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18F-FDG

18F-FDG

18F-FDG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85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篇;相关期刊274种,包括中国医疗设备、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核素显像与核素治疗学术交流会议、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第21届学术大会、第14届世界冷冻治疗大会暨第一届国际冷冻免疫学大会、第三届中国肿瘤靶向治疗大会等;18F-FDG的相关文献由211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锦明、田嘉禾、吴湖炳等。

18F-FDG—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5 占比:98.9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59%

专利文献>

论文:4 占比:0.47%

总计:854篇

18F-FDG—发文趋势图

18F-FDG

-研究学者

  • 张锦明
  • 田嘉禾
  • 吴湖炳
  • 唐安戊
  • 王全师
  • 郭喆
  • 高硕
  • 于丽娟
  • 姚树林
  • 张祥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熊敏; 张伟光; 樊卫; 林晓平
    •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18)F-FDG PET/CT在胃癌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20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且原发灶经病理确诊的21例胃癌骨转移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57.0(28.0,81.0)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定性、半定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指标特点。根据原发灶组织分化情况,将患者分为:低分化组13例(65.0%)和中-低分化组7例(35.0%)。根据Lauren分型,将患者分为:肠型组4例(20.0%),混合型组9例(45.0%),弥漫型组7例(35.0%)。根据Soloway分级将骨转移灶数量分为3组(Ⅰ级≤5,Ⅱ级6~20,Ⅲ级>20):Ⅰ级(组)6例,Ⅱ级(组)4例,Ⅲ级(组)11例。根据PET/CT上溶骨性、混合性及成骨性表现将骨转移类型分为3组:纯溶骨性转移6例,混合性(溶骨性/成骨性)11例,成骨性4例。结果本组胃癌患者发生骨转移部位依次为脊柱(19/21),肩胛骨、肋骨、锁骨、胸骨(18/21)及骨盆(17/21),其中3例伴有骨髓浸润。患者同期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11例(57.9%),乳酸脱氢酶升高7例(36.8%)。不同骨转移类型组间乳酸脱氢酶水平存在差异(χ^(2)=6.823,P=0.047),混合性转移乳酸脱氢酶升高更常见。骨转移灶SUV_(max)大小在性别、Lauren分型及Soloway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0,H=6.326,H=6.070,P<0.05);女性组中位SUV_(max)为11.6(7.3,32.1),高于男性组的7.2(3.7,17.1);弥漫型[12.2(5.3,32.1)]及混合型组[10.8(7.2,17.2)]高于肠型组[6.7(3.7,7.3)];Soloway分级越高,即骨转移数目越多,骨转移灶的SUV_(max)越高。Soloway分级在性别上存在差异(χ^(2)=6.832,P=0.033),女性患者Soloway分级普遍高于男性。原发灶及骨转移灶SUV_(max)大小与年龄有关,低龄组(<中位年龄57.0岁)骨转移灶SUV_(max)多较高而原发灶SUV_(max)多较低(χ^(2)=5.838、10.831,P<0.05)。结论^(18)F-FDG PET/CT能够全面评估胃癌骨转移情况。胃癌骨转移具有一定的特点,常发生于中轴骨,以溶骨性及多灶转移多见,常伴有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的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更常见于混合性骨转移患者。
    • 廖俊伟; 黄晓红; 张伟标; 朱国权; 邱浩
    • 摘要: 目的:研究膀胱癌患者采用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后或膀胱镜探查证实为膀胱癌的患者4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检查,将第一次显像定义为常规组,2~3 h后进行第二次显像,将第二次显像定义为延迟组。根据两组图像中病灶形态(不规则增厚、菜花状、乳头状等)、周围有无直接侵犯、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诊断恶性病变、病灶FDG摄取程度SUVmax>2.5为恶性病变参考。最终诊断以病理结果为标准。观察两组图像病灶SUVmax及尿液SUVmax变化;滞留指数RI;比较两组显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两组病灶SUVmax值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两组尿液SUVmax值数据差异显著;延迟组病灶SUV均值比常规组升高,说明肿瘤摄取FDG随时间增加,SUV值真实度提高,且病灶SUVmax>2.5比常规组增加5例;延迟组尿液放射性下降明显,病灶SUV高于尿液,有利于观察分析,减少小病灶漏诊。常规组诊断准确率为79.55%,低于延迟组的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采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能够提高PET-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证实结果符合率,减少误诊、漏诊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刘冰
    • 摘要: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实施普通CT检查,随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耗时及获得结果等待时间;比较两组对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比较两组发现阳性淋巴结的数量与大小。结果:CT组检查耗时为(15.3±2.1)min,短于^(18)F-FDG PET/CT的(49.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67,P<0.05),获得结果等待时间为(4.1±0.3)h,短于^(18)F-FDG PET/CT组的(20.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93,P<0.05),^(18)F-FDG PET/CT组胃周及远隔脏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9例(97.5%)和39例(97.5%)高于CT组的28例(70.0%)和10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5和41.290,P<0.05),^(18)F-FDG PET/CT组所检测出的阳性淋巴结总量为(5.6±0.2)个,多于CT组的(3.3±0.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54,P<0.05),大小为(0.9±0.1)cm^(2)则小于CT组的(2.0±0.1)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93,P<0.05)。结论:针对中晚期胃癌可疑淋巴结转移患者,实施^(18)F-FDG PET/CT检查,虽然诊断耗时及获得结果时间长,但可更清晰地显露胃周及远隔淋巴结情况,提高诊断阳性率,且利于微小病灶的检出。
