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Pb(Ⅱ)

Pb(Ⅱ)

Pb(Ⅱ)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15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等;Pb(Ⅱ)的相关文献由3885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唯平、赵蕴岚、张杰等。

Pb(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11.8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515 占比:88.08%

总计:1720篇

Pb(Ⅱ)—发文趋势图

Pb(Ⅱ)

-研究学者

  • 何唯平
  • 赵蕴岚
  • 张杰
  • 吴淑方
  • 周维军
  • 崔明明
  • 杨长江
  • 刘埃林
  • 张光军
  • 徐晓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娜; 祝方; 梁宇坤; 叶翠平; 梁文静
    • 摘要: 以铅离子为模板离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偶氮二异丁腈为交联剂和引发剂、稀盐酸为洗脱剂,采用微波辅助反相乳液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磁性离子印迹聚合物(MIIP),通过SEM、FTIR、XRD和BET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水中Pb(Ⅱ)的吸附。在初始质量浓度60 mg/L、溶液pH 6、吸附温度303 K、吸附时间60 min的优化条件下,MIIP对Pb(Ⅱ)的吸附量可达107 mg/g。MIIP对Pb(Ⅱ)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MIIP能够选择性识别二元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的Pb(Ⅱ),具有很好的Pb(Ⅱ)识别和吸附能力。在重复使用5次后吸附性能没有明显变化,表明MIIP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 张蕾; 王家圆; 邓鑫; 郭军康
    • 摘要: 以MoS_(2)及壳聚糖(CS)为原料制备W-MoS_(2)/CS复合微粒,分析MoS_(2)掺杂对复合微粒形貌及孔隙结构的影响,考察吸附过程中溶液pH值、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共存离子等因素对Pb(Ⅱ)的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W-MoS_(2)纳米花被均匀掺杂进CS凝胶内后,起到了一定的固定、粘合凝胶结构的作用,使得复合微粒结构更坚实,表面更粗糙,并且保持了良好的孔隙结构.随着pH值在4~7范围内增加,复合材料对Pb(Ⅱ)的吸附量持续增大,在pH=7时达到最大值.W-MoS_(2)/CS复合微粒吸附速率在30 min前先急剧升高,最后在120 min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实验中W-MoS_(2)/CS复合微粒对Pb(Ⅱ)的吸附更符合Langmiur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以单层吸附为主,并且W-MoS_(2)/CS-2(50 mg MoS_(2))复合微粒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663.7 mg/g,优于大多数碳基和硫功能化的纳米材料.同时研究发现复合微粒在复杂离子共存的条件下依然对Pb(II)表现出极强的选择性,并且经过6个吸附再生循环后,W-MoS_(2)/CS复合微粒的吸附性能仍保持稳定,具有很好的重复使用性和再生能力.W-MoS_(2)/CS复合微粒的设计拓展了壳聚糖基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范围.
    • 付秋平; 张海润; 石登红; 娄杰; 莫昌琍; 罗军; 严伟
    • 摘要: 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为前驱体,将沸石咪唑骨架材料ZIF-8加入SA中,制备出ZIF-8@SA复合材料,并研究了ZIF-8@SA对Pb(Ⅱ)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接触时间、Pb(Ⅱ)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温度和吸附-脱附次数等因素对ZIF-8@SA吸附Pb(Ⅱ)效果的影响。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303.15 K时,Langmuir模型拟合得到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330.364 mg/g。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分析表明,ZIF-8@SA对Pb(Ⅱ)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的。ZIF-8@SA对Pb(Ⅱ)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 燕翔; 王都留; 张少飞; 李午寅; 董晓宁; 王俊辉; 范秀梅
    • 摘要: 为了考察农林废弃物核桃壳对重金属Pb(Ⅱ)的吸附性能,以核桃壳为原料,采用微波-H_(2)O_(2)耦合改性的方法制备改性核桃壳生物炭,并对其进行电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考察了溶液pH值、核桃壳生物炭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Pb(Ⅱ)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改性核桃壳生物炭吸附模拟水溶液中Pb(Ⅱ)的影响。表征结果表明,改性生物炭具有无定形碳结构,炭颗粒表面具有微米级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孔隙结构;C■0、C—O、C■C等基团的含量较改性前有所增加。在初始离子浓度为400 mg/L、核桃壳生物炭投加量为16 mg/L、pH值为4.0、温度25°C、吸附时间180 min的条件下,改性生物炭对Pb(Ⅱ)的吸附率达到99.5%。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微波-H_(2)O_(2)耦合改性核桃壳生物炭对于高浓度含Pb(Ⅱ)废水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 李宸; 鲁镜镜; 蒙梅; 刘境; 谢燕; 陈前林; 敖先权; 曹阳; 杨敏
