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发酵料

发酵料

发酵料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84篇,主要集中在园艺、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92120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北方园艺、长江蔬菜、食用菌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八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等;发酵料的相关文献由752位作者贡献,包括孔维丽、刘芹、崔筱等。

发酵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1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92120 占比:99.96%

总计:492322篇

发酵料—发文趋势图

发酵料

-研究学者

  • 孔维丽
  • 刘芹
  • 崔筱
  • 朱国胜
  • 桂阳
  • 龚光禄
  • 张玉亭
  • 孔维威
  • 康源春
  • 袁瑞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1"发酵料是好东西,但全程使用还为时过早。"——这两年,发酵料在市场上的发展如火如荼,微生物发酵、定向酶解、复合发酵,针对不同的方向,各大厂家使出浑身解数各显神通,有养殖户开始了全程替代传统饲料的使用。对此,有专家表示,发酵料是好东西,但目前的发酵技术和工艺还不够完善,发酵产生的有害因子还不明晰,不能过于武断地去推广全程使用。
    • 马瑞
    • 摘要: 平菇又称侧耳,营养丰富,栽培历史悠久,已发展成为全国性栽培种类。传统的平菇栽培有生料、熟料和发酵料3种栽培模式。近几年,唐山地区菇农在发酵料和熟料栽培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总结和提升,通过培养料发酵与短时高温灭菌处理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平菇半熟料栽培技术,目前唐山地区该项栽培技术种植面积达到6 500亩,每亩收入5万~6万元。
    • 方志荣; 林静; 清源; 曹芮
    • 摘要: 为了降低稻草秸秆发酵过程中氮素的损失和臭味的产生量,研究了稻草秸秆发酵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过磷酸钙(0、5%、10%、15%)对鸡腿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菌丝体胞外酶的活性及鸡腿菇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料中添加过磷酸钙会增加鸡腿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过氧化物酶、淀粉酶的活性;能缩短鸡腿菇的现蕾时间、首次采菇时间;能增加第一潮菇鲜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干物质、粗蛋白与总糖的含量.综合来看,稻草秸秆发酵料中添加10%的过磷酸钙能使鸡腿菇胞外酶活性、产量和品质最高.
    • 崔筱; 刘芹; 丁亚通; 康源春; 胡素娟; 宋凯博; 张玉亭; 孔维丽
    • 摘要: 培养料发酵后栽培平菇,能够有效抑制霉菌的滋生,提高菌袋的成活率,但其抑菌机制尚不清楚.以玉米芯为主料研究发酵料浸提液对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灰绿青霉(Penicillium glaucum)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细胞形态、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三磷酸腺苷酶(ATP)活性、碱性磷酸酶(AK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周期内,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料浸提液对2种霉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T4时期对深绿木霉、 灰绿青霉菌丝抑菌率最高,分别达到100.0%、97.9%;随发酵料浸提液体积分数的增加,抑菌率提高,菌丝生物量减少,发酵料浸提液体积分数为100%时,对深绿木霉、灰绿青霉2种霉菌菌丝的抑菌率分别为81.1%、75.9%,菌丝生物量分别减少66.2%、64.6%.显微检测发现,80%发酵料浸提液处理后,深绿木霉菌丝细胞壁、细胞膜破裂,液泡、线粒体膜破裂,核糖体分布不均匀,细胞内容物减少;灰绿青霉菌丝细胞壁边缘粗糙,隔膜断裂.随发酵料浸提液体积分数增加,培养液中深绿木霉、灰绿青霉AKP含量增加,分别高于对照333.3%、560.0%;菌丝体内SDH活性在48 h降至最低,分别为8.1、10.3 U/mg;ATP活性下降,均低于对照组,分别较对照低51.3%、55.8%.平菇培养料发酵后其浸提液破坏2种霉菌菌丝细胞壁、细胞膜,导致细胞内溶物外流,降低菌丝代谢和呼吸强度,从而抑制深绿木霉、灰绿青霉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
    • 赵建选; 李峰; 靳荣线
    • 摘要: 根据平菇“新科108”品种生长特点,从菌种培育、培养料发酵、菌袋制作、菌丝生长管理、出菇管理和病害预防6个方面总结玉米芯发酵料袋栽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取得较好的栽培效益和快速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刘芹; 胡素娟; 孔维丽; 崔筱; 袁瑞奇; 孔维威; 邱立友
