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吸收剂

吸收剂

吸收剂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354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2篇、会议论文85篇、专利文献637943篇;相关期刊378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炼油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75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硝酸硝酸盐技术交流会、第十六届西南地区暖通热能动力及空调制冷学术年会 、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等;吸收剂的相关文献由665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伟吾、曹成德、毛松柏等。

吸收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2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8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37943 占比:99.90%

总计:638610篇

吸收剂—发文趋势图

吸收剂

-研究学者

  • 刘伟吾
  • 曹成德
  • 毛松柏
  • 孙春光
  • 刘建军
  • 李海平
  • 沈向洋
  • 沈峰
  • 范小鹏
  • T·丹尼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谢开强; 辛清萍; 张玉忠; 李泓; 李旭
    • 摘要: 膜接触器法气体吸收技术是目前最有前景的烟气捕集技术之一,吸收剂是此技术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膜接触器法脱硫脱碳液相吸收剂的研究进展。主要从膜接触法气体吸收技术的原理、吸收剂的选择及膜接触器法脱硫脱碳吸收剂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重点介绍了近年来膜接触器法脱硫脱碳吸收剂的应用现状。
    • 郭辉; 顾汉洋; 冯快源; 于超
    • 摘要: 新一代快堆对其控制棒的安全性、使用寿命和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快堆控制棒以碳化硼(B_(4)C)为吸收剂,但B_(4)C的气体释放、吸收力损失、高温包壳碳化失效及辐照膨胀限制了其安全使用寿命。本文利用能有效处理控制棒空间自屏蔽现象的确定论计算方法,设计并分析了基于替代吸收剂与局部慢化剂的快堆新型控制棒。本文从中子吸收能力、安全特性及废物处理等方面考察了硼化物、氢化物、稀土金属氧化物及金属四大类多种吸收剂。结果表明在不同吸收力区间,都有相应新型吸收剂可替代传统B_(4)C。大型快堆控制棒所需吸收力较低,可利用稀土金属氧化物作为长寿期吸收材料;中型快堆可考虑使用导热性优异的TiB_(2)或中子特性良好的HfH_(1.62);小型模块化快堆可考虑使用HfB_(2)作为超长寿期吸收剂。本文还介绍了吸收剂与慢化剂相结合的新型控制棒,结果表明局部慢化剂可加强控制棒吸收能力或节约吸收剂使用。本文结果将为快堆新型控制棒的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 马国庆; 陈亮; 崔正明; 李维; 官建国
    • 摘要: 片状FeSiAl吸收剂低频磁性能优异,但复介电常数大、阻抗失配严重,导致难以兼顾高频吸波性能。通过将有机高分子溶解、混合、乳化及吸附析出的多步骤过程,直接将线性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包覆到微米级片状FeSiAl合金粒子表面,并研究其电磁性质。结果表明,SBS在片状FeSiAl合金粒子表面形成了均匀致密的包覆层,显著提高了合金粒子的电阻率,其与石蜡2∶1混合样品复介电常数的实部由72降低到30左右。包覆后片状FeSiAl合金粒子的低频磁性能没有受到负面影响,而其高频性能由于阻抗匹配性的提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而片状FeSiAl@SBS复合粒子具有兼顾低频与宽带的吸波特性。
    • 唐应彪
    • 摘要: 某公司的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装置采用可再生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装置运行过程中暴露出很多的腐蚀问题。对现场装置进行腐蚀调研,通过腐蚀类型判断及其规律研究,并对吸收剂、腐蚀产物和腐蚀介质进行分析,针对装置不同部位的腐蚀环境,从工艺控制和材质升级方面提出防护对策,抑制了设备腐蚀,保证了装置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 马军; 蔡卫; 张武; 张治国; 杨如意
    • 摘要: 针对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00万t/a煤制油尾气脱碳装置,分析了脱碳塔压差高、系统接气受阻、系统中Fe^(3+)质量浓度超标、V_(2)O_(5)消耗高等问题,并提出工艺优化对策。结果表明:更换或清洗堵塞严重的规整填料,可防止塔压差升高;增加溶液过滤量可除去系统中的机械杂质、烃类物质、Fe^(3+)等,可防止塔压差升高,但会增加V_(2)O_(5)消耗量;降低水洗塔液位、稳定洗剂水量、提高合成尾气和贫液温度,可防止系统接气受阻;保证系统中V^(5+)质量浓度在5.5 g/L以上,可缓解设备腐蚀,同时保证反应的高效性。
