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原发性胃淋巴瘤

原发性胃淋巴瘤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专利文献32855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外医疗等;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相关文献由281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光伟、徐文贵、李尉等。

原发性胃淋巴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32855 占比:99.75%

总计:32938篇

原发性胃淋巴瘤—发文趋势图

原发性胃淋巴瘤

-研究学者

  • 丁光伟
  • 徐文贵
  • 李尉
  • 李琛
  • 燕敏
  • 高春耕
  • 黄神安
  • AhmadM.Al-Akwaa
  • AoyagiK
  • Chul-Woo Kim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常琳涵; 翟阳; 廖子君
    • 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收治并确诊的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Ⅰ+Ⅱ期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80%)显著高于Ⅲ+Ⅳ组患者(30%);LDH正常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65%)显著高于LDH升高组(40%);IPI指数0.05)。结论 临床分期Ⅲ、Ⅳ期、高的国际预后指数(IPI指数)、LDH升高可能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由于原发性胃淋巴瘤发病形式多样,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需要胃镜和与之相关的临床特点相结合以降低漏诊、误诊率。
    • 陈钦贤; 刘昱; 黄列彬; 冯宝; 薛慧敏; 李昌林; 全勇; 龙晚生
    • 摘要: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BorrmannⅣ型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6月至2018年4月经手术或内镜病理确诊的BorrmannⅣ型胃癌或原发性胃淋巴瘤的病例共186例,其中BorrmannⅣ型胃癌132例,原发性胃淋巴瘤54例。采用计算机软件对CT动脉期、静脉期图像提取放射组学特征,再选择Lasso 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特征筛选,并建立CT影像组学模型,此外亦筛选CT主观征象构建CT主观征象模型,并同时利用CT主观征象及组学特征构建联合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T主观征象模型、组学模型以及联合模型的性能。【结果】浆膜亮线征、浆膜侧不规则结节状外突两个征象进入了CT主观征象模型,而在组学特征中分别选出9个静脉期特征、8个动脉期特征以及14个动静脉期组合特征与病灶相关,分别构建相应组学模型。鉴别BorrmannⅣ型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CT主观征象模型的截断值为0.188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敏感性为61.9%,特异性为81.7%,准确性为76.5%;组学模型中的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动静脉期的截断值分别为-0.315、-0.669和-0.858,AUC分别为0.864、0.955和0.890,敏感性分别为71.4%、95.2%和81.0%,特异性分别为85.0%、88.3%和80.0%,准确性分别为81.5%、90.1%和80.3%;联合模型中的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动静脉期的截断值分别为0.257、0.556和0.497,AUC分别为0.883、0.956和0.918,敏感性分别为71.4%、90.5%和71.4%,特异性为85.0%、93.3%和90.0%,准确性为81.5%、92.6%和85.2%。经统计检验,模型诊断效能:联合模型>组学模型>CT主观征象模型(P<0.001),CT静脉期图像对于鉴别诊断2种肿瘤效能更好。【结论】基于CT动、静脉期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鉴别BorrmannⅣ型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
    • 屈丽娜; 王海燕; 穆善善; 苟国娥; 张耀平; 冯洁; 黄晓俊
    •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胃镜下的特点,以期提高其在胃镜下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4?2020-09经病理证实的50例PGL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10?81岁,平均(50.10士2.55)岁,患者均空腹≥6 h后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后行白光内镜检查,观察比较胃镜图像并参照2016年WHO淋巴瘤分类标准进行病理分类,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者定义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结果:PGL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胃体、胃窦;病变形态:溃疡型20例(40%)、浸润型13例(26%)、隆起型5例(10%)、黏膜粗糙肥厚型8例(16%)、混合型4例(8%);主要特点为病变大、范围广,病理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多见.结论:PGL临床及内镜表现均无明显的特异性,内镜下活检病理检查为其主要确诊手段.内镜下肉眼所见与胃癌及胃溃疡等难以鉴别,建议完善Hp监测,进行多处及深度活检,通过病理明确诊断.
    • 詹梦娜; 尹丽; 许恬; 薛珂; 裴帅; 胡新宇; 陈洁; 何侠
    • 摘要: 胃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结外部位之一.原发性胃淋巴瘤腹部症状不具有临床特异性,与其他良恶性疾病难以区分.因其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不同病理类型其治疗疗效差异大,虽然治疗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治疗模式.作者将对原发性胃淋巴瘤近年各种治疗方式的进展作一综述.
    • 崔建芳; 王亚丹; 吴静; 王静; 蔺武; 王沧海; 魏南; 郭春梅
