最严重.
    • 张保萍; 张嵘; 王文婷; 安群星; 尹文; 胡兴斌
    • 摘要: cqvip:Rh血型系统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该系统不规则抗体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是临床导致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因素之一[1]。有报道显示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占总检出抗体数量的50%左右,仅抗-C检出率为1.71%,抗-C联合抗-e的检出率为3.42%[2-5]。尽管抗体鉴定及交叉配血的方法在不断改进,但该系统抗体漏检的情况时有报道[6-8],严重影响患者的输血安全。本文发现1例因谱细胞鉴定结果剂量效应分析偏差导致抗-C抗体漏检的案例,现报道如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