    • 刘艳清; 陆国秀; 郝珊瑚; 张国旭
    • 摘要: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多系统性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至2020年04月期间于我科行PET/CT检查,并经病理及随访证实的结节病患者38例。结果:38例患者均可见纵隔及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合并颈部、锁骨上窝淋巴结增大者21例,合并腹腔淋巴结增大者15例,伴有肺内病变者32例,肝脏受累3例,脾脏受累3例,心肌受累1例,2例伴有皮下结节,骨骼受累2例,肌肉受累3例,以上病变FDG摄取均增高。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能够从代谢角度全面、无创的评价全身各器官受累情况,对多系统性结节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王家富; 韩玥; 李津; 张琳焓; 林琳; 高慧棋; 韩巍; 王丽范; 王孟娇
    • 摘要: 目的:分析^(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临床诊断及术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4月-2020年3月首诊收治的27例疑似MP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18)F-FDG PET/CT检查,以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评价^(18)F-FDG PET/CT对MPM的诊断价值;术后随访2年将病理检查确诊的23例MPM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肿瘤转移分为未复发组(n=12)和复发组(n=11),比较不同分组^(18)F-FDG PET/CT病灶类型分布及显像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UVmax对MPM预后评估的效能。结果:27例可疑MPM患者病理组织活检最终确诊MPM共23例,上皮型13例,纤维肉瘤型6例,混合细胞型4例。病灶积聚类型:环形13例,结节型6例,不规则环形4例。^(18)F-FDG PET/CT检出MPM共21例,其他胸膜病变6例,其中21例与病检结果相符,准确率为92.59%(25/27),敏感度91.30%,特异度为100%,Kappa值为0.757;^(18)F-FDG PET/CT诊断环型MPM 13例,其中12例与病检结果相符,准确率为91.30%(21/23),敏感度为92.31%(12/13),特异度为90.00%(9/10);结节型病灶检出7例,其中6例与病检结果相符,准确率为95.65%(22/23),敏感度为100%(6/6),特异度为94.12%(16/17);诊断不规则环形3例,其中3例与病检结果相符,准确率为95.65%(22/23),敏感度为75.00%(3/4),特异度为100%(19/19);^(18)F-FDG PET/CT诊断MPM病灶积聚类型环形、结节型和不规则环形的Kappa值分别为0.823、0.893和0.832。复发组^(18)F-FDG PET/CT环形病灶类型占比高于未复发组,且复发组SUVmax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12.40时预测MPM术后复发的效能较高(P<0.05),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86,敏感度为81.82%,特异度为83.33%,约登指数为0.652。结论:^(18)F-FDG PET/CT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和区分不同病灶积聚类型的准确度较高,且环形样胸膜增厚与^(18)F-FDG PET/CT显像中SUVmax水平升高与术后复发转移存在关联,其中SUVmax对于预测MPM术后是否复发的效能较高。
    • 孙春锋; 张丁; 高艳; 毛小英; 谭忠华; 包善磊; 沈忱
    •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瘤(colorectal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CRPC)在^(18)F-FDG PET/CT上的影像学表现及PET/CT参数与原发肿瘤位置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收集并分析2016年5月30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完成^(18)F-FDG PET/CT检查的132例CRP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察指标包括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位置和病理类型、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dex,PCI)、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_(max))、滞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并且依据CRC位置分3组(右半结肠癌组、左半结肠癌组和直肠癌组)、依据CRC具体病理类型分3组(中高分化腺癌组、低分化腺癌组和黏液腺癌组)进行分析。结果132例CRPC患者中,男性82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61.81±11.52)岁。88例CRC病灶经手术确诊具体病理类型,44例仅获得大体病理类型。CRPC诊断方法包括手术病理(15例)、穿刺活检(32例)、腹水脱落细胞(13例)、影像学随访(病灶好转4例、病灶进展68例)。132例CRPC患者的PCI为2~30,平均值为7.40±8.14。SUV_(max)为1.2~31.0,平均SUV_(max)为9.65±6.01。72例CRPC患者RI为-10.0%~112.2%,RI≥5%为阳性者65例,RI<5%阴性者为7例。按照CRC位置分组,右半结肠癌组与直肠癌组CRC病理类型(P=0.009)和PCI评分(P=0.02)、右半结肠癌组与其他2组RI(P<0.001)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CRC病理类型分组,中高分化腺癌组与黏液腺癌组的CRC位置(P=0.003)、SUV_(max)(P=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C的PET/CT参数与原发灶CRC的位置和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的PCI高于直肠中高分化腺癌,但葡萄糖代谢指标(SUV_(max)与RI)相对较低。
    • 王建林; 史爱琪; 范丑丑; 王育珠; 郭国蓉; 柳江燕