    • 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及内镜下疑诊PGL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内镜特征,提高PGL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明确诊断为PGL患者43例(病理确诊组)、病理否定PGL患者75例(病理否定组,病理诊断阴性15例、胃癌60例),回顾性分析其内镜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腹痛是PGL、疑似PGL患者典型症状,分别占41.9%和32.0%,两组之间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确诊组内镜下表现:53.5%溃疡性病变,34.9%隆起性病变,11.6%浸润性生长病变.病理否定组内镜下表现:28.0%浸润性生长病变,37.3%溃疡性病变,34.7%隆起性病变,两组患者的内镜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居多.结论 PGL和疑诊PGL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均以溃疡性病变为主,虽然PGL的诊断率相对较低,但可以通过内窥镜进行鉴别.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应进行重复的内窥镜活检,并在未来开发新的内镜技术.
    • 王勇; 崔红领; 林运智; 崔庆周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胃肠道肿瘤标志物在鉴别进展期胃癌和原发性胃淋巴瘤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进展期胃癌和15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及胃肠道肿瘤标志物差异,CT表现评估主要包括胃周脂肪浸润、黏膜白线征、病灶强化程度、腹腔淋巴结转移,胃肠道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进展期胃癌和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CT表现中黏膜白线征、病灶强化程度,胃肠道肿瘤标志物中CE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表现、胃肠道肿瘤标志物和联合应用的AUC值分别为0.88、0.75、0.97,联合应用AUC值分别高于CT表现及胃肠道肿瘤标志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时灵敏度、准确度最高.结论 进展期胃癌和原发性胃淋巴瘤在CT表现、肿瘤标志物上存在差异,二者联合可以为临床提供更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 王炬玮; 臧文远; 张晶石; 王艳平
    • 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42例PG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及病理表现,并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共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中位年龄(56.2±6.4)岁.PGL最好发于胃窦部、占47.6%,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占47.6%,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8.6%和69.0%.Kaplan-Meier法显示肿瘤长径、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LDH)、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LHD偏高、MALT、Ⅲ期和Ⅳ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GL临床症状不典型、中年男性发病率较高,LHD偏高、非MALT、临床分期Ⅲ期和Ⅳ期患者预后较差,临床应重点考虑上述因素.
    • 刘景文
    • 摘要: 目的:对于原发性胃淋巴瘤与弥漫浸润型胃癌经过 CT图像对于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在 2018 年 2 月至 12 月这几个月之间在本院经过 CT 诊断为原发性胃淋巴瘤以及弥漫浸润型胃癌的患者进行分许研究,总共选中的患有有 58 例,但是这些病人中一半是患有原发性胃淋巴瘤的患者,一半是患有弥漫浸润型胃癌的患者.在选择实验患者的时候,要根据的病灶的特征来进行选择,在选择好之后,要根据病灶的主要特征进行 CT征象的诊断.结果:在对所有的患者进行 CT扫描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肿瘤区域,并且在肿瘤的区域内找到相应的三维特征,经过降维的工作可以将具有最重要的两个特征的进行相对诊断因子的鉴别;之后进行影像组学标签的建立;主要是由腹水以及胃周围的脂肪浸润还有胃壁的柔软性还有黏膜的白线等现象所组成的.经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影像组学的标签还有 CT征象的诊断模型的曲线面积有一定的差距,影像组的面积比 CT征象诊断的面积要大许多,准确性也比 CT征象诊断的高,敏感性也比 CT 征象诊断高许多,特异性也比 CT 征象诊断高出许多.经过相关的检验,可以得出影像组学的标签诊断的效率要比 CT征象的诊断模型高出许多.结论:经过试验可以看出 CT图像的组学标签可以高效的将本次研究的两种胃病进行准确的鉴定,这样一来为临床治疗也提供了非常好的辅助诊断的效果.
    • 李尉
    • 摘要: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IST)与原发性胃淋巴瘤(PGIL)的MSCT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GIST患者和30例PGIL患者的CT表现特征,并测量平扫及三期CT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例GIST患者均为单部位侵犯;30例PGIL患者中多部位侵犯者为20例,表现为胃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45例GIST患者中20例为均匀等或稍低密度,25例为不均匀等低密度,其中1例伴钙化,8例伴囊变坏死,平均CT值为(38±6)H u;30例PGIL患者中25例呈均匀等密度,5例密度不均,平均CT值为(50±7)Hu,两组CT值平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后两者均为渐进性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均高于动脉期,但PGIL三期扫描CT值均明显低于GIST.GIST与PGIL门脉期及延迟期病变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IST常为单发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PGIL常为节段或弥漫性增厚、呈均匀轻度强化.结合MSCT及临床资料可以更好地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能力,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