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23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管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64144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当代护士(专科版)、护理管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2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相关文献由69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立、安利群、岑春兰等。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9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64144 占比:99.94%

总计:364374篇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发文趋势图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研究学者

  • 张立
  • 安利群
  • 岑春兰
  • 沙莉
  • 沙鸣芳
  • 王定清
  • 陆艳霞
  • 刘斌
  • 吕小青
  • 吴惠平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伟娜
    •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理论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采用常规急救流程风险管理的53例ACS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采用基于HFMEA理论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理的53例ACS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时间、实施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急诊处理完成时间、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LVED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技术、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HFMEA理论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理应用于ACS患者救治中可缩短急救时间,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急救流程风险管理。
    • 陈华丽; 李盼莉; 张红莉
    • 摘要: 目的探讨ICU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9月在我院ICU治疗的气管插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分为拔管组21例和未拔管组7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ICU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自2020年10月我科实施HFMEA,选择2020年10月~12月ICU气管插管患者100例,比较实施HFMEA前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责任护士ICU工作年限、APACHEⅡ评分、置管天数、正确使用约束、镇静与躁动评分是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责任护士ICU工作年限短、镇静与躁动评分高是非计划性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正确使用约束是保护因素(P<0.05)。实施HFMEA后,非计划性拔管率显著低于实施HFMEA前(P<0.05)。结论ICU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较高,责任护士经验缺乏、患者躁动、未正确使用约束等是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实施HFMEA后,非计划性拔管率显著下降。
    • 李云娣; 邱婷婷; 孔宪伟; 程吟楚; 宋再伟; 杨毅恒
    • 摘要: 目的:探究并建立评价医院口服拆零药品精细化管理方法,确保拆零药品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HFMEA)找出口服药品拆零全流程中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失效后果,进而分析改进措施并实施。制定《口服药品拆零管理制度》,实行拆零药品分级管理,从拆零药品品种、数量、有效期等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制作口服拆零药品裸片图库,提高药师对裸片的辨识能力,并采用现代化手段(如条形码、核对机等)进行拆零药品复核工作。将实施前后失效模式优先风险值(RPN)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应用HFMEA后,口服药品拆零各环节发生的失效模式RPN下降48.87%~52.3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FMEA的运用以及精细化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口服拆零药品各环节失效模式的发生,保障药品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张倩; 金佳
    • 摘要: 目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优化疼痛评估流程,为围术期患者疼痛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对本院围术期疼痛评估流程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失效模式和失效原因,针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措施改进,对流程改进前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改进前后,疼痛评估流程规范落实率由71.53%上升至90.18%,因疼痛评估不规范导致的疼痛评分上升发生率降低(P<0.001)。结论运用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方法分析失效模式和失效原因,前瞻性找出疼痛评估流程中的优先问题,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疼痛评估流程,能够准确把握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提高疼痛评估流程的规范落实率,降低因疼痛评估不规范导致的患者疼痛评分上升发生率,而且能提高护理质量。
    • 周艳; 陈燕霞; 谭玉琼
    • 摘要: 目的:观察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对新生儿皮肤管理的效果,并分析该护理方案对新生儿皮肤损伤预后和皮肤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19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0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52例)及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愈合时间、相关医疗费用及新生儿皮肤损伤护理时的疼痛评分。结果:两组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皮肤损伤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行伤口护理时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比对照组疼痛缓解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花费的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干预能缩短皮肤愈合时间,提高新生儿的舒适度。
    • 邵秋月; 周萍; 俞新燕; 周爱娇; 尤林燕; 郑秋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降低肺癌化疗患者PICC脱出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留置PICC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3—12月349例留置PICC肺癌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将2020年1—9月307例留置PICC肺癌化疗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HFMEA对PICC导管脱出潜在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评估,计算出风险危机值(RPN),根据RPN值确立优先干预项目,制订并实施改进措施,对两组PICC脱出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HFMEA管理后,观察组PICC脱出发生率为0.65%,低于对照组的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0,P=0.025)。观察组高危失效模式RPN值在PICC置管交接班制度不完善方面从9.01降低至6.34,护士PICC维护操作不规范从11.58降低至4.86,健康教育未达到预期效果从12.12降低至5.52,居家自我维护能力低从10.46降低至6.06。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51,P<0.001)。结论 HFMEA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肺癌化疗患者PICC脱出发生率,对PICC患者带管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管理,延长导管有效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 付凯悦; 宋冰菁; 林妙蓉
    • 摘要: 目的分析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术后切口护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筛选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7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析,在“护理干预差异性”原则下降纳入患儿分组-对比组(38例,常规术后切口护理流程)、研究组(38例,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术后切口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感染发生情况(发生率、消退时间)、术后相关指标(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费用)、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感染发生率7.89%明显较对比组26.30%更低,感染消退时间较对比组更短(P<0.05)。研究组Comfort评分较对比组更高,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费用均较对比组更少(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量表各方面(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以及消毒隔离和护理安全)评分均较对比组更高(P<0.05)。研究组家属或监护人护理满意度94.74%显著较对比组76.32%更高(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术后切口护理流程中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够规范护理流程、操作实施,最大限度降低感染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进程,同时还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帮助改善预后。
    • 孙莉; 徐玉兰; 孟颖
    • 摘要: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优化急诊异位妊娠患者术前安全管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急诊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2-7月的4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的5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术前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前管理的基础上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流程优化,对比两组患者从急诊预检到术前在急诊滞留的时间、影响安全管理流程各失效模式的危险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从急诊预检到术前在急诊滞留的时间、影响急诊异位妊娠患者术前安全管理流程各失效模式的危险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够有效筛选影响急诊异位妊娠患者术前安全管理失效的风险,并通过优化流程,联合多科室医疗资源,有效改善了急诊异位妊娠患者的术前就诊流程,避免患者长时间滞留急诊而发生大出血,提高了术前准备的效果和护理质量。
    • 张瑜; 吴姝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诊静脉溶栓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AIS患者设为对照组,运用HFMEA对AIS患者的急诊静脉溶栓全流程进行梳理、讨论及评价,依据急诊静脉溶栓风险系数(RPN)>125或S>9判断为失效模式,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予以干预。选取HFMEA实施后2019年1-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AIS患者为观察组,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急诊静脉溶栓RPN值、到达急诊后完成各项检查及静脉溶栓的时间,对比HFMEA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HFMEA实施后)AIS患者急诊静脉溶栓各环节的RPN值均低于对照组(HFMEA实施前),AIS患者到达急诊后完成各项检查及静脉溶栓的时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HFMEA应用于AIS患者急诊静脉溶栓风险管理中,可根据该院实际情况优化急诊静脉溶栓运行相关流程,降低AIS患者急诊溶栓风险,增加患者安全,全程体现以患者为中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树立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 杨大中; 王建斌
    • 摘要: 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HFMEA)对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风险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筛选出风险系数较高的风险点,依次按照PDCA循环模式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实施效果验证,显著提高了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对医院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