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唐宋文学

唐宋文学

唐宋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43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五台山研究、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古籍整理研究与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唐宋文学的相关文献由81位作者贡献,包括蔡燕、吴静、张苹等。

唐宋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5.3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543 占比:94.55%

总计:1632篇

唐宋文学—发文趋势图

唐宋文学

-研究学者

  • 蔡燕
  • 吴静
  • 张苹
  • 王丽华
  • 王兆鹏
  • 亚森·胡马尔
  • 何书置
  • 何桂芝
  • 何皛
  • 余显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苏子涵
    • 摘要: 唐代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瑰宝,作品中大量运用“声”来描绘情景,抒发情感,这与当时唐朝统治者提倡的爱国、爱家的含蓄思想有着很大关系。诗人在创作时会传达出一种意境美,而这种美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通过对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声”字表现出来,通过对“声”加以分析、研究和总结,从而达到了解其内涵、理解作者情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的目的,这也是唐代诗词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从唐宋时期诗人在“声”通感方面对诗歌所带来的影响力入手,通过解读作品内容、人物形象及人文情怀,来了解唐宋诗词中常见的“声”通感现象及其特点,从而为后人深入研究此类诗词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 郝润华
    • 摘要: 艳辉是闽南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在硕士阶段师从尹占华先生学习唐宋文学,打下了良好的学术基础,后来考入西北大学跟随我攻读博士,在我的指导下,选定宋代福建地区的唐诗学研究作为其博士学位论题,并顺利完成论文写作,毕业后继续回到漳州工作,她在从事教学之余,不断对其博士论文进行修订完善,前一段时间告知她的著作即将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付梓,嘱我为她写几句话。忝为她的老师,为她所取得的成绩而颇感欣慰,当然也乐为之序。
    • 董秀秀; 杨健
    • 摘要: 唐宋时期,文房四宝成为文人墨客关注的热点,并多次被写入文学作品。唐宋文学中的文房四宝,无论作为描绘对象还是文学意象,或出于对文化知识的推崇,或象征品德与才华,亦或是文人痴癖及润笔风气的呈现,多半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唐宋时期文教政策、书斋文化、工艺水平的缩影,部分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
    • 蔡燕
    • 摘要: 在唐宋城市转型进程中,城市声音景观的文学书写也随之发生了系列的变化:喧闹“市声”的日常化、“官街鼓”权威的式微、寺观清音的世俗化、娱乐化。这种变化从一个独特的层面呈现出时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风俗、文人心态等方面的嬗变,同时也映现出城市转型的诸多内涵。在城市声音意象中,“市声”作为城市生命脉动只有在唐宋城市转型中,时间、空间严格管控松懈后才有可能得到充分释放。“官街鼓”是城市管理体系中的典型声音意象,与夜禁制度紧密结合,坊市制打破后,逐渐失去了对城市居民的约束与震慑力,虽呼为街鼓,已是流于形式。寺观清音作为城市声音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限于晨钟暮鼓的清寂而变得喧闹欢腾起来,买卖人的吆喝声、人群的嘈杂声、寺观俗讲的喧腾声、杂技百戏表演的喝彩声打破了寺观肃穆庄严的宗教氛围,其世俗色彩、娱乐功能渐趋强化。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社会需求对城市集权管理的突破,使得城市空间、时间管理从封闭相对走向开放。
    • 余显斌
    • 摘要: 唐宋文学双峰对峙,难分高下。唐朝有诗歌,在滝桥烟柳中传唱;宋朝有词,或在铜板铁琶中引吭高歌,或在红牙檀板中婉约如露。唐朝散文,让人读之,击节叹赏;宋朝散文相比唐朝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 朱子良
    • 摘要: 嘲诮诗属于中国古典"俳谐文学"的子类之一,它在唐宋时期高度成熟.这不仅表现在创作数量的丰赡以及创作队伍的庞大,还主要表现在创作种类的丰富,其中包括嘲物诗、嘲人诗与自嘲诗.唐宋嘲诮诗的繁荣与唐宋时期的社会风气、政治制度、士子心态、宗教文化与文学思潮密切相关.
    • 张群喜(审校)
    • 摘要: 南基守,男,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韩国大邱韩医大中语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经学、人性教育、韩中文化交流、人文学与自然科学融合等。其代表作有《四书的理解》(韩国庆山大出版社1998年版)、《周易的理解》(韩国文昌社1998年版)、《实用汉语惯用语活用法》(韩国中文出版社2010年版)、《人性与价值观@论语》(韩国大广出版社2011年版)、《草书本三字经》(韩国大邱韩医大出版社2014年版)、《用汉语学中国文化》(韩国大邱韩医大出版社2017年版)。
    • 蔡燕; 王丽华
    • 摘要: 唐宋时期处于汉语发展史的重要时期,文学语言的白话趋向引人关注,表现在白话体小说成熟、白话诗派形成、诗词语言口语化等方面.其文学语言白话趋向的原因是多层面的,其中商品经济的触角深入文学领域,文学商业化带来的向大众普及的需求无疑是最有力的驱动力量.
    • 蔡燕; 李青霖
    • 摘要: 中唐以后传统文学发展中出现叙事性转向,原因是多元的,内部原因是中国文学传统中从先秦神话、《诗经》和史传文学以来的叙事传统的积累,外部原因中最重要的是中唐以后随着文学市场化、商业化兴盛起来的市民文学的叙事性对雅文学的影响,形成古文传奇化、词的叙事性强化、诗歌的叙事性转向等文学现象.
    • 赵珊珊
    • 摘要: 整个社会一直在不断发展和飞速进步,为了适应社会新的趋势发展,在社会的影响下应运而生的文学也在不断的改变 和创新。唐宋时期是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唐朝因为人们生活安居乐业,思想文化观念一度非常开放,这也造就了唐代文学的自 由发展。宋代文学也因受当时时代背景影响多是抒发爱国主义和对时代的批判,进而推动了通俗文学的大力发展。唐宋两朝的文 学也因为社会形态、经济基础、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差异而有很多的不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