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原位癌

原位癌

原位癌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32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6286篇;相关期刊199种,包括中华保健医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第九次全国妇产科病理学术会议、海峡两岸第十三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等;原位癌的相关文献由86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春新、周凯、易先平等。

原位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7 占比:0.8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6286 占比:99.14%

总计:36600篇

原位癌—发文趋势图

原位癌

-研究学者

  • 刘春新
  • 周凯
  • 易先平
  • 王瑞安
  • 丁丽珠
  • 丁凯
  • 何俊玲
  • 余英豪
  • 刘国津
  • 刘微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香莲; 王烈宏
    • 摘要: 目的分析丙酮酸激酶M2(PKM2)在子宫内膜浆液性癌(ESC)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为揭示ESC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靶标提供依据。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从我院妇瘤科手术病理档案中检索出135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包括13例子宫内膜萎缩作为良性病变组,17例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伴不典型异型增生作为癌前病变组,30例浆液性子宫内膜上皮内癌(SEIC)作为原位癌组,32例浆液性和子宫内膜样混合型癌(MSE)和43例(21.9%)浆液性癌都作为ES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KM2表达,分析PKM2表达与ESC患者不同临床特征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Log-rank分析PKM2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KM2 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FIGO分期越高,组织PKM2 mRNA表达越高(P<0.05);且高表达PKM2预示着肿瘤分化差和预后不良(P<0.001)。此外SEA和MSE组织中PKM2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EEA组织(P<0.001)。在临床样本中,ESC组织中PKM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癌前病变组、原位癌组[0(0/13)vs 17.65%(3/17)vs 30.0%(9/30)vs 64.0%(48/75),χ^(2)=29.498,P<0.001]。且ESC组织PKM2表达与子宫肌层浸润、淋巴管浸润、FIGO分期有关(P<0.05)。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 Rankχ^(2)检验,PKM2蛋白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60.4%(29/48)vs 74.1%(20/27),χ^(2)=3.481,P=0.015];且组织PKM2蛋白高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KM2蛋白表达水平可作为ESC和癌前病变、SEIC鉴别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此外,对于ESC患者,组织PKM2蛋白高表达似乎也预示着患者5年生存预后不良。
    • 王美兰; 余永波; 王永华
    • 摘要: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泌尿系统中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尤其在中老年男性中更为常见,因此在泌尿外科的诊疗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其中对早期膀胱癌的诊断是泌尿外科诊疗的重点和难点,若能提高膀胱癌早期的确诊率和术后复发检出率,将使患者最大获益。传统侵入性膀胱检查因有创性、痛苦体验、昂贵等无法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应用而受限,导致许多早期膀胱癌不能及时发现。新型肿瘤标志物以及尿液、血液学分子差异改变检测技术等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具有无痛苦、普适性好等特点而在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后随访中更具有优势。
    • 冒荣庆
    • 摘要: 患者男性,年龄62岁,因“腘窝丘疹十余年伴进行性增大”就诊。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右腘窝见一处丘疹约2㎝×1.5㎝,表面呈灰褐色,边缘清晰,突出平面,无破溃渗出。以“皮肤肿物”门诊收治,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检查与病理检查,病理结果显示患者(右腘窝)皮肤鳞状上皮原位癌。门诊收治后行进行实验室检查后择期进行局部麻醉下手术切除,术后按时换药,术后切口张力较大,遂予以红光治疗,嘱患者定期前往医院按时换药,观察预防切口感染。术后13日切口恢复良好,随访患者切口恢复极佳,病理结果显示无异常。嘱患者切口注意事项后,居家按时定期对切口进行消毒。
    • 戴然; 迪丽扎娃尔·海来提; 罗琳; 赵亚楠; 阿力比亚提·艾尼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内癌的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及预后分析。结果34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为44.3岁。7例行单纯肿物切除术,10例行改良根治术,4例行扩大切除术,1例行保乳根治术,12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34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4例,22例为导管原位癌(13例低级别导管原位癌,9例高级别导管原位癌),4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浸润性小叶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为小叶原位癌,1例为乳腺分泌性癌,5例为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原位癌。34例患者中,ER、PR阳性31例,阴性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1.9(4~60)个月,其中复发1例,转移0例,死亡0例。结论经病理学检查可确诊乳腺纤维腺瘤内癌。根据术后不同病理类型及免疫组化结果采取不同治疗方式,术后辅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可减少复发及转移的风险。
