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双腔气管导管

双腔气管导管

双腔气管导管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专利文献509886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中国保健、临床医药实践、中国内镜杂志等; 双腔气管导管的相关文献由42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斌、任秋生、侯俊德等。

双腔气管导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09886 占比:99.98%

总计:509972篇

双腔气管导管—发文趋势图

双腔气管导管

-研究学者

  • 杨斌
  • 任秋生
  • 侯俊德
  • 倪剑武
  • 张国华
  • 李珠真
  • 熊振天
  • 牟秋霖
  • 王均炉
  • 蒋柳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嘉锋; 赵珍珍; 包睿; 朱文忠; 卞金俊
    • 摘要: 目的探索SafeLM新型可视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胸腔镜辅助下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9月间行胸腔镜辅助下肺切除术并接受可视喉罩插管的患者20例(SafeLM组),将同时期在双腔气管导管插管(DLT)下接受相同手术,性别、年龄(±3岁)、手术侧相匹配的20例患者作为配对对照(DLT组)。比较两组间术后咽喉痛、声音嘶哑、置管时间、置管后血压或心率波动幅度>15%、单肺通气成功率、肺萎陷程度,以及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次数。结果两组间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BMI、ASA分级、手术类型、麻醉与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afeLM组患者术后咽喉痛发生率(10%)显著低于DLT组(45%,P15%的发生率(10%)显著低于DLT组(40%,P0.05)。结论SafeLM可视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可有效应用于胸腔镜辅助下肺切除术的全身麻醉,可减少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引起的术后咽喉疼痛和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
    • 徐海峰; 翟宇佳
    • 摘要: 目的 对比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患者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置管方式进行肺隔离,研究组则选取支气管封堵器的置管方式进行肺隔离.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定位时间、插管时间、萎陷时间,肺萎陷质量,气道压和术后声嘶咽痛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定位时间和插管时间短于参照组,萎陷时间则长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气道压(22.69±3.02)cm H2O(1 cm H2O=0.098 kPa)低于参照组的(27.45±3.27)cm H2O,声嘶咽痛的发生率17.39%低于参照组的4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均能起到较好的气道控制效果,其中使用支气管封堵器的插管耗时短,且对下气道的损伤较小,但是相对而言肺萎陷时间较长.
    • 张雄飞; 彭玉叶; 张鹏飞
    • 摘要: 1患者资料患者,女,54岁,身高158 cm,体质量52 kg,因体检发现右肺叶结节2 d入院,诊断为右肺上叶结节。既往有宫颈癌史,有全麻下子宫全切手术史,有20年哮喘史,近1年没有发作,平时无药物维持治疗。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过敏史,过敏反应严重程度未知,无食物过敏史。
    • 桂贤亮; 刘小芳
    • 摘要: 目的:双腔气管导管(DLT)插管中应用两种导管塑型方法的效果.方法:该研究共纳入对象60例,纳入时间2017年6月~2021年6月.均为DLT插管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双腔气管导管塑成小J型,观察组双腔气管导管塑成大J型,比较两组效果,以及检查后炎性指标情况及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即刻(T2),暴露声门时(T3),插管后1 rain(T4)、3rain(T5)、5min(T6)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结果:观察组插管操作时间更少,插管阻力评分更低,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更短,导管对准声门契合率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检查后炎性指标比较,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J型双腔气管导管塑形,导管与声门契合率更高,可减少插管时间,减轻插管阻力,且能减轻插管后炎性反应,但在其他指标上二者无明显差异.
    • 袁玉辉; 马改改
    • 摘要: 目的:比较封堵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5月行单肺通气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实施封堵支气管导管,B组实施双腔气管导管.观察两组不同时间段血气指标、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及手术视野暴露情况.结果:A组插管及定位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腔气管导管相比,封堵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手术中可缩短插管及定位时间,改善血气指标.
    • 张爽; 甘建辉; 涂青; 李峰; 谷书涵; 史金麟
