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南大洋

南大洋

南大洋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82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自然地理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418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风景名胜、上海集邮、海洋世界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六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中国海洋学会第六届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第七届青年海洋科学论坛、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南大洋的相关文献由40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立奇、许苏清、史久新等。

南大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5 占比:16.18%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41%

专利文献>

论文:1418 占比:83.41%

总计:1700篇

南大洋—发文趋势图

南大洋

-研究学者

  • 陈立奇
  • 许苏清
  • 史久新
  • 高众勇
  • 张海生
  • 潘建明
  • 胡宝良
  • 孙恒
  • 孙松
  • 扈传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杰; 王绚; 马纯永; 陈戈
    • 摘要: 中尺度涡旋在世界各大洋中广泛存在,对海洋物质能量的输送以及海洋与大气间的能量交换起着重要作用。南大洋区域中尺度涡旋的活动受海底地形、流场、风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移动规律。为了高效、准确地得到南大洋区域中尺度涡旋的移动特征,本文提出基于方向的轨迹时空聚类算法。首先,采用最小描述原则将涡旋轨迹按照特征点划分为多条线段;其次,在时空聚类的基础上提出阈值确定原则和方向距离的度量方法,对涡旋线段进行聚类;最后,根据聚类结果提取涡旋迁移通道。实验结果表明,45°S以北均为西向的涡旋迁移通道,45°S以南均为东向的涡旋迁移通道,这与大洋环流的流向基本一致;从涡旋迁移通道的统计特征来看,西向所包含的涡旋在南半球的夏季达到峰值,东向所包含的涡旋在冬季达到峰值,东向所包含涡旋的涡旋动能比西向高;从涡旋的性质来看,在南大洋区域,暖涡(Anticyclonic Eddy,AE)和冷涡(Cyclonic Eddy,CE)的涡旋迁移通道在统计特征、地理位置和移动方向上都极其相似。
    • 周润洁; 王天宇; 杜岩
    • 摘要: 锋面和涡旋是南大洋重要的中尺度过程,南极绕极环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ACC)系统中的锋面及其裹携的涡旋构成了能量和物质的东向传播通道,对全球大洋的能量和物质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海表高度计和B-SOSE(Biogeochemical Southern Ocean State Estimate,B-SOSE)数据,文中分别对南大洋3条主要锋面2013—2017年的分布特征以及近25 a(1993—2018年)涡旋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受背景流场的影响,三条主要锋面的纬度位置均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其中亚南极锋(Subantarctic Front,SAF)纬度摆动幅度最大,5年内最大摆幅为18°。就锋面强度而言,极锋(Polar Front,PF)强度最大,其能达到的平均深度显著大于其他锋面的影响深度。同时,还统计了1993—2018年间南大洋60717个涡旋,这些涡旋平均存活时间、平均传播距离和平均半径均明显小于全球涡旋平均值,其中被ACC裹携的36934个东移涡旋(占南大洋涡旋总数的61%)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尺度则更小。
    • 摘要: 1南大洋的碳吸收能力超出预期在南极洲周围的南大洋,深层海水上升到表层时可以吸收大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携带这些二氧化碳再次沉入海底,直到几百年后再次上升。因此,科学家一直在密切关注南大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早期直接测量海水含碳量的研究认为,南大洋吸收的二氧化碳占所有海洋吸收量的40%以上。
    • 摘要: 2022年7月30日,由中国船舶黄埔文冲建造的“深蓝”号渔业捕捞加工船顺利交付使用。该船是我国建造的第一艘,同时也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渔业捕捞加工船。据悉,“深蓝”号是我国第一艘新造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由挪威瓦锡兰船舶设计公司设计,总长约120米,型宽21.6米,设计吃水7.3米,设计航速15节,配员99人。该船可满足ICE-A冰区(冰厚度0.8米)及-25°C低温环境的营运要求,主要用于南大洋渔业捕捞,兼顾海洋科考功能。
    • 马旺叶; 彭红春; 吴立宗; 孟皓凡
    • 摘要: 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最佳插值(NOAA OISST)的海表温度(SST)产品数据(1982—2019年),对南大洋海域38年间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年际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SSTA与南方涛动指数(SOI)、厄尔尼诺指数(ONI)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其次还研究了南大洋海区SST年际变化规律的空间差异特征。结果显示:在南大洋西南海域(45°S—70°S,120°W—170°W)SSTA与SOI、ONI存在较强的显著相关性,体现了南大洋海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ONI计算原理,利用该区域SST计算得到南太平洋指数(SPI);通过SPI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比分析,发现该区域SSTA在厄尔尼诺/拉尼娜年份有增加/降低现象,表明该区域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可能存在遥相关性。
    • 摘要: 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首批队员,于2022年10月26日上午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出征。据介绍,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共255名队员,分两批出征南极,第二批于10月31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这是我国第三次谱写“双龙探极”的新篇章,考察队预计2023年4月上旬返回国内。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将围绕南大洋重点海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等重大科学问题.
    • 鱼丸(文/图)
    • 摘要: 我最特别的洒店记忆与一片南大洋有关。袋鼠岛——澳大利亚南部的一座小岛,通常是从阿德莱德搭乘三十多人的螺旋桨小飞机前往。下了飞机再坐一个多小时的车横穿整个岛屿,才到酒店的大门,到客房还要再开三公里,其中一片不小的保护区都是私人所有。直到一处悬崖边缘,21间客房呈一字排开,在屋内几乎感觉不到左邻右舍的存在,与世隔绝般独立于荒野之上。
    • 刘诗瑶; 黄书满(荐)
    • 摘要: 2020年11月10日,我国第37次南极考察队“出征”,开展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科学调查工作,其中一项就是执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污染物业务化监测任务。近年来,我国多次在大洋和极地科考中检测出海洋中的微塑料。相比大型塑料,这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肉眼往往难以辨别,更不易清理,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
    • 摘要: 南大洋正式成为世界第五大洋6月8日,在世界海洋日上,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宣布,南极洲周围海域将被称为南大洋。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表示,自从1915年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开始绘制地图以来,已经确认了世界上有四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从6月8日世界海洋日开始,南大洋将被认定为世界第五大洋。
    • 高立宝; 郭桂军; 史久新; 薛亮; 曲大鹏; 宋新新; 祖永灿
    • 摘要: 基于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获取的GPS探空观测数据,分析了东南印度洋和西南太平洋经向断面大气垂直结构的基本特征、季节变化和纬向差异.不同断面的大气垂向结构差异显著,但也具有共同特征,4000 m以下低空的气温和湿度明显高于高空,而低空风速明显小于高空风速,8000 m以上高空各个观测要素的垂直变化较小,整个断面主要以西风为主,整个垂直剖面湿度异常偏高(偏低)的区域通常对应上升(下沉)气流.给出了3个观测断面的大气锋面位置和类型,P1断面的大气锋面在47°~50°S,P2和P3断面的大气锋面在52°~58°S,P1和P2的锋面属于暖锋,P3的锋面由于气旋的影响分类不明显.东南印度洋大气剖面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和春季相比,秋季具有风速小,气温高特征,大气锋面更加偏南.东南印度洋和西南太平洋断面的大气剖面结构差异明显,二者相比,东南印度洋具有风速大、气温高及相对湿度小的特征,但大气锋面位置相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