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282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53篇、会议论文60篇、专利文献112313篇;相关期刊715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第五届西部宠物医师大会、全军第十六届放射医学大会、第十一届中国心脑医学大会等;嗜铬细胞瘤的相关文献由620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汉忠、祝宇、吴瑜璇等。

嗜铬细胞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53 占比:2.39%

会议论文>

论文:6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12313 占比:97.56%

总计:115126篇

嗜铬细胞瘤—发文趋势图

嗜铬细胞瘤

-研究学者

  • 李汉忠
  • 祝宇
  • 吴瑜璇
  • 曾正陪
  • 宁光
  • 王卫庆
  • 孙福康
  • 周文龙
  • 沈周俊
  • 刘定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马涛; 崔振宇; 宋士超; 索勇; 郭景阳; 杨文增
    • 摘要: 目的:探讨经肾表层面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较大体积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于2020年5月—2021年8月收治的31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35.6±16.1)岁;肿瘤直径(62.4±29.5)mm,左侧17例,右侧14例。所有患者采用经肾表层面入路解剖性切除手术方式,机器人辅助经后腹腔途径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引流管保留时间及术后随访。结果:31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1.0±21.0)min,出血量(80.0±21.5)ml,引流管保留时间(1.5±0.6)d,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术后随访1~15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经后腹腔肾表层面大体积嗜铬细胞瘤解剖性切除在手术过程中可获得较大操作空间,“脂肪裂”解剖标志清晰,出血少,创伤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少,学习曲线较短,可在临床推广。
    • 陈培杰; 白培明; 罗广承; 郦守国; 陈雍君
    • 摘要: 目的分析原发与复发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以改善复发转移性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各科室收治的107例PPGL患者资料并随诊;对比原发与复发移性PPGL患者,以及对比复发转移性嗜铬细胞瘤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有关临床指标,并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于5 cm的肿瘤、肿瘤内坏死/液化、CgA强阳性(++)及Ki-67指数>5%的复发/转移性PPGL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原发性PPGL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的比例更高(P<0.05)。结论大于5 cm的肿瘤、肿瘤内液化坏死、Ki67指数高以及CgA强阳性的PPGL患者,发生复发/转移的可能性大;相对于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患者更易出现复发和转移,其预后也更差。
    • 杨有强; 李桃; 杨桂强; 唐敏; 唐志浩; 李化升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血压增高、双侧肾上腺占位4月余"入院。患者4个月前在外院体检发现血压增高,血压160~180/60~110 mmHg(1 mmHg=0.133 kPa),呈阵发性,无心悸,头痛。肾上腺彩超提示:双侧肾上腺增生,遂住院诊疗。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出凝血均无异常。甲状腺彩超、X线胸片、心电图、肝胆脾胰腺彩超、心脏彩超均正常。
    • 刘红军; 彭新庆; 陈玉; 唐勇
    • 摘要: 1临床病例,患者,男,44岁,因“发现上腹部包块4 d”于2020年7月9日我院入住普外科。患者4 d前无意中发现上腹部有一包块,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胸闷心悸,无咳嗽咳痰,无尿急尿痛等不适,未正规治疗。患者既往无胸闷心悸,无头痛头晕,无四肢乏力等不适,无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C,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9/94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甲状腺无肿大,无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及皮肤紫纹等。
    • 姚瑶; 冯绮玲; 李永洁; 张小云; 唐菊英; 郭颖; 张少玲; 严励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包括甲氧基肾上腺素MN、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合称MNs)在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PGL)中诊断的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20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疑诊PPGL的病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患者手术前血浆游离MNs水平,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NMN和MN的诊断能力,并分析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纳入108例病理确诊PPGL的病人,1 523例诊断明确的非PPGL病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血浆MN中位数[0.54(0.17~4.48)nmol/L vs. 0.15(0.11~0.21)nmol/L,P<0.001],NMN中位数[7.48(2.12~15.01)nmol/L vs. 0.32(0.22~0.46)nmol/L,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MN如以0.395 nmol/L为切点,其灵敏性为60.2%,特异性为97.8%;NMN切点值为1.105 nmol/L,其诊断灵敏性为87.0%,特异性为98.7%,二者联合时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7%、99.8%。血浆MN、NMN及两者联合诊断PPGL的ROC曲线下面积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800(0.743,0.858)、0.959(0.932,0.985)、0.970(0.944,0.996)。分析假阳性情况,发现在对照组出现3%的假阳性病例,其肾小球滤过率(eGFR)中位数较真阴性组更小[74.42(51.04~96.96)mL/min vs. 88.51(72.80~101.83)mL/min,P=0.001]。在212例eGFR <60 mL/min的患者中,假阳性率明显增加,为8%。将血MNs参考区间上限增加25%时,特异性增加至96.7%;参考区间上限增加50%时,特异性为98.6%。【结论】血浆游离MNs诊断PPGL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其阴性预测值极高,接近100%。同时测定MN和NMN,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极少数可出现假阳性,需注意肾功能不全的影响。在eGFR<60 mL/min的患者中,假阳性率明显升高,参考区间上限需要增加25%~50%,以保证较高的特异性。