    • 摘要: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胸腔镜肺切除术病人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按排除标准筛选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需要进行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的病人,共有84例入选,并统一按照全麻标准使用双腔气管导管(DLT)通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与刺激器连接完整且予以有效电流刺激的为电刺激组,连接中断未有实际刺激产生的为假刺激组,每组42例,从诱导前30 min开始两组分别予以有效刺激或假刺激在双侧内关(PC6)、合谷(LI4)、列缺(LU7)、尺泽(LU5)穴持续至术毕.在入室5 min(T1)后记录病人未接受任何刺激时的基础状态下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在接受30 min刺激或假刺激后(T2)、拔除DLT即刻(T3)、拔除DLT后5 min(T4)和10 min(T5)分别测量MAP和HR;在上述各时刻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的浓度.结果 在T1和接受30 min的电刺激或假刺激后的T2时刻两组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和假刺激组在受到拔管强烈刺激时(T3)MAP分别骤升至(106.81±13.04)mmHg、(113.26±9.92)mmHg,均明显高于基础时刻(P0.05);电刺激组在完成拔除DLT后的T4、T5两次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浆应激激素浓度均低于接受假刺激的假刺激组(P<0.05).结论 术中有效应用TEAS不会改变未接受剧烈刺激病人的内环境,而对于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手术病人能有效改善经历拔除DLT期间过度刺激引发的交感激素调动,减缓生理应激.
    • 韦晓勇; 韩彩玲; 高玉华; 刘晓媛; 闵红星
    • 摘要: 目的:观察直接喉镜辅助下改良气管插管方法在非困难气道患者双腔气管插管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胸科单肺通气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常规方法组(A组)和改良方法组(B组),每组30例.A组常规方法、B组改良方法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插管成功率、定位成功率、插管期间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均100%及一次性定位成功率(A组86.7%,B组93.3%)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咽痛、声嘶发生率(0.33%、0%)较A组(23.3%、1%)降低(P<0.05).B组T2-3时HR、MAP较A组降低(P<0.05).A组T2-4时、B组T2时HR、MAP较T0时升高(P<0.05),B组T3-4时HR、MAP与T0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腔气管导管改良插管方法操作简单,稳定循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
    • 张志君; 牛志强; 郑孟良; 王本清; 聂宇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腔气管导管与支气管阻塞导管两种技术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双腔导管组(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与阻塞导管组(使用支气管阻塞导管)各40例,记录并分析两组的呼吸参数比较两组插管定位时间、插管时间、术中肺最大程度萎陷所需时间及术后声嘶咽痛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插管定位时间、术中肺最大程度萎陷所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塞导管组插管时间显著短于双腔导管组(P<0.05);两组患者单肺通气时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吸气平台压较双肺通气时有了显著升高,肺动态顺应性则显著下降(P<0.05),且阻塞导管组单肺通气时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吸气平台压均显著低于双腔导管组(P<0.05);阻塞导管组声嘶咽痛的发生率为27.5%,显著低于双腔导管组的(70.0%,P<0.05).结论 支气管阻塞导管在胸科手术中相比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效果更好,插管时间更短,患者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更低.
    • 陈琪; 钟雪娇; 胡开红; 兰淋; 杨斌
    • 摘要: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early controlled cold atomization inhalation of budesonid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 (POST) after 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05 ASAⅠ~Ⅲpatients having POST after thoracic surgery with 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n = 35 each).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tomization inhalation of 12 mL 20°Csaline(Group C)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10 mL 20°Csaline plus 2 mL(1 mg)budesonide(Group R)or 10 mL 0°Csaline plus 2 mL(1 mg)budesonide (Group L)for 15 minutes immediately after extubation. The 4-score scale was used to evaluate sore throat,dry throat,hoarseness and swallowing difficulty 1,2,6 and 24 h after the extubation and QoR-40 scale to assess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t 24 h. Results The scores of sore throat and dry throat were significant lower in group L than those in group C(P 0.05). The total score of QoR-40 scale was the significantly highest in group L than that in group C and group R(P0.05),各组患者间不同时间点声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1 d QoR-40量表总分显著高于C组和R组(P<0.05).结论 术后双腔气管导管拔管即刻布地奈德低温雾化吸入能有效缓解POST相关并发症的程度,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有助于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