    • 崔晓琳; 刘学静; 张洁; 杨正汉
    •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诊断无钙化DCI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接受乳腺X线摄影及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患者,根据X线摄影判定病灶是否存在钙化;比较有、无钙化DCIS病灶形态、早期强化、延迟强化方式、核分级及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差异.结果 133个DSIC病灶,48个无钙化,85个有钙化.MRI对无钙化DCIS的敏感度(48/48,100%)高于X线摄影(26/48,54.17%,x2=28.54,P<0.01).有、无钙化DCIS动态增强MRI早期强化及核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6.41、6.79,P均<0.05),而病灶形态、延迟强化方式及ER、PR、HER-2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钙化DSIC中,19个呈肿块样、65个非肿块样强化,其延迟强化方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6.34,P=0.04).无钙化DCIS中,12个呈肿块样强化、36个呈非肿块样强化,其早期强化及延迟强化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I对无钙化DCIS的敏感度高于乳腺X线摄影;无钙化DCIS多为非高核级,动态增强MRI早期迅速强化.
    • 王明; 张家玮; 于涛; 魏巍
    • 摘要: 目的:检测原位癌和肺癌骨转移患者全血中mir-335-5p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健康人血液样本12例、未转移肺癌患者样本15例、肺癌骨转移患者样本15例.从外周血样本中提取miRNA并合成cDNA,使用Q-PCR技术扩增mirna,分析CT值以阐明mir-335-5p表达水平与各组之间的关系.结果:mir-335-5p在原位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与骨转移患者显著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335-5p的表达在肺癌患者年龄(>60岁;≤6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治疗(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mir-335-5p的检测可以作为肺癌骨转移诊断和治疗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王俊; 曾庆华; 李永红; 李佳
    • 摘要: 目的 探究高分辨CT对肺部结节病患者原位癌和浸润性癌的判断价值.方法 搜集并整理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检查的292例肺部结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原位癌组110例与浸润性癌组182例,观察患者胸部高分辨CT图像特征、术后病理学资料.结果 原位癌组与浸润性癌组大小、密度、混合性磨玻璃结节、血管周围穿行、边缘分页、血管牵拉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边缘分页、血管牵拉征是肺部结节病患者原位癌和浸润性癌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表示,肺部结节病患者原位癌和浸润性癌病灶大小临界值0.927cm,曲线下面积为0.691,敏感度78.3%,特异度58.5%.结论 高分辨CT能够有效评估肺部结节病患者原位癌和浸润性癌,有利于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及远期治疗.
    • 姜军
    • 摘要: 【内容简介】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治疗理念的变化,乳腺癌的诊治越来越规范化和精准化,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期讲座中,姜军教授首先阐述了早期乳腺癌的概念,包括生物学行为的早期乳腺癌、病理解剖学意义的早期乳腺癌、可以改变临床医疗和患者结局的早期乳腺癌诊断概念,不同概念的早期乳腺癌相应的临床意义也不同;然后探讨了从癌前病变向乳腺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非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的概念和相关临床问题;最后阐述了新辅助化疗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意义和相关临床问题,并重点介绍了单中心、前瞻性、单组临床研究SWH-B004的结果。
    • 王文珊; 石海燕; 吕炳建
    •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颈胃型原位腺癌(gastric-type adeno-carcinoma in situ,gAI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治进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子宫颈gAIS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44岁,因子宫颈接触性出血在本院行阴道镜子宫颈活检,并在外院接受宫颈锥形切除手术.例2,56岁,因伴发子宫腺肌症接受子宫全切术.镜下于子宫颈黏膜内见异型腺体原位灶性分布,例2呈多中心分布.部分腺体内见微乳头状突起.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或透亮.例1细胞异型性较小,例2异型性较明显.免疫表型:2例MUC-6均阳性,p16、Pax-2、ER、PR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30% ~40%.例2 p53弥漫强阳性("突变型"表达).2例HPV E6/E7 mRNA检测均阴性.例1术后随访4个半月,例2术后随访5个月,预后良好.结论 子宫颈gAIS是一类少见的具有胃型分化特征的非HPV相关性子宫颈腺上皮原位病变,其临床转归仍待观察和探究.
    • 苏红梅; 张瑞; 李化强
    • 摘要: 临床工作中,常有患者或家属要求我们隐瞒病情。那我们应该瞒还是不瞒呢?案例1一位28岁的女性患者,由母亲代诊。我问:"患者为什么没有来?""她工作很忙,走不开。而且,她还不知道自己生的什么病,我们也怕让她知道,所以我替她来开药。"母亲拿来了病历资料,患者是原发性肺癌微创治疗,原位癌,随访1年多,目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异常,正常上班。怕患者知道后承受不了,家里人都尽力保守着这个秘密。"孩子一直不知道?"我再次确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