    • 摘要: 为了解玉米芯粒径对平菇栽培用发酵料中代谢物的影响,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添加不同粒径玉米芯的发酵料中微生物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结果表明,添加小粒径玉米芯(D50=0.5 cm)和大粒径玉米芯(D50=1.5 cm)的发酵料中微生物代谢物差异显著.在正离子(POS)和负离子(NEG)模式下分别筛选得到464种和201种差异代谢物,包括芳香族化合物、氨基酸、糖及醇类、脂质、生物碱等.差异代谢物分别富集到90条(POS模式)和94条(NEG模式)代谢通路,差异显著的有2条,分别为源自鸟氨酸、赖氨酸、烟酸生物合成生物碱和组氨酸代谢.说明不同粒径玉米芯发酵料中微生物代谢物具有显著差异,为发酵料栽培平菇原料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 孔维丽; 郭家稳; 刘芹; 齐曼; 崔筱; 李亚楠; 高玉千; 邱立友; 张玉亭
    • 摘要: 为建立平菇培养料发酵度的判定指标,选用以粉碎玉米芯小粒、中粒和大粒为主要原料配制的平菇培养料,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含水量、pH值和总碳、总氮、水溶性有机碳(DOC)、氨含量以及杂菌抑制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及栽培平菇的生产特性.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3种培养料的pH值先降后升,含水量、总碳含量、C/N和DOC含量降低,氨含量先升后降,总氮升高.发酵结束,小粒DOC含量低于大粒,而氨含量和杂菌抑制物质含量高于大粒.培养料粒径越小,栽培平菇发菌期料温越低、染菌率越低、生物学效率越高.因此,发酵料栽培平菇宜采用小粒的粉碎玉米芯,发酵结束发酵料含水量为60%~67%、pH值为8.0~8.6、DOC(w)以低于12 g·kg-1和氨含量(ρ)为发酵料渗出液中以氨检测试纸条测定值低于1350 mg·L-1为宜.
    • 刘皓皓; 刘芹; 崔筱; 靳荣线; 高玉千; 李亚楠; 孔维丽; 裴瑞杰; 邱立友
    • 摘要: 为了解发酵培养料制备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组成和变化规律,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分析发酵2、4、6、8和10 d时培养料的代谢组数据.结果表明:在正离子(POS)模式下,分别在T2 vs T1、T3 vs T2、T4 vs T3和T5 vs T4中筛选得到331、145、161和115种差异代谢物;在负离子(NEG)模式下,分别筛选得到251、159、106和76种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糖类及其衍生物、氨基酸、肽类及其类似物、脂肪酸类、维生素类、苯丙素类和聚酮类物质及其他次级代谢产物.此外,在发酵培养料中还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吲哚-3-乙酸、茉莉酸和赤霉素)和抑菌物质(如绿原酸、抗生素、白藜芦醇).该研究可为制备质量稳定的发酵培养料和掌握发酵培养料栽培平菇技术提供参考.
    • 刘芹; 孔维丽; 徐柯; 崔筱; 宋凯博; 张玉亭
    • 摘要: 为了解糙皮侧耳栽培期间发酵料中的微生物及代谢产物变化,分别采用宏基因组测序、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糙皮侧耳5个生长时期发酵料中微生物及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糙皮侧耳生长发育过程中,发酵料中的Bacillus EGD-AK10、Cellulosinicrobium aquatile、Cellulosinicrobium cellulans、Cellulosinicrobium funkei、Cellulosinicrobium KWT-B、Cellulosinicrobium TH-20、Mycobacterium abscessus、Ochrobactrum intermedium 8种细菌的相对丰度与糙皮侧耳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Pseudoxanthomonas suwonensis和Thermobispora bispora与糙皮侧耳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发酵料中微生物参与了发酵料的代谢,从而导致其中代谢物的变化.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5组发酵料样品之间代谢物具有明显差异.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从发酵料样品中共筛选和鉴定到100种差异代谢物,含量与糙皮侧耳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的代谢物有36种,呈显著负相关的有19种,主要包括糖类、氨基酸、脂类和核苷酸.通过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得到10条具有显著影响的代谢通路.与糙皮侧耳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的8种细菌的相对丰度与上述36种代谢物的含量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意味着发酵料中的微生物、代谢物对糙皮侧耳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本研究将加深对细菌-真菌相互作用的了解,有利于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 靳荣线; 马玮超; 鲁欣欣; 邹明; 刘翼成; 李峰
    • 摘要: 以平菇新科108为材料,选用4种不同直径的玉米芯发酵料进行栽培.结果表明,使用直径0.2 m~0.5 m和0.5 cm~1.5 m的玉米芯,发酵温度较高,栽培成功率均高于95%,平菇菌丝生长快,生物学效率超过110%;直径1.5 cm~2.5 cm和2.5 cm~3.5 cm的玉米芯,发酵堆体温度较低,栽培成功率分别降至81.11%和61.11%,且菌丝生长相对缓慢,生物学效率仅为87.27%和76.36%.综合考虑选用直径0.2 cm~1.5 cm的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较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