    • 摘要: 以工业固体废弃物赤泥(RM)为原料,经还原煅烧和接枝改性,制备得到一种醇胺钛酸酯改性的磁化赤泥吸附材料(ATMMRM)。利用XRD、FT-IR、SEM、BET、VSM等测试方法对RM和ATMMRM进行表征和对比,发现ATMMRM表面成功引入了羟基和胺基官能团,而且其比表面积及饱和磁化强度较RM分别提高6.0倍和9.6倍,这些特性为ATMMRM提供了更多活性吸附位点并赋予了材料磁分离能力。对Pb(Ⅱ)的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pH=6,T=25°C条件下,ATMMRM对水体中Pb(Ⅱ)的饱和吸附容量达213 mg·g^(-1),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为自发、吸热、熵增的化学吸附控制过程,吸附机理主要为物理吸附以及ATMMRM表面接枝的羟基和胺基与Pb(Ⅱ)的螯合作用。
    • 隋睿; 刘晓娜; 杨改强; 霍丽娟; 丁庆伟
    • 摘要: 钛酸纳米材料具有均一的结构、组成以及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水处理重金属领域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铌酸盐负载钛酸纳米片(Nb/TiNFs),并研究了Pb(Ⅱ)和Cu(Ⅱ)在其上的单组分以及复合体系中竞争吸附。XRD、TEM和SEM等证实材料为纳米片状结构,主要晶相为三钛酸盐。Nb/TiNFs对Pb(Ⅱ)和Cu(Ⅱ)显示出快速的吸附动力学和高吸附容量,具体机制为金属阳离子与层间-ONa/H基团的离子交换。吸附等温符合Langmuir模型,理论最大吸附量Pb(Ⅱ)(2.474 mmol·g^(-1))>Cu(Ⅱ)(1.876 mmol·g^(-1)).在两种金属离子共存的体系中,金属离子间存在竞争吸附,竞争能力Pb(Ⅱ)>Cu(Ⅱ),主要由于为Pb(Ⅱ)的水合能较小,容易解离为自由离子在Nb/TiNFs上进行离子交换。由于Nb/TiNFs具有高效去除复杂体系污水中金属阳离子且合成简易等优点,为处理多种重金属污染废水领域提供了可选途径。
    • 燕翔; 王都留; 安希贤; 郝爱娟; 王文学; 罗育军
    • 摘要: 以核桃壳为原料,采用马弗炉热解-H_(2)O_(2)耦合改性方法制备核桃壳活性炭,运用SEM、XRD和FT-IR等技术对活性炭进行表征.考察了改性核桃壳活性炭吸附模拟废水中Pb(Ⅱ)的效果.表征结果显示,热解-H_(2)O_(2)耦合改性核桃壳活性炭表面形成了丰富的微米级孔隙结构,为无定型碳,含氧基团的种类有所减少.对于pH值为4.5,初始浓度为100 mg/L含Pb(Ⅱ)模拟废水,当吸附剂用量为20.0 g/L,在30°C下吸附80 min,核桃壳活性炭对Pb(Ⅱ)的吸附量达到3.22 mg/g,去除率达64.45%.
    • 吴迪; 江敏; 吴昊; 吴思雅; 许杰尧; 于忠利; 陈薇
    • 摘要: 以虾壳为原料,450°C氮气保护下热解生成虾壳生物炭(SSBC),并研究它对Pb(Ⅱ)和(或)Cd(Ⅱ)的吸附特性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1)SSBC属于低比表面积类生物炭,N质量分数高达11.31%。(2)各体系下SSBC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络合、配位和(或)沉淀等)为主。在二元体系中引入竞争组分后,Pb(Ⅱ)和Cd(Ⅱ)的吸附平衡所需时间减少、吸附量下降。(3)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拟合SSBC对各体系下Cd(Ⅱ)和单一体系下Pb(Ⅱ)的吸附过程,而SSBC对二元体系下Pb(Ⅱ)的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拟合的结果。(4)Pb(Ⅱ)和Cd(Ⅱ)在SSBC上的吸附是几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吸附Pb(Ⅱ)的主要机理为碳酸盐沉淀,吸附Cd(Ⅱ)的主要机理为金属-π电子配位反应。
    • 付秋平; 张海润; 罗云; 娄杰; 石登红; 莫昌琍; 罗军; 严伟
    • 摘要: 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亚胺为原料,制备海藻酸钠/聚乙烯亚胺(SA/PEI)复合材料,研究其对水中Pb(Ⅱ)的吸附去除性能。系统研究了各因素对SA/PEI吸附Pb(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A/PEI对Pb(Ⅱ)的吸附量与Pb(Ⅱ)初始浓度正相关,在360 min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303.15 K时,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得到的最大吸附量为316.46 mg/g。第6次使用的SA/PEI对Pb(Ⅱ)仍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
    • 仇付国; 王肖倩; 童诗雨; 吕华东
    • 摘要: 探究了pH、反应时间和污泥投加量对给水厂污泥竞争吸附Pb(Ⅱ)、Hg(Ⅱ)、Cr(Ⅵ)、Cd(Ⅱ)4种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自身的相对原子质量、离子半径、电负性及水解常数都将影响其与给水厂污泥间的亲和力[Pb(Ⅱ)>Hg(Ⅱ)>Cd(Ⅱ)>Cr(Ⅵ)]。当Pb(Ⅱ)、Hg(Ⅱ)、Cd(Ⅱ)处于同一体系时,各离子间存在较强的竞争吸附,Cr(Ⅵ)和Hg(Ⅱ)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吸附竞争能力较弱的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可以通过增加给水厂污泥的投加量来提高。给水厂污泥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包括发生共沉淀现象、重金属离子与给水厂污泥的表面官能团发生络合反应、形成分子间范德华力以及给水厂污泥的多孔结构使Hg(Ⅱ)发生污泥内扩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