    • 摘要: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对预测胃癌患者HER2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5月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分别测量胃癌原发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及总病变糖酵解量,并计算不同SUVmax阈值(40%×SUVmax、80%×SUVmax)对应的MTV之间的线性回归斜率,将斜率的绝对值视为原发灶的代谢异质性,即异质性指数(HI),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HI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45例患者中HER2表达阳性10例、阴性35例。MTV(P=0.043)及HI(P=0.048)在HER2表达阳性患者中明显低于HER2表达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TV及HI最佳阈值分别为12.10 cm^(3)及3.71,其预测HER2表达的准确性分别为62.2%及57.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MTV及HI与HER2表达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肿瘤的分化程度(OR=20.130,95%CI=1.843~219.860,P=0.014)是HER2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对肿瘤分化程度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中/高分化胃癌中,HER2表达状态仅在不同MTV阈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MTV及HI与胃癌HER2的表达相关,但均无法起到独立预测作用,需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用以辅助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 唐光; 陈飞
    • 摘要: 目的:评价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在骨与软组织肿瘤病变诊治过程中的价值,利用糖代谢参数为骨与软组织肿瘤提供新的临床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行^(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骨及软组织肿瘤或炎症改变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间叶源性骨恶性肿瘤、孤立性浆细胞瘤、骨转移瘤与炎性病变均为FDG阳性,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ur volume,MTV)与病变部位总糖酵解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在间叶源性骨肿瘤与炎性改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 PET/CT的MTV与TLG等代谢参数在骨及软组织肿瘤早期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 唐文鑫; 王琦新; 杨松松; 刘汉香; 彭登赛; 陈跃
    • 摘要: 目的:对比评估^(68)Ga-DOTATATE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18)F-FDG PET/CT对分化良好和分化不良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GEP-NEN)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并分析2018年12月—2022年1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GEP-NEN的71例患者(男性32例,女性39例,中位年龄54岁)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68)Ga-DOTATATE、^(18)F-FDG PET/CT显像结果。将患者分为分化良好组及分化不良组,对上述两组患者的^(68)Ga-DOTATATE PET/CT及^(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率、病灶(原发及转移性)显示数量进行统计对比。结果:分化良好组^(68)Ga-DOTATATE PET/CT及^(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率分别为80.6%及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91,P<0.05),病灶显示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6,P=0.169)。分化不良组^(68)Ga-DOTATATE PET/CT及^(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率分别为55.6%及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病灶显示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对于本研究中所有GEP-NEN患者,^(68)Ga-DOTATATE PET/CT显像阳性率为77.5%(55/71),^(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率为54.9%(39/71),^(68)Ga-DOTATATE PET/CT显像阳性率更高。结论:对于不同分化程度的GEP-NEN,^(18)F-FDG PET/CT及^(68)Ga-DOTATATE PET/CT显像效能不同,但发挥着互补的作用。不同分化程度的NEN患者均可有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高表达,表明其有望从肽受体放射性核素疗法(peptide radionuclide receptor therapy,PRRT)中获益。
    • 洪正源
    • 摘要: 正电子示踪剂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中核心要素之一,其开发与临床转化对PET成像技术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从事正电子示踪剂研发制备的专业人才仍有很大缺口,加强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GE Tracerlab FX2N氟多功能合成设备为教学工具,拟从临床最常用的氟-18-2-氟代脱氧葡萄糖(2-[^(18)F]fluoro-2-deoxy-D-glucose,^(18)F-FDG)自动合成教学入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及“半开卷式”考核手段,引导学员了解正电子示踪剂合成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工艺,认识氟多功能合成设备的模块功能、管线组装、阀门分布,提振学员对新型正电子示踪剂研发的兴趣与信心,旨在为今后武汉大学分子影像学科的发展及专业人才的培养积累经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