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固体碱催化剂

固体碱催化剂

固体碱催化剂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58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734837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精细石油化工、石油化工、当代化工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第十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暨第十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等;固体碱催化剂的相关文献由145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嘉锡、李彦峰、资燕等。

固体碱催化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34837 占比:99.97%

总计:735044篇

固体碱催化剂—发文趋势图

固体碱催化剂

-研究学者

  • 李嘉锡
  • 李彦峰
  • 资燕
  • 孙予罕
  • 赵宁
  • 牛胜利
  • 路春美
  • 韩奎华
  • 魏伟
  • 吴都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建兵; 杨丹; 舒原草; 朱俊波; 普仕萍; 宋晓丹; 刘守庆; 柴希娟; 李雪梅
    • 摘要: 以Na_(2)CO_(3)为活性组分、泡沫炭(CF)为载体,本文借助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a_(2)CO_(3)/CF非均相固体碱催化剂,通过SEM、SEM-EDS、FTIR、XRD、BET对其结构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显示:Na_(2)CO_(3)/CF的比表面积为182m^(2)/g,负载的Na_(2)CO_(3)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均匀分布于CF泡壁表面,平均粒径<350nm。以菜籽油-甲醇体系为对象,分析了Na_(2)CO_(3)/CF的催化活性及重复利用性,并对酯交换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Na_(2)CO_(3)/CF用量为油重10%、反应时间180min、醇油物质的量比为27∶1、反应温度65°C的条件下,反应转化率高达97.80%,该催化剂重复利用5次,转化率仍可达94.48%。研究结果对开发以强碱弱酸盐为活性中心的碳基固体碱高效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 王屹然; 祝媛媛
    • 摘要: 由于人类行为的不节制,造成了目前世界共享资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开始关注可再生的清洁材料,尤其是生物柴油,如何研究出来简单、有效并且低成本的固体碱催化剂是目前各国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三种不同的固体碱,利用大豆油催化去合成生物柴油,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脂肪酸甲酯和乙二醇单甲醚之间的反应合成新型的生物柴油.分别通过研磨配置ZnO/Ca(OH)2/KF催化剂;使用研磨法配置纳米级的NaSiO3/CaO/KF催化剂;通过使用浸渍法配置KF/MMT催化剂,并用蒙拓土作为载体,主要用作催化大豆的油酯交换去制作生物柴油.
    • 黄振旭; 秦会安; 毛海荣; 卜慧芳
    • 摘要: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固体碱K2CO3/SBA-15催化剂,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K2CO3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利用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通过焙烧产生了新的活性中心K2O;K2CO3/SBA-15催化剂能够很好地保持SBA-15原有的二维六方相有序介孔结构.对催化剂性能进行测试表明:当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为500°C、焙烧时间为3 h、K2CO3负载量为40%、催化剂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3%、反应时间为4h时,生物柴油的产率最高,为88.6%.
    • 刘同慧; 刘宏乾; 褚格; 毕世楠; 于峰; 潘大海; 范彬彬; 李瑞丰
    • 摘要: 采用浸渍法将活性氧化钙颗粒负载在介孔二氧化硅(KIT-6)表面,制备了酯交换反应催化剂CaO/KIT-6,并研究了其在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酯交换反应中,当醇油物质的量比为12、反应温度为65°C、催化剂用量为8%、Ca/Si原子比为0.4、反应时间为2 h时,生物柴油转化率达到99.9%,CaO/KIT-6重复使用五次后催化活性仍保持在90%以上.与CaO及其他负载型催化剂相比,CaO/KIT-6催化剂在较低醇油物质的量之比、较短反应时间展现出更高的催化性能和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 王屹然; 祝媛媛
    • 摘要: 由于人类行为的不节制,造成了目前世界共享资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开始关注可再生的清洁材料,尤其是生物柴油,如何研究出来简单、有效并且低成本的固体碱催化剂是目前各国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三种不同的固体碱,利用大豆油催化去合成生物柴油,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脂肪酸甲酯和乙二醇单甲醚之间的反应合成新型的生物柴油。分别通过研磨配置ZnO/Ca(OH)_2/KF催化剂;使用研磨法配置纳米级的NaSiO_3/CaO/KF催化剂;通过使用浸渍法配置KF/MMT催化剂,并用蒙拓土作为载体,主要用作催化大豆的油酯交换去制作生物柴油。
    • 王海之; 刘晓曦; 余强; 刘仲能
