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熟

后熟

后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64篇,主要集中在园艺、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7288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农业工程学报、种子、热带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0全国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及贮运新技术研讨会、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等;后熟的相关文献由1073位作者贡献,包括顾地周、朱俊义、郭志欣等。

后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7288 占比:99.69%

总计:77532篇

后熟—发文趋势图

后熟

-研究学者

  • 顾地周
  • 朱俊义
  • 郭志欣
  • 佟伟
  • 姜云天
  • 张昭其
  • 王文辉
  • 丁文武
  • 刘平
  • 王志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升升; 张燕; 赵立柱
    • 摘要: 为研究发酵和后熟对牦牛奶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的影响,分析了牦牛奶、发酵后牦牛奶和后熟后牦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和挥发性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变化,并进行了营养和品质评价。结果表明,发酵显著降低了牦牛奶中的乳糖含量(P0.05);但发酵使牦牛奶中的醇类、醛类和酯类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大幅减少。后熟后的牦牛奶与发酵后的牦牛奶相比,乳糖、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发酵后的牦牛奶相比后熟使牦牛奶中的醇类、酚类、酯类、酮类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大幅增加。综合来看,发酵促进了牦牛奶营养价值的提升,后熟促进了牦牛奶风味物质的积累,发酵和后熟对牦牛奶营养和品质提升有积极意义。
    • 黄俊豪; 段承煜; 邓英毅; 李峰; 冯斗; 范斗文; 谷俊杰
    • 摘要: 目前,对粉蕉品种果实后熟过程中的质地特性变化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以‘矮粉1号’‘金粉1号’‘广粉1号’和‘粉杂1号’4个主栽粉蕉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质构仪P/5探头进行整果穿刺试验,研究其果实质地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可为粉蕉的果实质构特性的客观评价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后熟过程中,4个粉蕉品种的果肉粘连性、果肉紧实度和红绿值a^(*)上升,黄蓝值b^(*)和饱和度C^(*)波动上升,果皮破裂距离和果皮韧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脆性、果肉硬度和色度角h°呈下降的趋势;4个粉蕉品种的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韧性、果皮脆性、色度角h°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粘连性、果肉紧实度、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饱和度C^(*)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硬度与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饱和度C^(*)值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果肉粘连性与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脆性和果肉硬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果皮破裂距离与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脆性、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饱和度C^(*)和色度角h°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对4个粉蕉品种的果实成熟期质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粉杂1号’质地最优,其次是‘金粉1号’,然后是‘广粉1号’和‘矮粉1号’。
    • 陈一帆; 舒在习
    • 摘要: 后熟是粮食的特性之一,在后熟过程中,粮食籽粒会发生生理生化活动,其加工品质及食用品质在后熟完成后一般会改善,然而目前关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稻谷的后熟研究较少。为探究籼稻的后熟期时长、后熟期间的具体活动状态、后熟期内的品质变化规律,实验以6种优质籼稻(隆两优534、黄华占、郢香丝苗、粤农丝苗、虾稻1号、A优442)为原料,在后熟期内定期对其品质进行检测,包括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发芽率、电导率、出糙率、脂肪酸值)、糊化特性指标和不同酶活性(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α-淀粉酶)。结果表明,六类优质籼稻具有不同后熟时长,后熟期间6个品种优质籼稻的发芽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电导率呈波动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出糙率呈波动上升趋势,脂肪酸值呈波动的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品种间有变化趋势的差异但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除A优442外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α-淀粉酶活性除黄华占以外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峰值粘度整体呈先波动的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品质评价,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A优442、隆两优534、虾稻1号、粤农丝苗、郢香丝苗、黄华占。
    • 张欣妍
    • 摘要: 文章比较分析皇帝蕉采后果实硬度与可溶性糖含量、果实淀粉含量、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性。结果显示:皇帝蕉后熟过程中淀粉酶活性上升,淀粉降解,果实变甜软化。其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整体上先上升,上升到达一定峰值后下降;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果实硬度与可溶性糖含量、总淀粉含量、总淀粉酶活性变化存在相关性。皇帝蕉后熟过程中果实变甜和软化与淀粉的降解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调控淀粉酶的活性,可以掌握果实贮藏期淀粉的降解和变甜软化。