    • 叶舣; 张欢; 汪丽; 赵兴雷
    • 摘要: 低能耗化学吸收剂开发目前成为工业界焦点。针对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开发的NICE系列吸收剂,通过实验室测试其吸收-解吸性能、黏度参数、反应热和腐蚀性等性能,并在浙江大学中试平台对优选的NICE吸收剂进行了性能优化测试,考察了其在500 t/a的CO_(2)捕集装置上的再生能耗。结果表明,实验室测试中,与MEA吸收剂相比,NICE-2吸收剂的最大负载量提高了54.5%,循环负载量提高了61.2%,反应热降低了6%~20%,对304不锈钢的腐蚀速率下降了81.3%,黏度与已商业应用的吸收剂接近;中试实验中的CO_(2)脱除率超过80%,优化的最低再生能耗(以CO_(2)计)为2.85 GJ/t,液气比为1.82 L/m^(3)。该研究初步验证了NICE吸收剂的低能耗性能,并为工业化应用提供了依据。
    • 蔡令波; 曲兆展; 王剑磊; 孟宪凤; 赵显; 王春
    • 摘要: 在不添加吸收剂的条件下,使用1910 nm半导体激光器对同种聚碳酸酯(PC)透明塑料板材进行了激光透射焊接实验。分析了激光功率、焊接速度及线能量等参数对试件焊接效果的影响规律,确定了焊接效果理想的试件的工艺参数。结果证明,最佳线能量为2.5 J/mm,此线能量下获得的试件形貌规整、拉断力大,焊接效果理想。保持最佳线能量不变,通过改变激光功率和焊接速度得到的多组试件的焊接效果基本一致,在激光功率为30 W,焊接速度可达到12 mm/s且焊接效果较为理想。
    • 韦清华; 王小雄; 李常青; 罗庆; 牛进龙; 王树勖; 文善雄; 王军
    • 摘要: 采用不同表面活性剂开发出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吸收剂,并利用超重力吸收工艺,对4种吸收剂的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有机废气VOCs质量浓度为1.5~2.0 g/m^(3)时,3^(#)环状聚合物吸收剂处理吸收效果最佳,VOCs去除率最高达70.3%,4^(#)有机硅聚醚吸收剂次之,VOCs去除率高达68.2%;对于低VOCs质量浓度(0.1~0.5 g/m^(3))有机废气,3^(#)吸收剂,4^(#)吸收剂VOCs去除率分别降至51.8%~60.3%,46.3%~52.1%,当3^(#)吸收剂与4#吸收剂复配质量比为1∶5时,VOCs去除率高达80.7%。
    • 刘丰盛; 董昊; 王涛; 黄炜
    • 摘要: 社会和工业现代化的进步,CO_(2)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日益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严重、自然灾害频发。为了减少碳排放,大力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势在必行。目前,常用的CO_(2)捕集方法包括吸附分离法、化学吸收法、膜分离法、CO_(2)直接转化等。其中,开发高效、稳定的吸附剂与催化材料是各种捕集技术优化的关键。详细综述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在CO_(2)捕集和转化中的应用,分析了目前研究的最新进展,揭示了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其中双金属MOFs较单金属具有更多的金属缺陷位及L酸含量,在CO_(2)吸附分离和催化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优势。功能化修饰法可以针对不同CO_(2)捕集技术的需求进行对应改性,拥有较高的成功率,尤其是后功能化法,因其改性方法简单、结构维持较好被广泛应用于CO_(2)捕集的各种方法中。前功能化法是最理想的MOFs改性方法,尤其是配体功能化,可以从结构上改变MOFs对CO_(2)的亲和性,但其结构的维持是目前研究的一大难点。MOFs纳米流体吸收剂的制备可有效增加吸收剂内部的传热传质,改善传统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有利于稳定悬浮液的形成,增加了CO_(2)吸收量,但吸收剂的黏性控制是目前研究的壁垒。另外,作为膜分离法中的填充材料,MOFs因其良好的相容性及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可以有效地提高膜的选择性,同时本身对CO_(2)的高吸附可以提高膜的CO_(2)容量,但MOFs膜的机械性能及循环稳定性还需进一步优化。虽然目前MOFs应用于CO_(2)捕集技术的研究很多,但利用MOFs的CO_(2)捕获系统和经济学分析的文献有限,本研究从MOFs的制备成本、CO_(2)捕集成本和再生成本出发,试图揭示MOFs的化学性质与CO_(2)捕获的过程经济性关系。
    • 肖保正
    • 摘要: 分析了硫酸厂尾气中的 SO_(2)、硫酸雾的排放现状,介绍了 SO_(2)、硫酸雾和氮氧化物脱除工艺及其特点。建议尾气处理装置第一级吸收设备采用动力波洗涤器,以两级电除雾器串联的工艺去除尾气中的硫酸雾,前瞻性布局尾气脱硝工艺,实现尾气的超低排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