    • 摘要: 综述了乙烯-丙酸甲酯法和醋酸甲酯与甲醛缩合法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两种工艺的优势、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介绍了目前用于催化醋酸甲酯/丙酸甲酯与甲醛气相缩合反应的固体酸催化剂和固体碱催化剂,以及这两类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失活的原因和改善的方法.分析了原料中水对缩合反应中所用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介绍了无水甲醛生产工艺,包括蒸馏脱水、膜分离、半缩醛脱水分解和甲醇无氧脱氢技术.
    • 宋奕慧; 雷志轶; 范国利; 杨兰; 林彦军; 李峰
    • 摘要: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制备LiAl-CO3-LDHs晶核,在LDHs晶核晶化的过程中引入葡萄糖分子作为碳源,构筑组成和结构可调的LDHs/C型杂化复合前体.通过高温处理,实现前体的结构拓扑转变及无定形碳组分的去除,得到高比表面积的LiAl复合金属氧化物型固体碱催化剂.采用XRD、FT-IR、BET、TEM、SEM、CO2-TPD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织构性能、表面碱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以苯甲醛和氰基乙酸乙酯间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为探针反应系统地研究了催化剂的碱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LDHs/C杂化前体制备过程中葡萄糖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水热晶化温度以及焙烧温度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晶化温度和焙烧温度的提升不利于碱性位的充分暴露.在150°C的水热晶化温度下,葡萄糖与Al3+的摩尔比为3时的杂化复合前体经500°C焙烧得到的LiAl-MMO-150-3-500固体催化剂比表面积高达229 m2·g-1,苯酚吸附测得催化剂的总碱量为855μmol·g-1,对苯甲醛的转化率高达88.21%.
    • 张梦丽; 崔励; 徐同宽
    • 摘要: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NaOH负载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玉米油甲酯收率的影响.依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取NaOH负载量、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为自变量,玉米油甲酯收率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原理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玉米油甲酯适宜工艺条件为:NaOH负载量35%,醇油摩尔比12:1,催化剂用量(相对玉米油质量)7%.在此条件下,玉米油甲酯收率达到91.63%,与理论值91.13% 接近.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玉米油甲酯实验条件具有实用价值,可为玉米油甲酯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新的参考.
    • 王钦; 汪红梅; 张爱华; 肖志红; 李昌珠
    • 摘要: 以蔗糖为原料,SBA-15为模板剂,采用硬模板法制备介孔炭CMK-3,CMK-3负载KNO_(3)制得介孔炭基固体碱催化剂KNO_(3)/CMK-3,并将KNO_(3)/CMK-3用于催化光皮树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以生物柴油酯交换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固体碱催化剂KNO_(3)/CMK-3最佳制备条件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450°C、焙烧时间2 h、KNO_(3)负载量7.5%,制得的7.5%KNO_(3)/CMK-3催化性能最佳,催化光皮树油(20 g)合成生物柴油酯交换率可达95.95%。使用SEM、TEM、BET、XRD、CO_(2)-TPD等检测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7.5%KNO_(3)/CMK-3的碱量0.9211 mmol/g,比表面积93.95 m^(2)/g,总孔容0.1146 cm^(3)/g,孔径4.879 nm,改性前后,介孔炭碱性活性分子负载其上,炭骨架棒状结构保持良好。FT-IR、GC-MS等分析表明:制得的生物柴油产品中亚油酸甲酯和油酸甲酯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45.97%和32.08%。
    • 谭小芳; 李志倩; 任国庆; 常玉; 贾丽娟; 刘天成
    • 摘要: 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固体碱MgO/ZrO_(2)催化剂,利用XRD、SEM、N_(2)吸附−脱附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探究了催化剂焙烧温度、催化水解温度、制备方法对二氟一氯甲烷(HCFC-22)和二氟二氯甲烷(CFC-12)水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MgO/ZrO_(2)催化剂对HCFC-22的催化水解活性均好于CFC-12,在焙烧温度为700°C、催化水解温度为400°C时HCFC-22和CFC-12的水解率最高,分别达到99.64%、98.03%.制备的催化剂经过X射线衍射(XRD)和N_(2)吸附−脱附测试,结果显示催化剂为介孔结构.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催化剂,结果表明催化剂在焙烧温度为700°C焙烧时无烧结现象,活性组分能与气体HCFC-22和CFC-12充分接触,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有利于HCFC-22和CFC-12的降解.EDS分析进一步说明降解产物为HF、HCl和CO_(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