    • 张凤; 李晓蝶; 余智瑾; 彭磊; 盛军; 赵存朝
    • 摘要: 本研究以玫瑰米酒和生牛乳为原料,以感官评分为参考指标,结合单因素及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确定玫瑰微醺酸奶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糯米蒸煮后,加入玫瑰花,经淋冷和拌曲,发酵72 h,灭菌15 min备用。生牛乳经均质,灭菌,接种以后,42°C发酵6 h。将灭菌后的玫瑰米酒和酸奶混合,后熟12 h,所得到的玫瑰微醺酸奶色泽均匀、口感细腻,具有玫瑰清香和米酒醇香,为酸奶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 张明婷; 姚雅鑫; 王京宏; 孙风丽; 张超; 奚亚军
    • 摘要: 为探究小麦种子休眠解除期间的成分变化对发芽率的影响,了解种子休眠解除机制,以铭贤169为材料,在收获后不同储藏时间(间隔20 d)取样,通过显微设备观察了种子后熟期间的结构变化,测定了相关生理指标和成分,以探究铭贤169种子休眠性原因。结果表明,铭贤169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种皮细胞结构、组织结构、淀粉粒结构、蛋白基质等均发生变化,淀粉含量、粒径、糊化特性、热稳定性随贮藏时间延长变化显著。铭贤169的离体胚在花后25 d就具有发芽能力,但种子在花后35 d仍处于休眠。收获后熟期间,种胚活性、种子吸水率、含水量、淀粉含量、淀粉糊化谷值粘度和峰值时间、热稳定性逐步上升,与发芽率正相关。A型淀粉粒表面破损,淀粉粒与蛋白质结合紧密,种皮结构松散;淀粉粒径、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沉降值减小;面筋和粗蛋白含量变化不大。推测铭贤169种子的休眠性与种子母体成分有关,休眠解除期间发芽率变化受种皮结构、淀粉的分解程度、淀粉粒与蛋白质的结合方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性质以及淀粉酶活性等因素影响。
    • 祝溪; 王若兰; 黄亚伟; 李浩杰; 盛强; 曹志帅
    • 摘要: 通过测定新收获的国产大豆在后熟期间油脂的粗脂肪含量、酸价、过氧化值和脂肪酸组成来探究后熟期间大豆籽粒中脂肪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后熟过程中,大豆的粗脂肪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度过后熟期则逐渐下降,粗脂肪质量分数从初始的19.25%升高至21.30%,在30 d达到最大值后缓慢下降;大豆酸价及过氧化值均为上升趋势,且大豆酸价及过氧化值均与大豆油脂肪酸的比值呈负相关;油酸和亚油酸的相对含量呈负相关,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呈正相关。通过研究发现后熟期间大豆籽粒脂肪含量有了显著升高,对于生产实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母梦羽; 张霞; 田郁; 贾峰; 王琦; 梁赢; 王金水
    • 摘要: 为明晰新收获不同筋力小麦在后熟期间面团品质的变化,测定了低、中、高筋小麦后熟期间干、湿面筋含量及面团拉伸特性、黏弹性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与新收获小麦相比,经过后熟,低筋小麦干、湿面筋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中筋小麦干、湿面筋含量呈下降趋势,高筋小麦干、湿面筋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低筋小麦面团的拉伸比减小,中筋小麦面团拉伸比第2周达到最大值,并稳定在第8周的1.67 g/mm,高筋小麦面团拉伸比呈增大趋势,最大值达到3.32 g/mm;低筋小麦面团的弹性先增大后减小并趋于稳定,中筋小麦面团弹性先增大,储藏后期无显著差异,高筋小麦面团弹性逐渐增大;低筋小麦面团的内聚性先增大后减小,中筋小麦面团的内聚性储藏初期比较稳定,储藏至第8周达到最大,高筋小麦面团的内聚性呈上升趋势,14周达到0.51 g·s;低筋小麦面团内部网络结构间隙变得疏松,中筋和高筋小麦面团内部网络结构间隙则变得致密。经过后熟,低筋小麦面筋筋力弱化,中筋和高筋小麦面筋筋力增强,其加工和食用品质逐步改善;小麦面团品质特性的变化不仅与面筋蛋白含量有关,而且与面团内部结构相关。
    • 范兴; 卢燕燕; 吴建文
    • 摘要: 为解析光照条件下油茶鲜果的特征性代谢物,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 ionis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ESI-MS/MS)对后熟过程油茶鲜果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物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739种代谢物,其中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下鉴定的代谢产物数量分别为711种和28种,共55个代谢物种类,主要有萜类118种、生物碱类97种、黄酮类88种、酚类53种、苯丙素类52种、类黄酮44种等。主成分及聚类热图分析表明,油茶鲜果不同后熟处理中光照对其代谢物有明显影响。代谢途径富集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了类黄酮、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
    • 李英丽; 张少颖; 薛银昊; 王靖冉
    • 摘要: 【目的】分析采前喷施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贮藏期巴梨果实褐变、品质和后熟性的影响,为延长西洋梨贮藏期的适宜采前处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果实成熟前12 d(2016年7月29日)喷施300 mg·L1-MCP,处理果实分别在8月10日(1-MCP)和8月17日采收(1-MCP+后采)。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对照果实8月10日采收,采后果实放入冷库中贮藏(-1.1°C)。【结果】贮藏前3个月,3个处理果实均无褐变发生。贮藏4个月,对照处理果实果心褐变率为33.33%,1-MCP和1-MCP+后采处理果实无褐变发生,3个处理果实均能正常后熟;贮藏5个月,对照果心和果肉褐变率达66.67%,果实不能正常后熟;1-MCP处理果实无褐变发生,1-MCP+后采处理果心褐变率为21.74%,显著低于对照处理,2个处理果实均能正常后熟。贮藏4个月和5个月,2个采收期的1-MCP处理果实硬度、果皮叶绿素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且二者之间除果实硬度差异显著外,其余果实品质无显著差异。同时,采前1-MCP处理显著降低了贮藏期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多酚和丙二醛含量。【结论】采前喷施1-MCP推迟了果实成熟,降低了贮藏期巴梨果实褐变发生程度、推迟褐变发生时间,提高了贮藏期果实品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