    • 车慧虹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医疗的慢病管理系统对嗜铬细胞瘤病人用药依从性、不良情绪及血压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嗜铬细胞瘤病人76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组,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术前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术前应用移动医疗慢病管理系统指导病人服用降压药,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评分、不良情绪及血压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用药依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2周、4周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基于移动医疗的慢病管理系统可减轻嗜铬细胞瘤病人不良情绪,提高病人院外用药依从性,有助于病人血压控制,从而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 王艳欣; 张玉娇; 王奖荣; 王清; 侯应龙
    • 摘要: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起源于全身的嗜铬组织,最常见部位是肾上腺髓质、副交感神经节[1],其特征是可持续或间断分泌过量的一种或多种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及其不活跃的代谢物,导致血压持续性或阵发性升高、全身多脏器功能受损及代谢紊乱等临床表现;。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是胸痛,患者还可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或晕厥等。
    • 王一平; 周建中
    • 摘要: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分泌的超生理剂量的儿茶酚胺可导致儿茶酚胺性心肌病,该病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易快速进展为多脏器衰竭,且早期非特异性辅助检查导致的误诊率较高,因此需要临床医生通过严格的逻辑思维进行鉴别诊断。本文就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相关的儿茶酚胺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尽早识别并诊治该疾病,避免延误病情提供帮助。
    • 王鹏; 张文凤; 吴文峰; 江涛
    • 摘要: 目的比较盐酸特拉唑嗪和酚苄明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术前准备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73例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行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患者术前应用酚苄明进行术前准备,39例患者术前应用盐酸特拉唑嗪进行术前准备。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对循环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73例患者均成功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酚苄明组术前降压有效率88.24%,特拉唑嗪组8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血压不稳定发生率酚苄明组为11.76%,特拉唑嗪组12.82%,术中心率不稳定(≥100次/min)发生率酚苄明组为5.88%,特拉唑嗪组为5.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头晕、口干、低血压等副作用发生率在酚苄明组为38.24%,特拉唑嗪组为1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特拉唑嗪和酚苄明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围手术期准备中均具有良好的稳定血压和扩容效果,但盐酸特拉唑嗪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术前准备的理想药物。
    • 李雪丽; 曹彩霞; 宋洁; 冯文静; 钟丽娜; 杨学成
    • 摘要: 目的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筛选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CPG)核心差异表达基因(DEGs)。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获取GSE60458微阵列芯片数据,应用在线NetworkAnalyst 3.0系统鉴定DEGs, KOBAS v3.0平台分析预测DEGs的作用通路,STRING v11.0工具绘制核心DEGs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GEPIA2平台验证核心DEGs表达水平。结果 从GSE60458芯片中共获得1 903个DEGs,其中表达上调基因864个,表达下调基因1 039个。GO分析共富集1 593条通路,KEGG通路分析共富集145条通路。10个核心DEGs(CYP11A1、CYP11B1、CYP11B2、CYP17A1、HSD3B2、HSD3B1、STAR、SULT2A1、NR4A1、EGR4)主要参与甾类激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与Normal组相比较,PCPG组病人CYP11A1、CYP11B1、CYP11B2、CYP17A1、HSD3B2、STAR和SULT2A1等7个核心DEGs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而HSD3B1、NR4A1和EGR4等3个核心DEGs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本研究筛选出的核心DEGs可能影响甾类激素的生物合成,参与调控PCPG的发生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